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長沙的GDP這麼猛,房價卻能控制在一萬以內?

廬州之城46570082


我們先來看看長沙為啥房價卻能控制在一萬以內?影響房價的核心因素:是供應和需求。
1、供應:城市可開發土地供應量大
因之前文夕大火,老城區保留問題基本不存在。 這些年一直放量供應土地。2018年上半年的土地出讓都是遠遠大於去年同期,其中,出讓面積漲幅67%。市區最中心五一廣場、江邊位置一直有不少土地供應。中心區房子都不稀缺,房價怎麼漲的起來?
2、供應:沒有聚集足夠的資源,供應不出能夠承載高價值的房產。

長沙和重慶類似,分很多區域,是個多片區多中心城市。最大是五一黃興商圈,其他中心是有東塘、芙蓉路、雨花亭、省府、市府等等次中心。而且各個中心區域範圍不大,分散了人群區域活動中心,無法形成大範圍的熱點高價區。 多中心即無中心,資源分散產生不了高價值的房子。

3、供應:全國性大型房企進入長沙較晚,品質大盤少,房價自然難高上去。

4、需求:長沙的單位房非常多,減少了需求人群。
公務員小區就不必說了,學校、銀行、醫院等隨便一個小單位都有集資房,這部分房源使最有購買力的人群基本都有單位房了,購房需求大大減少。
5、需求:長沙的人口吸附能力低,流入人口少,對房子有需求的人員少。
湖南距離廣東太近,廣洲和深圳對湖南人的吸引力遠高於長沙,導致人口大量流入廣東。長沙周邊株洲、湘潭及其瀏陽、寧鄉等也發展不錯,這造成對周邊人口吸引力也大大降低。
6、需求:長沙人娛樂精神比較強,錢一般都會花在吃喝玩樂上了,買房意願不強。
我們再來看看長沙GDP迅猛發展對房價的影響,而GDP很大一部分是賣地所得,加大了土地供應,而對需求則貢獻不大。所以GDP發展迅猛,對房價不但沒有提高作用,反而還有降低作用。

Aaron521T


一直就不喜歡比來比去,真沒有意思,大家的日子都是自己過,最近經常看見頭條裡面講長沙比武漢,長沙比南昌,長沙比合肥等等,這就是沒有東西寫了,扯得又遠,這裡那裡的一堆,自己的日子過得好不好自己不知道,武漢,南昌我都待過,我是長沙人,我過不習慣,我就回來,我買了一套160的房子,15年買的,120萬,17年上海的同學來玩,一定要住我家,講長這麼大沒有住過豪宅,交通方便,上學方便,醫療方便,購物方便,他家的房子700萬,90平,住5口人,嗯,我本來準備帶他去看看240的一個朋友家,後來想想算了,其實他也蠻開心的,他的房子畢竟700萬嗎,你看我自己開心,他也開心不就蠻好,晚上帶他去四方坪吃夜宵,還吃了口檳榔,醉了,我就看不得前面武漢人說的什麼上進啦,奮鬥啦,搞得武漢人就怎麼的了,有必要嗎,200年以來,這個國家的歷史基本都是湖南人寫就的,1949年定都長沙也不是沒有風聲,打邪教,打日本,打老蔣湖南人死了那麼多也沒有看見湖南有什麼特殊政策,連個副省級城市都不是也沒有看見湖南人喊冤叫屈的,你一個武漢的踩在湖南人的背上被解放了就翻身做主要頤指氣使的教育湖南人了,元旦外聯部發言人說美國沒有對中國說教的權力,今天套在你一個武漢人身上重新說一遍,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你都沒有任何資格和權力來指教一個湖南人,老子自己的日子自己過


天天在修煉


題主 你好...

你說房價控制在1萬以內我就要笑了...市場可不是你說控制就可以控制..不然為什麼當年房價漲這麼厲害的時候 國家調控 還是沒什麼好的效果..

原因只有一個:長沙的房價就只值這個價!!!

