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攝影十技、十忌、十得、十經

攝影十技、十忌、十得、十經

技巧十條:

一、對準拍攝目標的眼睛;

二、選擇簡單的背景;

三、在室外使用閃光燈;

四、靠近拍攝目標;

五、讓目標偏離中心;

六、鎖定焦點;

七、瞭解閃光燈的有效範圍;

八、注意光線;

九、拍攝一些直立的相片;

十、成為相片導演;

戶外攝影10忌:

一、忌陽光直射

亮麗的陽光提供良好的照明條件,使景 色有生氣,色彩飽和,併為使用高速快門和 小光圈提供了條件。但是強烈的陽光也會帶 來問題,最為突出的是它那耀眼的光線會使 被攝人物睜不開眼,同時,高角度的直射陽 光還會在人物臉上造成濃重的陰影,顯出皮 膚皺紋,損害人物的形象美。所以在戶外拍 照,應多讓陽光從側面照射被攝者,忌臉部 直接面向太陽。

二、忌人物與有色環境過近

在明亮的光線照射下,物體的反光會增 強,在這種情況下,人物應儘量遠離那些色 彩明豔的景物(如新油漆好的建築物的外牆、 大型遮陽棚等),否則那些景物的色彩會映射 到人物身上,造成偏色。

三、忌頂光時人物站在水泥地上拍照

因為水泥地表面較平整,且顏色淺淡, 會形成較強的反射)亡,這種自下而上的"腳 光",往往造成一種恐怖效果,應儘量避免。

四、忌立於樹旁拍照

光與影相輔相成,光愈強,影愈深。當 人物站在樹旁拍照時,陽光時常會把樹葉投 影到人物身上、臉上,造成斑駁的陰影,有 損於畫面的美感。

五、忌忽視濾光鏡

在戶外無雲的藍天下,所有避光處都帶 上藍色色罩;而在暮日的輝光映照下,所有 的景色都染上了一層橙紅色。在如此環境中, 若想讓攝得的景色保持原有的色彩,就必須 在鏡頭前裝上相應的濾光鏡,在前一種情況 下可選用淡紅或琥珀色的濾光鏡,在後一種 情況下可選用淡藍色濾光鏡。

六、忌採用高速片

在晴空烈日下,光線強度已很高,若再 採用高速片,往往會迫使光圈收到極小,或 無法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這些情況都會給 攝影創作帶來某些方面的限制。

七、忌胡亂補光

在明亮的日光照射下,景物會有很強的 反差。為避免反差過大,運用輔助光進行輔 助照明是有效的,但要掌握好分寸,既要避 免輔助光過亮,也要避免露出輔助光的痕跡 (如出現與主光相反的投影)。

八、忌完全依賴自動曝光檔

不少攝影愛好者在戶外拍照喜歡使用自 動曝光檔,殊不知這種自動曝光檔只能處理 一些普通的情況,而遇到陰陽面各半或逆;光 等情況便會變"傻",所以還得見機行事,根 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曝光調整。

九、忌逆光直衝鏡頭

在光線很強的情況下拍攝逆光照,要防 止光線直衝鏡頭,否則很容易產生光暈現象。

十、忌穿反光過強的服裝

在強光下拍照,被攝者如穿反光強的服 裝(如白襯衫、發光尼龍做的服裝等),會變 得雪白一片或產生大塊輝斑,使衣服質感難 以表現。

戶外人像攝影十點心得:

外人像是廣大影友最為喜愛的拍攝內容之一,但要想拍出既賞心悅目,又體現一定內涵的戶外人像,也並非易事。只有當你在舉機之前,就明明白白想要得到什麼,並把握安排主體的藝術,成功方能到來。為此,特與影友交流以下10點心得。

1.器材選擇

相機:AF或MF35mm單反相機;300萬像素以上的數碼相機(120mm中畫幅單反相機、數碼單反相機及有數碼後背的中畫幅相機,有著畫幅大、像素高、能保證圖像品質的優越性,只是價位高,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影友的選擇)。

