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文創產業最缺乏的是高質量的內容和核心創意

文創產業最缺乏的是高質量的內容和核心創意


增強中國文化產業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競爭力

當前,西方國家試圖通過文化產業全球化佈局進一步掌控世界文化領導權。

“意大利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葛蘭西認為,國家由政治社會和市民社會組成,政治社會涉及國家政權和強制性的政治領導權,市民社會則涉及大眾文化、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體現為民眾“同意”基礎上的文化領導權。”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通過操控跨國媒體輿論和世界文化貿易市場,在全球範圍強勢輸出西方社會的體制、文化、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其實質是對世界文化領導權的爭奪,旨在製造一個以全球文化趨同化為表象,實際上以西方文化為主導的國際“市民社會”。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不僅僅是擴大外貿出口額的經濟問題,更是事關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的政治問題、意識形態問題。

文創產業最缺乏的是高質量的內容和核心創意


肯德基聯合國家博物館,獲得17件國寶形象使用的官方授權,推出“國寶耀中華”系列活動

從政府主導的行政模式向企業主導導的市場模式的轉型

長期以來,我國的對外文化傳播以政府推動實施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為主。這種模式確保了傳播內容的價值導向的一致性,但也存在創造力與活力不足的問題,這造成在國際上中國文化“走得出去、走不進去”,中國故事“講不透、傳不廣”。

我國對外文化傳播亟須發揮資本和市場在文化領域的創造力和驅動力,發揮文化產業在文化“走出去”中的積極作用。

積極將中國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中國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這種資源優勢沒有轉化成文化產業發展的動能。

我國文化產業在全球文化市場的總體份額小、綜合影響力弱,沒有在講好中國故事、構建良好國家形象方面發揮應有的主力軍作用。

從文化產業的創意、生產、傳播、消費各環節具體分析來看,中國在信息技術、數字傳媒和網絡基礎設施等方面已取得了巨大進步,產業化運作能力和文化市場機制日趨完善。

發展文化產業最欠缺的既不是技術和渠道,也不是政策和資金,而是缺乏高質量的內容和核心創意,主要是文化資源轉化利用能力和原創型符號開發能力不足。

文創產業最缺乏的是高質量的內容和核心創意

文創產業最缺乏的是高質量的內容和核心創意


文創產業最缺乏的是高質量的內容和核心創意

文創產業最缺乏的是高質量的內容和核心創意

文創產業最缺乏的是高質量的內容和核心創意

文創產業最缺乏的是高質量的內容和核心創意


故宮文創

提升優質中國文化產品的有效供給能力

以文化產業為主力來推動優秀中國故事的生產與傳播,既是中國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中國文化產業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文化產業具有供給決定需求的特點,因而,中國文化產業更需要從供給側發力實現提質增效。

1加快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國文化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低端化、同質化文化產品產能過剩與原創型高端文化產品有效供應不足這一結構性矛盾。要積極創造新供給,擴大有效供給,尤其是增強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文化精品的供給能力。比如,我國電影產業面臨投資大影響小、票房高口碑低的窘境,根本問題就在於重技術輕劇情、跟風多原創少,高質量故事、劇本供給能力嚴重不足。

文化產業的發展依靠文化創新和技術創新的“雙輪驅動”,因此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也要從這兩個維度展開。首先,應把“內容為王”“創意為王”的理念貫穿於文化產業運作始終,把講故事的能力作為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能力。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和文化資源大國,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故事資源和創意素材,中國文化產業要植根於此汲取營養、靈感和智慧,建立中國故事素材庫,並進行創新性開發和現代性轉化。其次,要加強互聯網、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形態與優質文化資源的融合滲透,大力發展數字內容文化產業,把“有意義”的故事變成“有意思”的產品。

只有努力打造文化價值、藝術品位與現代科技高度融合的優秀中國文化品牌,讓外國民眾自覺成為中國電影、電視劇、遊戲、動漫、文學、新聞、藝術品的觀眾、聽眾、讀者、玩家和鑑賞者,在審美體驗與情感互動中瞭解中國的文化、制度、政策、觀念,才能達到最佳的對外傳播效果。

文創產業最缺乏的是高質量的內容和核心創意


電影《長城》劇照

2通過中國故事講好世界故事

中國故事是中華文化、民族精神與價值觀的藝術表現,當下所講的“中國故事”範疇包括以和而不同的世界觀、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修齊治平的人生觀、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觀、知行合一的實踐觀等為精髓的中華傳統文化,也包括近代以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復興進程中形成的新文化和時代精神,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一帶一路等當代命題。

中國文化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一樣,既具有本土化、民族性的獨特價值觀念,也蘊含著超越民族和國界的比如對和平、發展、合作的嚮往和對“真、善、美”的追求。因此,我國文化產業進行故事創作和內容開發時,要堅持本土化和國際化相統一,在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的基礎上適應國外民眾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尋求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約數”,以傳統文化蘊藉現代精神,以中國故事傳達全球共識,打造既有中國風格又有世界視野的國際化文化產品,並以國際通行的話語體系和營銷方式傳遞給各國民眾。唯有如此,中國文化產業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文化折扣”,用中國品牌的力量提升中國故事的魅力,拓展中國故事的格局。

由此可見,中國文化產業的內容供給側應以體現國際秩序趨勢和中國發展訴求的“和合”思想為主,多講一帶一路合作共贏故事,求同存異,聚同化異,以文化產品推動民心互通、精神交融和情感共鳴,以中國故事闡釋中國夢和世界夢,贏得世界人民對中國的理解和尊重,向全世界傳遞一個開放、包容、充滿生機和自信的東方大國形象。

文創產業最缺乏的是高質量的內容和核心創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