GDP的誤區..GDP...代表不了消費力..而且關鍵是 長沙GDP的大頭是工業...可能一個工業園區就1000個億的GDP了...但是 工業區能出什麼啊...幾個大工業公司..能多幾個老闆..幾個高管? 其他都是工人拿的也就是大部分都是幾千塊錢的工資收入的工人...怎麼會有很多錢買房呢? 沒人能存很多錢...怎麼有錢買房子,房價怎麼起得來...

跟同等GDP的商業城市相比 工業城的房價沒有漲幅很正常

..GDP

平均最高的城市是克拉瑪依...為什麼?油田啊

...GDP

非常高..但是哪又怎麼樣...老百姓又沒什麼錢...

總結..兄弟 你想太多了...房子就值這麼多...不需要控制..但是房價最終還是會越來越高...因為又在印鈔了...


我是閒虞~~~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閒虞2019】!!!


閒虞2019


個人從事房地產廣告行業多年,一直關注長沙房價,去年8月長沙買的房,主要是考慮孩子以後得到城裡讀書。從個人角度說下長沙新房均價沒過萬的原因。

首先從整個中國房地產發展高峰來說,08年到13年左右,其實全國各大城市都在漲,主要原因還是長沙當時並不怎麼被各大型房地產商看中(因為有更多好的更好溢價的城市拿地),所以長沙那時候二環以內及周邊的地都是當地的土老闆拿了(例子:湘江世紀城)。那時候二環內基本沒有全國性的大開發商拿地開發樓盤。本地中小型開發商相對全國性的房地產大鱷來說對地價的抬升是完全不在一個檔次的。之後才隨著一輪輪中央政府的限購,很多沒有實力和背景中小型才會被收購,長沙市房價沒有趕上這波大的上漲的風口。

從土地供應來說,長沙市在15年以前都是大量低價賣地,河西的原居民本來就少,所以大力征收開發河西地塊,地價也起不來,房子蓋的多了,市場供大於求,所以最大的庫存週期都達到24個月以上。

隨著慢慢的大型開發商進入的也多了,長沙市政府也學北上廣開始控制土地供應,再加上炒房團的進入,長沙16年17年才開始上行。15,16年主要是去庫存,長沙市政府因為庫存去的好,還受到國務院點名嘉獎過!

17年本來可以藉著全國上漲的新一輪勢頭長沙來一次補漲的,眼看著馬上終於可以吃一輪肉,可國家管控金融風險的大政策又來了,這次調控是動了真功夫的,結果只能繼續喝湯!

再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被平均了。四大老城區的房價其實也不秀氣的。

長遠來看,長沙房價會保持這麼個不溫不火的態勢,沒有過多上漲空間,也不存在太大下跌的可能。暴漲暴跌是不可能了,當然二手房市場從去年開始就不正常的,嚴重倒掛,這個會在接下來跌下來,但由於延長了交易週期,兩三年後才會出現大的下跌,這對整個新房價格的上漲也是有一定的遲緩作用的。

土地供應來說,看看梅溪湖二期那麼大塊地的規劃你就知道,接下來長沙市政府有的是地放出來,就看政府的放地速度了,如果全一股腦兒的放出來,那夠大家買的。所以買了的也別擔心,沒買的,到時候也多的是選擇!


奔歌


長沙這幾年的全國GDP的確夠猛,下面看下2017年的排名:


長沙排第7位,不論總量和增速相比於鄭州和合肥都有明顯優勢,但在經常和一些外省業務員聊天的時候他們都覺得長沙相比鄭州的的政治和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長沙要差點。但說到房價鄭州比長沙和西安高多了。。


下面來看下數據:

1、經濟:GDP,鄭州是長沙的90%,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總額、企業效益均大幅落後於長沙。

2、科技:院士、傑青、千人、博士等指標鄭州約為長沙20%

3、文化:長沙文化產值大幅超過鄭州

4、交通:航空客運,高鐵班次,鄭州約為長沙95%。

5、對外投資:長沙大幅領先

6、上市公司:鄭州約為長沙50%

7、鄭州領先長沙的有進出口總額(富士康),航空貨運量,地方財政收入

8、鄭州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人口735.6萬。長沙城市面積556.33平方公里,人口647.6萬人(2007)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長沙的多方面都要領先,那麼從房價上可以看出長沙對房價的控制要比鄭州好,本人在長沙也待了15年了,說到房價控制,不好做對比,僅說下這10幾年長沙房價的發展。