鏡頭:人像的形象展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拍攝時所選用的鏡頭。原則上講,什麼鏡頭都可以拍人像,對35mm單反相機來說,有時為了取得戲劇性的畫面,甚至使用20mm、17mm超廣角乃至魚眼鏡頭,而200mm、300mm長焦鏡頭,有著虛化背景、簡潔畫面的特別功能,常能在這方面發揮優勢。大多數人像標準鏡頭最為適宜;拍攝帶肩部的頭像,100mm左右鏡頭最為理想,135mm以上鏡頭拍頭像特寫,得心應手。

在多年的拍攝實踐中,我體會到拍人像首選鏡頭應該是85-135mm範圍的定焦人像鏡頭。幾款名牌散焦人像鏡頭,如尼克爾AF DC105mm/1∶2.等,有著特別的表現,其散焦控制的圖像極有魅力,只是價位較高。120mm中畫幅相機、數碼相機的鏡頭選擇與35mm單反相機鏡頭類似。

影像存儲媒介:傳統相機用ISO100以下膠片或人像專用正、負片。數碼相機用各自匹配的存儲媒介。

其他:一個獨立式測光表(可用機內測光表替代),一隻熱靴式閃光燈和一塊改善光線反差的反光板,一個穩定的三腳架。

2.採光

攝影是光與影的藝術,採光自然佔有重要位置,是拍攝時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陽光直接照射時光質太硬,會帶來討厭的陰影。

以下用光方式可供考慮:

A 散射光

⑴薄雲遮陽。薄雲遮陽能產生室內漫反射光一樣效果的照明,不管被攝者面向何方,照度總是平衡的。這是最為理想的光源之一。拍照時用反光板補光,有助於強化造型的立體感和塑造人物的眼神光。

⑵陰天。類似於薄雲遮陽,但此時光質稍差,選擇拍攝地點是關鍵,應以寬闊明亮的場景為佳。

⑶處理後的明亮日光。處理方法之一是將拍攝地點選擇在帶頂的陰涼處,讓光線自然過濾,如門廊或樹下,光線會變得較柔和,但因受太陽反射光照射,仍然保證較好照度。二是在陰影中拍攝,如一座建築或一堵牆投下的陰影,但應注意,迴避強烈頂光的物體所投射的陰影。相機後面應是廣闊天空或有相當亮度的照明為好,背景應緊密,沒有空隙,這樣將不會產生分散主題的光斑。

B 一般來說,要拍出特別吸引人的肖像照,光線應來自後面或被攝者的一側(注意用遮光罩避免光線直接射入鏡頭,還要避免遮光罩下沿或別的平面將光線反射到鏡頭中)。因此,太陽昇高前,下午稍晚,是拍攝戶外人像的最好時間,這時太陽低照,你能拍攝場面富麗的逆光像,並且被攝者前廣闊的天空給陰影提供了天然輔助光,不必擔心來自頂部或其他方位光線的干擾。

C 應迴避強烈的日光和難以駕馭的正午陽光(俗稱頂光)。特別是正午陽光使人物下眼瞼處形成一團黑影。解決途徑:⑴想辦法避免陽光直照臉部,否則被攝者會睜不開眼睛或皺眉頭。⑵可以利用反光板來克服陰影造成的不利因素,用擋板遮住陽光,使陽光不在臉部形成陰影,用一張白色或淺色的紙也可以。⑶實施閃光燈補光。在明亮陽光下、在光影落入被影者面部時,就可以採用閃光燈閃光輔助補光的方法,以消除臉部陰影。

在不利的照明環境中,有時也可以巧妙利用環境或人物動態造型,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如當代美國攝影大師赫伯?瑞茨所拍美國著名歌星麥當娜昂頭的霎那間,討厭的頂光變成了精彩的側面光。

3.服飾與背景

以白色為主的環境,拍攝婚紗高調畫面較為理想。穿上一套紅色的亮麗服裝,會立刻吸引你的目光,形成一個有刺激性的視點。如果你著眼表現色彩,衣著與環境千萬不能打架,補色可能是最佳的選擇。譬如環境以藍色為主調,黃色、紅色或綠色著裝也許很適合。

