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火車筆記:開往通遼的K1456

火車筆記:開往通遼的K1456

梁東方

幾乎所有的列車都會在每天的同一時間開出一班:同一時間,同一起點,同一目的地,同一個場景,日日重複,從不間斷。即便如此,幾乎所有的列車在開出伊始就都已經人滿為患,尤其是這樣K字頭的慢車,這樣目前國內基本上是車票最便宜的列車。

在候車室裡等車的時候,人們大包小包慌張緊張的狀態裡已經寫滿了對於車廂中那種沒有立錐之地的擁擠的從不落空的照例想象。由此,你可以輕易地看到現實裡這真實的一面,任何在別的方向上的高大上描繪都不能遮擋的一種現實:為了溫飽、為了生存、為了受教育、為了生老病死而奔波的人們,扛著包拎著桶急急地趕車的人們,還在最基本的生存範疇內的事情上掙扎著的人們,將這樣的實情寫在了他們全部的狀態細節中。一個挨著一個的高聲和碰到了別人也來不及說一聲的慌張之中,是他們對即將到來的旅途的深深不安。

火車筆記:開往通遼的K1456

不過,今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快開車了,車廂裡也還是沒有多少人!那些怕是一會兒就會有人來的座位,慢慢地就被大膽的旅客橫躺了下去,一個一個座位躺著還綽綽有餘。這是高鐵也無法追擬的一種好狀態,真正是可遇不可求。

這種意外的驚喜來得太神奇,以至於人們都木然的沒有任何反應,都只是在心裡慶幸著,用身體的姿態來享受著。這樣寬鬆的火車,不管跑多快跑多慢其實都是無所謂的。儘管躺著,儘管一人一個椅子地躺著,不管怎麼待著火車都會前進,都不會再加錢。

這樣的心態瀰漫開來,以至於在沒有開車之前的車廂裡就已經出奇得安靜。不僅座位遠遠沒有坐滿,而且坐下的人也沒有高聲。包括那些剛才揹著大包小包聯成一排急急地從站臺跑上來的人們,也都因為剛才的急迫與現在的寬鬆的對比過於強烈,而久久地不再說話。

他們中間有很多人都是到終點站通遼的。即便是整點運行,也需要十九個小時。但是他們心安理得地坐著,慶幸地坐著。他們只選硬座,不要臥鋪,因為這趟K字頭的車的硬座,已經是最便宜的列車席位了。何況,硬座也竟然可以躺下了呢!十九個小時算什麼,九十個小時也完全不在話下。

火車筆記:開往通遼的K1456

這實在是偶然,也許,僅僅是因為今天不是週末,正好是很多人都不想去通遼不想去保定徐水北京東承德四合永赤峰奈曼的日子,人才少。人少了讓人好是高興,就連列車長和乘警組成的聯合查票隊伍也是象徵性地吆喝著準備好車票準備好車票,查票查票,然後便一走一過,並沒有真查。在人不多的一趟車上,就一定不怎麼會有渾水摸魚的逃票者了。這種判斷實際上沒有什麼根據,但是卻幾乎是每個在列車上的人都能很自然地得出的結論。有人說人多到一定程度每個人就都沒有了什麼尊嚴。看來相反也是成立的:人少到了一定程度,每個人似乎也就都自動地多了一份尊嚴。

在這樣的好感覺裡,列車跑得就格外快。窗外是華北大地上植被最茂盛的九月,玉米整齊地站滿了密集的村莊和村莊之間的所有空地,連沒有水的河套也覆蓋著一層野草的綠色。九月初的非洲藍之後就是漫長的沒有國際會議狀態下的,也是GDP狀態下的霧霾了。平平漠漠的天空下,沒有云,也沒有星星月亮,像有灰塵蓋住了車窗,怎麼擦也看不清楚。一切都是灰茫茫的,與秋天肅殺向下的意思一致著,形成一種生機索然的狀態。

這是北方的九月,那種屬於秋天的爽朗和金色的閃爍,都已經成了過去的記憶和未來的傳說。這是霧霾時代裡的北方現實。但是在今天的列車上,這樣的現實是無足輕重的,是每個人都不是很在意的。因為大家都有座位,都可以躺下。

火車筆記:開往通遼的K1456

列車在於家莊讓車,讓了半個小時沒有動。晚點了。在這樣寬鬆的狀態下,車快車慢甚至車晚點不晚點,其實都已經無所謂了。沒有人在意,什麼沒有人因此而稍稍改變一下舒服的姿態。沒有人抱怨,甚至沒有人注意到火車的停頓。一直到再次飛奔起來,重新有了那種讓人舒適的類似搖籃的節奏,才明白列車剛才沒有動。

列車在遲到二十分鐘以後,抵達保定。

這樣的旅途已經不再是煎熬,而成了享受,成了不知不覺不用費力的風景陪伴,和自由思緒的飛翔之所。這是時代縫隙裡的來自鐵路交通最低端的格式裡的一次高端待遇,買不來,也不是任何故意所能湊成。

誰也不知道,它下一次會在你的生命途程中的哪一段,再次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