04年到長沙找的第一份工作,4個站(東南西北)完全是縣的標準,大都是7層的樓房多,06年網絡公司老闆在五一路標誌房產買的3000多一點,08年以前長沙從來沒有限制房價,完全看市場供求,08年經濟危機房價下跌過一次,二環以外的房價有很多2字頭的房價,均價都在3000多比比皆是,09年開啟暴漲模式,同時也開始出臺限制措施,但不太嚴格。最近10年長沙房價從沒有跌過,但長沙基本都是限制措施,雖然沒有把炒房人路堵死,但比其他省市應該稍微嚴格點。。


最後說下個人觀點,長沙市區房價早過萬了,一萬五六的樓盤太多了,但6個區的均價是在1萬左右,這兩年政策尤為嚴厲,正常買二套房都必須本市戶口,且拿房產證4年以上,基本把炒房團堵死了,另外限價房政策的出臺是抑制長沙房價的重要措施。當然,最重要的因素還是長沙流動人口置業水平跟不上的為主要原因。


以上就是本人對長沙房價情況的一點簡介,純屬於個人小見,請大家多多指正。。。


保健養豬


前幾天看到,中國的房價束縛了中國年輕一代創新的手腳。這句話講得很實在。房價再漲下去,中國新一代年輕人估計永遠和房子捆綁在一起,沒機會談創新,沒機會談發展。還房貸是就是你人生目標!!!

長沙目前平均房價在9300左右浮動吧,中部城市算低的了。

又說,長沙的GDP增長這麼快,2018年上半年GDP達到5060億元,較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速6.36%,18年穩穩的破萬億。可誰都知道,這裡面摻雜著多少水分,尤其是17年,為了加入萬億俱樂部,東拼西湊罷了。

原因一:長沙三大產業,主要依靠機械製造重工業和娛樂產業作為支撐,並沒有依靠房地產服務業作為經濟發展中心,這是房價便宜的原因。

原因二:長沙房價低跟長沙人民的平均工資水平等因素有著明顯的關係。明顯的一個低收入高消費城市,所謂的長沙平均工資水平達5358,這是整體稅前的,估計是沒把低收入人群算在裡面吧。具體就不吐槽了。

原因三:人才引進及限購政策,為長沙發展大力引進人才,房價也是引進人才的一種方式,其次就是限購了,限購可以說是比較嚴的,有錢也先搖號,只有多少名額,而且長沙首先解決剛需再考慮其他,所以有錢都買不到。相對於上班族來說,省內外地人在長沙買房的壓力也比較大,這麼低的收入根本一時半會買不起房。

原因四:長沙政府對房價特別重視,前段時間長沙二手房房價炒至一萬二三,相關房產中介全部整頓半個月,政府還是重視長沙房價均衡發展的。

所以,建議長沙房子一直限購吧,房價繼續維持這樣。不要束縛了長沙年輕人的手腳,讓他們大膽創新,為長沙的發展盡一點微薄之力吧,哈哈哈~~

歡迎大家評論互動,誠信互粉交流哦!


創意啥東東


長沙的GDP為什麼那麼猛是有原因的,下面我們先談談長沙的GDP。

提起長沙的GDP首先我們不得不說一下武漢的GDP,為什麼要說武漢的GDP呢?因為他們是有因果關係的。武漢是在2000年以後由於GDP太慘不忍睹了,突然心生一計,就是把湖北其他兄弟城市的廠礦企業、科研院所、集團公司、機關學校都搬遷到了武漢(十堰的二汽、紅安菸廠、第四研究勘查院、荊州的大學等等那麼多都搬遷到武漢了!),因此GDP就算武漢的了!這樣打腫臉充胖子的方法使武漢的GDP增加了將近四分之一!二汽和華新每個就給武漢帶去上千億的GDP!不然武漢的GDP現在難到一萬億。不愧為九頭鳥,夠聰明或者是夠狡猾。長沙一看就學會了,並且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武漢你不是傻嗎?搬企業勞財傷神,我把總部搬到長沙而企業不搬,企業還在別的城市,那麼這個企業產出的GDP就會算在了兩個城市;妙招!常德捲菸廠,它產出的GDP即算長沙又算常德的,不信可以查查!還有就是直接把湖南其他城市的企業註冊地改在了長沙,因此GDP也算長沙的了!(然後武漢又學會了改企業註冊地,比如華新水泥廠)