人像背景並非要別緻高雅的樓堂館所或豪華住宅,如與便裝、運動服、牛仔服配套,背景一棵樹、一叢灌木、一堵石牆就可以。背景選擇應遵循一個基本原則———簡潔。

還要提醒注意的是,不要讓背景搶“鏡頭”。背景是鮮花,一定不能讓它與人像“媲美”。背景不能太雜亂、刺眼。

戶外人像選擇空間極大,可以運用不同的景觀做背景產生風格迥異的影調形象,明亮的天空作背景,可輕易構成高調;門前拍片其室內外的光比極易拍成低調;粗獷自然的一組樹葉前也可拍出虛幻迷你的襯景。可以利用水面反光產生亮背景,形成高調人像;有時頂側光之類不理想光線,也能造就幾分生動。

4.曝光控制

正確曝光是一幅好圖像的技術關鍵,雖然大多數相機均有測光、自動曝光系統,但獨立式手持測光表,卻更有利於測量千變萬化的戶外光源。譬如逆光照,根據光線比較暗的陰影部分確定曝光值,通過適當增加曝光量(提高1/2EV至2EV),能較好地表現人物皮膚的質感,增添藝術魅力。當然,一般情況下單反機的機內測光系統完全能擔當此任,但在某些情況下需避免誤測,如大面積亮或暗背景,穿全黑、全白服飾時,可以實施正、負補光或對人物面部局部測光、點測光解決。

5.構圖

關於構圖可以說出許多規則,而最佳的規則則在於突破這些規則以獲取有創意的人像照。常規上,不要把人物置於畫面中央位置(往往使畫面呆板,缺乏感染力)。相對較好的構圖是把主體人物稍稍偏於上下或左右一側,可增加畫面的空間深度。最理想的構圖比例,則在豎、橫畫面三等分的“井”字線上。這種微妙的畫面平衡,能較好地發揮主體人物在畫面上的組織作用,產生極好的視覺效果,使主體更加鮮明突出。拍人物特寫,則讓拍攝對象的眼睛處在畫面上部的三分之一位置。忌眼部在畫面中間,只要眼睛位置“正確”,不要怕切掉部分頭髮什麼的。當然這些是一般規律。你儘可以創造條件,發揮你的才智去突破它。

6.拍攝角度

所謂拍攝角度,即照相機鏡頭對向被攝人物的角度。通常採取與人眼同一水平線,即平視拍攝的方法。相機位置不宜過高,否則人物頭大腿短。最好讓相機與肩持平,頭像特寫則應讓相機與眼持平,忌低於鼻子、下巴。

有時為求得特殊效果而進行仰視拍攝,此時宜用廣角鏡頭。廣角鏡頭從上向下俯拍,往往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追求漫畫效果例外),不宜採用。近拍特寫有時用俯拍,求得特別的視覺衝擊力。

總之,拍攝角度的選取和其他規則一樣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據實際情況、表達內容、構圖需要等靈活把握。

7.夜晚戶外人像

夜晚拍人像只有靠閃光燈為主要光源照明。一般採用機位閃光(熱靴插座)和離機閃光,有前、後簾同步閃光功能的相機可方便地拍攝夜晚環境下的戶外人像。要讓人物與環境都有圖像、都清楚,測光應以環境的曝光值為基礎(調整好光圈與快門速度的組合)。還可以利用有同步感應閃光功能的閃光燈實施二燈或二燈以上的閃光照明。

8.溝通交流

這是獲取好畫面的要點。戶外人像的寬鬆環境,給這一要素提供了良好基礎。但要想把人物的感情和神態充分表現在畫面上,關鍵點在於拍攝者與拍攝對象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交流、溝通,儘可能充分地調動拍攝對象的激情與真情。愉快心情與自然表情統一,憂鬱心態與沉浮人生相協調,方能拍出富於個性和感染力的戶外人像力作。

9.一個小規則

讓拍攝者有一個注視點,可以是相機鏡頭,可以是你舉起的拳頭,忌目光茫然。

10.兩點小忌諱

一是拍攝兩個人以上忌讓他們看著不同的“點”。二是除完整的側面照和追求特異效果外,不要讓拍攝對象頭部偏得過分,忌鼻子跑到面頰輪廓外面去。

玩DC一般不考慮第一條,DSLR除外

拍好日出日落的十條經驗:

