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中非熱帶農業科技合作持續深化

在近日海南博鰲舉行的首屆中非熱帶農業科技合作論壇上,來自贊比亞、盧旺達、利比里亞、喀麥隆、贊比亞等15個非洲國家的政府代表和農業專家呼籲,中非在熱帶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搭建及人才培養等方面要持續深化擴大互利合作。非洲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區域之一和世界主要熱區,熱帶農業合作已成為中非合作的重點領域。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洪濤在論壇上說,中非熱帶農業科技合作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中國先後在非洲19個國家建立了20個農業示範中心,對提高受援國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中非熱帶農業科技合作在技術示範交流、人才培訓、項目援助、糧食援助以及投資合作等方面呈現出諸多亮點。

農業科技相對落後是非洲農業發展的掣肘之一。贊比亞發展署署長穆庫拉·馬卡薩稱,中國擁有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兩國在農業合作上的互補性很強。歡迎更多中國農業企業到非洲投資,共同促進非洲農業轉型,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論壇期間,贊比亞發展署、贊比亞農業研究院以及盧旺達農業和畜牧業發展委員會分別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就共同研發熱帶農業產品、培養熱帶農業科技人才、建立熱帶農業技術轉讓中心、舉辦熱帶農產品展銷等達成共識。

“中國已成為盧旺達第一大貿易伙伴,雙方在農業合作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且潛力巨大。”盧旺達農業與畜牧業發展委員會主任帕特里克·卡讓瓦說,中非熱帶農業科技合作論壇對於促進南南合作、加強專業性交流,實現中非雙贏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非洲農業普遍存在小散弱問題,農業生產率較低、農業研發能力弱是制約非洲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原因。”利比里亞前農業部副部長托馬斯·基博克認為,非洲各國有大量未開發的可耕地資源和豐富的熱帶生物多樣性,青壯年勞動力充足,農業轉型升級最缺的就是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為此他專門辭職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攻讀博士,希望在農業產業規劃、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加工銷售等方面學習中國先進經驗,推動中國和西非國家更緊密的合作。

“因此,2015年利比里亞農業部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簽署了科技合作意向書,在動植物育種和遺傳學、病蟲害防治、農業機械化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由此幫助我們改良了木薯品種、提高了產量。”托馬斯·基博克說,西非各國希望與中國達成更高層次的合作,尤其在提高水稻種植技術,解決糧食危機方面有迫切需求。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國道介紹,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先後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16個國際組織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交流關係。在境內外為非洲國家舉辦各類農業培訓班,累計培訓了來自非洲43個國家的2316名學員,派出50名農業專家赴非洲10國開展技術指導和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其中,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承建和運行的中國援剛果(布)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取得了顯著成效,樹立了中非農業合作的典範。

“構建中非農業科技共同體將有力推動中非農業合作加速發展。”李洪濤認為,今後中非農業合作一是要加強需求分析和政策對接,二是要加強平臺建設和機制深化,三是要加強機構對接和項目合作,四是要加強技術推廣和成果轉化,五是要加強人才培訓與智力儲備。

該論壇由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海南省農業廳、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主辦,中國熱帶作物學會等承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