那麼武漢長沙的這種投機取巧、不幹實事的方式到底如何?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只會禍害本省!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增長了275.1倍,而湖北湖南分別只增長了240.9倍和234.8倍;其中湖北比河南少增長34倍,湖南比河南少增長40多倍。如果河南有湖北湖南的地理位置和水運,那麼河南可能有它們的50倍以上……原來河南的工業總產值只不過是湖南的1.5倍,而現在卻是湖南的2倍有餘!因此,還是要幹實事!不要再投機取巧了。如下圖。

本來湖北就有點耍小花招,然而湖南卻是在玩火,目測今年湖南GDP會被湖北甩4000億。因為今年、明年G家會統一嚴查做了手腳的GDP,長沙上半年已經開始擠水分了,長沙實際增長報的是8.2%,其實只增長了6.59%左右,也就是隻增長了302億元,而鄭州實際增長報的是8.5%,而其實是增長了14.13%,,571億,武漢也是報的是8.2%,其實是增長了761億。

以上種種原因造成了長沙的GDP看似增速很猛,其實長沙在擠水分;又加上長沙人口少又加上流入人口不多,因此長沙的房價難漲。長沙的經濟其實是下面的縣市比較厲害,長沙市的人均不到7萬元,而長沙市下面的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達到14萬元,因此造成了長沙市的人購買力不足,所以長沙的房價就一直漲不起來,這些都是長沙的主要原因,如果有不相信的可以查查。






kuang168


關注將軍財經社 帶你看透大市玄機,吃透三千個股!

一是與長沙的經濟產業結構有關。長沙的經濟是以四大千億級產業(新材料、電子信息、食品和機械製造)為支柱,以生物製藥、軟件網絡、文化傳媒為助攻格局。這是在經過較長時間的產業轉型,淘汰原來的紡織、化工等落後產能後形成的。這些高附加值產業,一方面減少了對房地產經濟的依賴、二是控制了勞動力與人口的增長,為房價保持相對穩定打下基礎。

二是與長沙的城市規劃與經濟佈局有關。在城市佈局上,主城區五個行政區與高新及長望瀏寧四縣(市區)分佈合理、交通便捷,分流了主城區人口與房產剛需壓力。在經濟佈局上,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均為全國經濟百強縣,多點開花眾星拱月。瀏陽市的生物製藥、長沙縣的工程機械、望城的食品加工、寧鄉的園區建設等,為長沙市的經濟總量發展形成多點助推。

三是與湖南經濟總體的不發達有關。湖南是傳統農業大省、但不是強省,地州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目前全省還有四十多個貧困縣、六千多個貧困村、三百五十多萬貧困人口。這種地州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減輕了對省會長沙房產的需求,不存在其他省份因地州需求對省會房價形成的拱衛與堰塞問題。

四是與許多人把長沙作為中轉有關。長沙是歷史文化名城,是人才培養的搖籃。有“211工程"大學4所,“985大學”3所。中南工大、湖南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等,在全國赫赫有名。在全國省會城市大學權重排名中,與西安並列第三。但是,也有分析認為,本地大學培養的人才以長沙為首選就業地的並不多,或是以長沙為中轉,再向北上廣深流動的比較普遍,這也許與長沙人的敢為人先闖勁有關吧。


用戶100198019163


我是看到譚教授的觀點才進來的,觀點可圈可點,下面陳述一下本人的愚見:

首先譚教授影響房價的六個因素,我完全認同,這只是書本的理論知識!

緊跟著譚教授說長沙的居民收入、購買能力比不上沿海二三線城市。還說長沙的人口流入情況不是很好,不是一個真正的人口淨流入城市。這個觀點我不能苟同!

從2018年城市資金總量和增量來看,長沙在所有新一線城市裡面,僅次於杭州,排在全國第二位,其次,2017年城市常住人口增量,長沙以27萬排名全國第四,僅次於深圳、廣州、杭州。

從小學生人數的增量來看,長沙連續五年增速和增量排名全國前六!

