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稀罕事——延安蓮花


大自然的生命力無與倫比。只要人不上山墾荒種地,牛羊不上山吃草啃樹,一二十年的時間裡,大自然就給你一個青山綠水。陝北延安的退耕還林就這個規律的最好詮釋。延安人二十年的封山禁牧,以自然修復為主加之人工種草種樹,漸漸就使一個黃土高坡變成了水草豐美的好江南。

陝北的延安,歷史上的生態曾經非常好,絕對是山清水秀,牛羊塞道。我們印象中的黃土高坡的緣起,最遲的一次應當是起於明代,陝北作為邊塞,大量屯兵墾田,硬是把一片片的林子毀了,從此以後越演越烈,青山綠水變成了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颳得漫天黃塵飛沙。

現在,延安的生態好了,延安好多地方試著引種了蓮花,沒想到長得非常好。

現在,在延安的甘谷驛何村、南泥灣景區,分別有百畝以上的蓮花,在夏日中盛情開放,為黃土高原又添了一景。

對於延安人來說,蓮花絕對是個稀罕物。延安以前生態不好,難覓蓮花蹤影,而現在能大面積地種植成功蓮花,這得益於生態的好轉。

這次拍攝的蓮花是位於寶塔區甘谷驛鎮顧屯流域的何村,這裡為了發展鄉村旅遊,在淤地壩裡種植了百畝蓮花,長勢非常好。

淤地壩是黃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種很好的辦法。顧屯流域就是在十幾里長的河溝裡,一級一級地打了好多攔水攔泥的壩體,這些壩不僅攔住了水,而且攔住水裡的泥,水慢慢流走或者蒸發,泥慢慢沉澱下來,就是肥沃的壩地,是最好的耕地。

後來國家在延安實施了治溝造地項目,主要就是採用這種辦法造出好多高產壩地,解決農民的口糧田問題,這樣農民就不用上山墾荒種地了,即保護了生態又造出了三十多萬畝的耕地,還減少了排向黃河的泥沙量,一舉多得。

所以,別的地方耕地越來越少了,而延安的耕地在增加,就源於治溝造地這個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

如今,山上林子成片長起來了,溝底淤地壩建起來了,水蓄住了,泥沙攔起了,壩地還能種植成功蓮花,引得人們競相遊覽,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逐漸顯現,顧屯流域的治理就是延安鍥而不捨進行生態修復的一個典型案例。

除了南泥灣、顧屯外,如今人們在延河河道的生態修復中,也成功地種植了蓮花,這是網友在延安拍攝的蓮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