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宋冬雷:醫生自由了,才會把患者當衣食父母!

宋冬雷:醫生自由了,才會把患者當衣食父母!

導讀: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冬雷腦科醫生集團創始人宋冬雷教授表示,在公立醫院時,把患者當成衣食父母一樣服務不太現實,而醫生一旦走向市場自由執業,如果不能把患者服務好就會餓死。

醫生自由了,才會把患者當成衣食父母!

“醫生自由了,才會把患者當成衣食父母!”在9月15日由中歐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辦的衛生政策(上海)圓桌會議上,關於目前的醫改困境如何突破,從華山醫院辭職自由執業的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冬雷腦科醫生集團創始人宋冬雷教授如是判斷。


宋冬雷:醫生自由了,才會把患者當衣食父母!

對於醫療界以及一些社會人士擔心醫生走向市場後提供的醫療服務會走樣,宋冬雷教授直言是多慮了。他表示,在公立醫院時,把患者當成衣食父母一樣服務不太現實,而醫生一旦走向市場自由執業,如果不能把患者服務好就會餓死!因此冬雷腦科要“做令人感動的醫療”。

據《看醫界》瞭解,冬雷腦科甚至提出了“不允許患者不滿意”的服務理念,就是一定要把患者不滿意的地方改進到患者滿意為止。

關於醫患糾紛和衝突,宋冬雷教授坦言,人心都是肉長的,冬雷腦科多是高風險的重大疾病手術,偶爾出現併發症在所難免,有些家屬也會不理解甚至態度不好,但通過醫護的努力救治和對家屬的安撫,家屬又露出了笑臉。

突破困境:發展健康服務業,與公立醫院形成有序競爭態勢!

關於目前如火如荼的社會辦醫,宋冬雷教授表示,目前的主要困境之一在於缺少高技術水平的醫生,從大三甲醫院出來的醫生正規軍將創造中國的梅奧診所。

據介紹,首期投資2億元的上海冬雷腦科醫院正在裝修施工中,目標就是高水平的社會辦醫。

前不久,上海“健康服務業50條”新政重磅出爐,作為改革政策的制定者,上海衛計委規劃發展處徐崇勇處長介紹,2011年以來,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5000美元,上海2017年人均GDP已經接近2萬美元,根據國際經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需求進入一個急劇上升階段;醫生的工作量日益增加,甚至已經到了不堪重負的程度,上海醫生工作量更是居全國首位。

宋冬雷:醫生自由了,才會把患者當衣食父母!

那麼如何才能突破看病難、看病貴、醫生累的糟糕現狀呢?

徐崇勇表示,醫療改革的突圍思路應該是增量發展優於存量改革。在當前環境下,關鍵是推進增量改革,再反過來促進存量改革。在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必須引入高質量的醫療資源,發展高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業,與公立醫院形成有序競爭態勢。

宋冬雷:醫生自由了,才會把患者當衣食父母!

中歐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表示,醫生是最為關鍵的醫療資源。這次上海健康服務業改革新政提出“在公立醫院推行全職、兼職等不同的醫師執業方式”,這種醫生就業的雙軌制,能夠讓多點執業政策真正落地。為了支持和鼓勵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兼職創新、在職或離崗創新創業,上海規定對經同意離崗的,可在3年內保留原有人事關係,這等於是解除了醫生下海試水的後顧之憂。我們認為“醫生不流動,醫改難成功”,而當醫生能夠流動起來以後,一方面利好社會辦醫,另一方面就能形成醫生技術勞務的市場價格。

此外,海歸醫生、鄰家診所創始人李健華表示,中國醫改的重要突破點,在於解放包括基層醫院、三甲醫院在內的優質醫生資源走向市場,創辦和加入私立診所及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