其次,譚教授說長沙的居民收入不高,這個觀點缺乏數據支撐,以人均GDP來計算,長沙在所有省會城市裡面,僅次於廣州和南京。排在第三。按照居民購買能力來計算,長沙排在所有省會城市第五,僅次於廣州、杭州、南京、武漢。

最後我想說,長沙的房價之所以得到控制,不是因為長沙的購買能力不行,而是長沙的供應段處理的非常好,價格不是看購買力,影響價格的唯一因素就是供需關係!

長沙之所以房價得到很好的抑制,是因為政府從供應端切入,從房企拿地、到限購限價、再到釋放土地供應量、把房價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增長範圍內。這需要企業、政府作出相當大的制度創新。

悟空問答對專家的審核制度,有待重新設計。並不是學歷高,資歷高,就是專家,缺乏數據支撐、憑藉自己的臆斷,加上一些理論知識,對不起那不是專家,那是在專門誤導大家!


蔣昊說經濟


中西部地區房價窪地,長沙為何GDP猛漲,房價缺“千年最低”?


    昨天,在武漢工作的好友S給我發來一張圖,並伴隨著她的一聲怒吼:“咱倆工資差不多,為什麼我買房要比你難這麼多!”

    這張圖就是某機構繪製的國內各省會城市的購房壓力圖,以平均年收入購買一套80平的房子為標準,需要的年份越長則表示壓力越大。

    從圖片來看,武漢的月工資僅比長沙高77元,房價卻幾乎是長沙的兩倍。這也不怪乎S要咆哮一番了。

    長沙的低房價曾經被溫州和合肥人民親切體驗過,即便經過了2016年下半年的一輪補漲,城區均價已突破“9”字頭。但,在全國房價普遍瘋漲的背景下,長沙依然穩坐中部房價窪地的“寶座”。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局面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長沙與周邊其他省會城市各個宏觀數據的對比:

    (點擊看大圖)注:人口流入率=(常住人口/戶籍人口)-1;

    房價收入比=(商品住宅均價*人均居住面積)/人均可支配收入);成交量及房價為商品住宅市場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1、長沙的GDP規模位列中部省會第二,僅次於武漢,是合肥的1.5倍,南昌的2.1倍,人均可支配收入中部省會最高,但房價最低,經濟實力確實與房價不在一個頻道。2、長沙的人均居住面積高達45平米,居全國首位,比其他中部省會高出10-15平米。3、長沙常住人口雖沒法與已當選“國家中心城市”的武漢、鄭州相比,但與合肥旗鼓相當,比南昌高出不少。1對高素質人才吸引力不足福利分房挖走本地大片購買力

    看完以上數據,不難發現,長沙經濟實力雄厚,人均可支配收入並不低,房價似乎根本沒有理由成為中部墊底。但,長沙是以工業和大製造業(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為主的城市,第二產業貢獻了近60%的GDP,由工業大宗交易所產生的GDP很難惠及到本地居民。第三產業比重過輕,也導致長沙的好工作很難找,平均工資很低(全國排名第21位),缺少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95%的老長沙人均持有一套至兩套房,長沙本地的需求已經基本飽和,長沙房地產市場越來越依靠在外地湖南人的“返鄉置業”。

    而福利分房制度的存在,將原屬於商品房市場的需求分流掉很大一部分。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將建好的房子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員工,例如省政府有九峰小區、天心區有白沙世紀嘉園。這批人又恰恰是擁有強大購買力的族群。“幾乎是效益不錯的單位都有自建房,被挖去很大一塊需求。”某開發商副總裁如是說。

    同時這種單位自建房體量並不小,以八方小區二期為例,該小區2014年的施工量達95萬平方米,佔到了全市施工量的近百分之一。

    我的一個朋友,單位在南邊的雨花區,一套160的大平層只需60萬,讓人羨慕到眼紅。

    由此,本地需求較少,倚重省內其他區縣到長沙的“返鄉置業”,自身的產業經濟條件卻難以吸引高級人才就業,這就導致了長沙本身的需求較少。2樓市供求結構嚴重失衡壓制房價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便是住宅供求比。