一、準備:選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使用合適的設備拍攝日出和日落。大家都知道太陽東昇西落,並從左向右地穿過天空。當你事先考慮好想拍出一定效果,例如你想利用一塊需出地面的岩石作為前景,但太陽不是正好落到它的後面;太陽會移到右邊並可能錯過這塊石頭,如果你的目的是當陽光灑落投射到這些岩石上時拍攝它,你必須搶先移到左邊以便拍到理想的畫面。

二、合適的季節:拍攝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季節是春、秋兩季。這兩季比夏天的日出晚,日落早,對拍攝有利,在春秋雲層較多,可增加拍攝的效果。

三、雲:雲在拍攝中是自然的反光物體,它能傳播太陽的紅光,從而不斷變化著作品的相同。雲彩也可以作為作拍攝的主要題材。但要注意觀察當雲遮住落日時出現的情況;光線會從雲後四處射做一從而使照片增加極為動人的效果。當太困核近運的起綠時,雲會出現一條亮跟呢樣的景色也是非常適合拍攝的。要注意觀察,當太陽逐漸從這個亮邊中間出現時,要抓拍。

四、倒影:拍攝水面倒影會使日出和日落的照片增色,平靜的海面或湖面能反映天空中的景物。呈現出如鏡中一樣的影象,而拂過水麵的微風總是會擾動這種倒影。在水面上留下條更加耀眼的光線,並從地平線到畫面的前景之間勾畫出一條光裕。當太陽漸漸下落時,這條光路會延伸到你的眼前。

五、因先。直接對著太陽,曝光讀數總是不準。這樣會導致畫面上只有太陽,而其餘部分卻曝光不足。有兩種方法能幫你確定合適的曝光讀數。一種是先讓太陽處於取景器內的三個不同的位置上,然後取這三個曝光讀數的平均值。另一種方法是,直接採用你頭頂上空拍攝時的曝光讀數。拍日出和日落,使用不同的曝光會產生不同的拍攝效果,因此可選評曝光讀數的上下各拍一攝一次(增加一檔和縮小一擋人)。

六、鏡頭:用任何鏡頭都能拍攝日落。但如果太陽本身就是畫面主題,要儘可能的使用長焦距。在標準的35毫米畫面上,太陽只是焦距的1/100。如果是50毫米的標準鏡頭,太陽的大小僅僅是0.5毫米,用200毫米的鏡頭.太陽的大小為2毫米,用400毫米鏡頭,太陽為4毫米。 一旦太陽開始下落,光線的亮度將明顯下降,很快就需要你使用慢速度,用手託舉著長焦鏡頭,很不穩定。因此,當你拍攝太陽時,要準備一付三腳架。

七、光圈;當日落是作品的主題時,你應該更重視控制光圈的大小。用小光圈能使太陽呈現星星狀的效果,光圈越小,這種效果就越好。

八、眩光:直接拍攝太陽,會在鏡頭內產生臉光,從而使畫面的反差嚴重失調,同時會產生入射光線被鏡頭表面反射到膠片上而形成光斑線條。高質量的遮光罩有助於限制眩光,同時使用最小光圈可減少這些光斑。反差失調應絕對避免,但由於鏡頭表面反射所引起的光斑線條可作為作品的構圖組成部分。 使用單鏡頭反光相機,會有這種光班效果,但使用其他相機比較容易出現誤差和毛病。

九、色彩的安排:當太陽在空中漸漸下落時,色溫減低,形成暖色調。早在肉眼看到太陽呈紅色之前,它已經開始呈深黃色,然後是桔黃色,最後在膠片上呈紅色。這種效果會使畫面增色,然而很少會有攝影家,能想起來改變一下實質上是錯誤的色調。對於要拍攝真實場景的攝影家來說82A淺藍色濾鏡能去掉日出和日落照片中溫暖熱烈的色調。

十、注意保護你的眼睛:當太陽接近地平線時,透過取景器去觀察,一般來說是安全的。太陽在空中越高就越亮,這時直接觀察太陽就越危險,尤其是用長距鏡頭觀察更是如此。為安全起見可用一段跑光或是衝黑了的膠片(一段35毫米長的小膠片就很理想)把它貼在取景器上,你就能觀察太陽並確定最佳構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