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快遞包裝何時才能“綠”起來?—委員建議快遞包裝儘早立“規矩”

打開手機裡的電商APP,點下手指,從選定商品到下單付賬,一分鐘搞定。過不了幾天,快遞小哥就會把你買的商品送上門。收到商品,丟掉包裝。殊不知,在這一收一棄之間,就會產生0.2公斤垃圾。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陝西省郵政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年服務快遞用戶12.9億人次,全省年人均快遞使用量為11.9件,年人均快遞支出146.94元,比“十二五”末增加14421人,增長了73.87%。按業內每個快遞包裝0.2公斤的標準計算,一年產生超過800萬噸的“天量”固態垃圾。

快遞包裝資源浪費嚴重

快遞包裝何時才能“綠”起來?—委員建議快遞包裝儘早立“規矩”

“買了一個U盤,商家包了三層,其實完全沒必要,真是浪費。”市民郭麗說,U盤不是易碎品,完全沒必要裹得那麼嚴實,拆快遞除了費事外,包裝物也浪費。

上班族李豔上週在網上買了一瓶50ml裝的隔離霜,收到貨時,李豔發現包裝盒要比這個商品大得多。

“包裹拆完,這些包裝材料都沒用了,只能扔掉。”李豔說,這種包裝明顯過度,但作為消費者,也理解商家害怕打碎商品的心情,但還是希望能安全環保。

在記者採訪的大多數市民中,均表示快遞包裹裡大量的塑料泡沫、紙團和膠帶紙會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但有些網購物品屬於易碎品,商家在確保商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壞外,還是希望商家能節約環保。

包裝綠色發展“難”在哪

快遞包裝何時才能“綠”起來?—委員建議快遞包裝儘早立“規矩”

針對快遞過度包裝,也引起了省政協委員的關注。8月15日,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就“陝西快遞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在西安進行專題,當調研組來到西安圓通快遞分揀中心時,看著一件件被包著嚴實的快遞,委員們不由得為快遞的過度包裝擔憂起來。

“有的商品完全沒必要包上好幾層,都浪費了!”“大部分快遞包裝物都被丟棄了,很少有人做到回收利用。”……看著一輛輛發往全國各地的快遞車,“何時才能實現綠色環保包裝”一時成為委員們心中的期盼。

其實,針對快遞汙染和資源浪費問題,國家郵政局、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十三五”期間,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要實現的目標——到2020年,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採用應用比例將提高到50%,基本建成專門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

看著一個個包裝嚴實的快遞,省政協委員王俊平說,雖然政府一直在提倡綠色環保,但在實施過程中,消費者固有的習慣、快遞迴收體系不完善、快遞材質受限制等多種因素導致回收利用率低,無法達到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的目的。

建立快遞包裝回收體系

快遞包裝何時才能“綠”起來?—委員建議快遞包裝儘早立“規矩”

如何讓快遞包裝向“綠色”發展?省政協常委單紅表示,要實現快遞行業由過度包裝向綠色包裝的轉型升級,鼓勵包裝物回收再利用,在快遞站點放置回收箱,加大宣傳力度,呼籲每個人都參與到“綠色包裝”行列中。

“快遞過度包裝,循環利用率低下,有些包裝物甚至會產生大量汙染,包裝材料非綠色化、包裝一次性和使用無循環性以及用戶缺乏環境保護意識,都是快遞包裝綠色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王俊平認為,快遞過度包裝除了法律體系不健全外,還存在缺乏統一的標準,現在大部分快遞包裝都沒有行業標準,不僅浪費材料,還降低了運輸工具空間利用率和裝卸搬運效率。

他建議,要儘快出臺快遞包裝廢棄回收處置管理條例,加強快遞企業與電商、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大幅減少不必要的二次包裝。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