    長沙人均住宅居住面積達到45平米,遠高於其它中部城市,而人口遠低於武漢、鄭州、合肥等城市,則說明了該城市不合理的住宅存量。

    長沙與其他中部省會住宅市場歷年供求比(數據來源:CRIC)觀察2012年-2016年中部省會城市歷年的住宅供求比,就會發現,武漢供求比一直在0.9以下, 在2016年甚至達到了0.4的最低值。也是在這一年,武漢城區均價漲幅超20%。合肥和南昌的經濟總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口流入率均沒有長沙高,但房價早已破萬,也與其供不應求的住宅市場不無關係。反觀長沙,2012年-2014年長沙住宅供應均高於其他中部城市,在2014年底去庫存週期達到了24個月,對於城區常住人口375萬(2014年)的長沙而言,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正是由於庫存的積壓,壓制了長沙房價的上漲,並拉長了去庫存的時間,讓長沙房價的上漲節點滯後於其他城市。3大肆擴城,無序賣地2000年左右,長沙城市規模還很小。而正是因為長沙的規模小,在GDP崇拜的模式之下,長沙開始四面開花,“東拓西進,南移北擴”,城市規劃熱點和新城概念頻出,東南西北都在賣地,土地供應量激增,更是加大了供應競爭。南城是長沙發展最早的區域之一,在2000年左右,長沙高唱融城向南的口號,讓開發商修了湘府路,省政府南遷至此,並把湘府路兩邊的土地以及整個南城,全部給了開發商。據南城某項目負責人透露:過去10來年,長沙一直在消化城市建設中的“回報地”——2004年之前參與城建開發的投資者 “協議補償用地”。該負責人無法用數據來描述這類土地的供應總量,但表情有些誇張地表示:“太多了”。他舉例說:從延伸到湘潭的芙蓉南路到一直延伸到岳陽湘陰的芙蓉北路,這條全國最長的“城市幹道”兩廂,“補償地”到現在都沒有消化完。後又跨過湘江,向西要空間,發展大河西先導區,北邊則賣出體量巨大的全國地王北辰三角洲、湘江世紀城,東邊則由於長沙縣的高速發展,此起彼伏。2015年湘江新區獲批,面積有1000平方公里,差不多有以前長沙兩個大,在這種南延北擴,通江達海的策略下,長沙的土地一直處於溢出狀態,無序賣地也就成了常態,這造成了樓市庫存龐大。這個做法的好處除了控制房價外,還能增長GDP,政府其實早就發現了藉助賣地做房地產拉動的GDP不如拓城拉動的GDP多和快,這也是為什麼在2014-2016年長沙賣地收入大幅度萎縮下,長沙財政收入還是突破了千億,甚至接近萬億的原因。

    4及時行樂的消費觀念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則是長沙人超前的消費觀念,這在全國都是頗為有名的。幾年前方太董事長還在笑著說,長沙人真是敢花錢,而且是花明天的錢,這種超前消費相當領先。星巴克長沙兩家店開業當天銷售額刷新了全球一萬多家門店開業記錄,本應該充滿小資情調的小店卻以一副菜市場的面貌呈現在了長沙人面前,這樣一個咖啡店開業居然讓人生出了見證歷史的感覺,這已經說明了當地消費觀的狂熱一面。有本地人編了段子自嘲:長沙人玩到身上只剩十塊錢了,絕對不會想明天有沒有錢吃早飯,先用這錢打的回去。有人覺得這段子不過癮,編了個更絕的:長沙人玩到身上只剩二十塊錢了,乾脆再借五塊錢買包芙蓉王。本來長沙工資就不高,全都拿來吃喝玩樂了,要買房?對不起,我手裡的小龍蝦和口味蛇不同意。

    綜上所述,在長沙第三產業比重過輕,對高級人才吸引力過弱時,長沙人民一邊享受著福利分房制度,一邊將及時行樂的消費觀發揮到了最大化,此時,樓市土地的供求關係,就像是天平上的砝碼,進一步加大了長沙房價上漲的壓力。這個“中部房價窪地”的帽子,長沙恐怕還沒辦法摘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