09.12 一項新的研究量化了35種生態“生命體徵”的變化趨勢

一項新的研究量化了35種生態“生命體徵”的變化趨勢

一項新的研究量化了35種生態“生命體徵”的變化趨勢

蒙大拿州州立大學(Montana State University)對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及其周邊地區的研究顯示,人口和密度的增加,以及氣候的變化,正在影響該地區的整體生態健康。密歇根州立大學文理學院(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生態學教授安德魯·漢森(Andrew Hansen)說:“這項研究量化了35種生態‘生命體徵’的變化趨勢,包括雪、河流、森林、火災、野生動物和魚類。”

漢森說:“自1970年以來,黃石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人口增加了一倍,住房密度增加了兩倍。預計到2050年,這兩方面的人口都將增加一倍。”“此外,自1950年以來,氣溫已經上升了1.5華氏度,預計到2100年,氣溫還會再上升4.5到9.4華氏度。”漢森是密歇根州立大學景觀生物多樣性實驗室的主任,他和琳達·菲利普斯(Linda Phillips)合著了一篇論文《大黃石地區生命體徵趨勢:野外健康指數的應用》(Trends in Vital Signs for Greater Yellowstone: Application of a Wildland Health Index)。科學雜誌《生態圈》在八月份發表了這篇文章。

“這些土地利用和氣候的變化減少了積雪和溪流,增加了溪流溫度,有利於害蟲的爆發和森林的死亡,破碎的棲息地類型,擴大的入侵物種,以及減少了本地魚類的數量,”Hansen說。

這項研究也發現了一些好消息,對棲息地和一些稱之為家的動物來說。根據這項研究,包括熊和麋鹿在內的大型哺乳動物數量正在增加,活動範圍也在擴大。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採用了一種叫做“荒地健康指數”的新方法,這種方法產生了一種對讀者友好的“成績單”。

漢森說:“醫生利用血壓等‘生命體徵’來衡量人體健康。”“我們試圖通過對數據進行增值,讓各種各樣的人瞭解生態健康的趨勢,從而對荒地健康指數做一些類似的事情。”為了做到這一點,漢森和菲利普斯對數據進行了評估,以確定GYE生命體徵隨時間的變化趨勢,並使用標準將其從“惡化”評價為“穩定和改善”。

漢森說:“然後,我們將這些指標歸結為對政策制定者至關重要的六到八個關鍵指標。”“而且,這項研究每年都可以應用於GYE,並用於美國其他大型荒地生態系統,以更好地告知土地管理者,以幫助他們維持這些特殊地點。”

密歇根州立大學生態學系主任戴安•德賓斯基(Diane Debinski)表示,該指數是一種可以用來衡量全球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新工具。她說:“由於大黃石生態系統是荒地管理的標誌,漢森和菲利普斯荒地健康指數將在全球範圍內推廣,作為全球類似評估的模板。”

漢森指出,在黃石國家公園和大提頓國家公園的邊界內,該地區的生態健康狀況最強。他說,考慮到管理公園生態健康的工作重點,這並不奇怪。他說,這項研究表明,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公園以外的地方,私人土地所有者不一定能獲得數據,這些數據可能有助於他們更好地管理自己擁有的土地和流經土地的水。漢森說:“這是一個真正的機會,讓人們知道他們對自己財產的影響可能擔心什麼。”

他還表示,有足夠的空間在不久的將來為公民科學家收集和報告數據,這將有助於決策者考慮的整體生態健康GYE,包括成千上萬平方英里在黃石國家公園之外,包括愛達荷、蒙大拿和懷俄明。漢森說:“我們對大型河流系統的瞭解非常少,尤其是在私人土地上。”“對這些主要河流的水質沒有持續的監測,其規模可以告訴我們它們的表現如何。這很令人驚訝,因為這裡有很多人喜歡我們著名的藍帶鱒魚溪流。”

他補充說:“我們有真正的機會讓人們參與進來,進行監測和科學研究,以填補空白。”“我們可以想象,在整個GYE的高中生正在進行水質監測,並將數據提交到中央存儲庫。通過這樣做,他們成為了積極參與的參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