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房產稅到來,不一定能解決房價,但可能會解決了你!

房產稅到來,不一定能解決房價,但可能會解決了你!

最近,關於房地產稅的消息越來越多,最快的消息是預計到2020年表決通過立法審核;

預計2021年房地產稅將在部分城市開始徵收,根據這十幾年來地方政府的準備情況,預測初期開徵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杭州、南京等。

很多沒買房的人都恨不得高興的搖旗吶喊了,但是實際上小編覺得房地產稅有什麼用?實際上沒什麼用,雖然它的確可以抑制房地產泡沫。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並不能保證有了房地產稅,你就一定能買房子了。

反而房地產稅有可能讓買不起房的人更租不起房。

房地產稅比較可行的作用是限制個人持有的房產數量,促進房屋資源再分配,所以並不會讓房價大跌。那麼既然房價不會大跌,對於已經購房上車的人來說,並不會多他們的資產有所影響,即使未來有所下降,也不會對資產有太大損失,更可能是維持原狀,實現保值。但是對於租房人群和非購房人群來說,卻並不一定是好消息。

房地產稅發佈,房租真的會漲嗎?

目前全國一二線城市,在上個週末出現了房租瘋漲現象,雖然這裡面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中介的鍋,但是實際上剖出中介因素,房租上漲也是大勢所趨。按照目前國際上的合理租售比來看,中國的房租相比售價低太多了,遏制房價上漲,也可能會給房租一個追趕房價的機會。

房產稅到來,不一定能解決房價,但可能會解決了你!

上週比較瘋傳的一個事件是北京一套房租7500/月的房子,由於中介炒作,最後房租漲到10800/月。當然這個事件中有一些中介的因素,但實際上從數據看,以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一線城市為例,今年7月房租環比6月比上漲分別為2.4%、2.1%、3.1%,同比去年7月上漲分別為21.9%、16.5%、29.7%。可見房租一直保持著上漲的態勢。只是因為中介的因素,讓房租上漲的趨勢被過分放大了。

目前比較準確的說法是房地產稅的徵收比例約是1—3%,那麼就以上面這個例子來計算一下。房租原價7500/月,一年租金9萬元。天通苑房價大概是在4萬元/㎡,120㎡約在480萬元,那麼每年的房地產稅徵收4.8—14.4萬元之間。這個稅費雖然從理論上說,應該是由房主承擔,但是最後結果一定會轉嫁到租房者身上。為什麼?看看二手房交易稅就知道了,再多的稅最後總會轉嫁到下家。

如果房東不貪心,還保持原來的房租受益,那麼最後轉嫁到租房者一年的房租就是13.8—23.4萬元,折算一下,月租1.15—1.95萬,這麼一看,1.08萬的月租還便宜了。北京已經開始提出實行合同期內,不得上漲房租的規定。不過這樣可能只會讓房東在簽約時就預估房租上漲狀況,讓房租上漲的時間點提前到來。

所以不論房產稅如何制定,房租上漲都是一定的,因為不會有房東願意當冤大頭。

那麼房地產稅是不是能讓房價下跌呢?

總體來看,不行!先舉幾個簡單的例子,美日韓都是實行房地產稅的國家,但是實際上,這三個國家的房價也沒有大跌。

美國從20世紀初就開始徵收房地產稅,目前各州的平均房產稅率在0.28%-2.35%之間。

2008年之前的那一輪美國房地產暴漲週期,也是因為貨幣極度寬鬆,利率低刺激,導致房產稅就完全失效了,不管稅率高低,房價普遍大漲。在泡沫刺破迴歸理性後,過去五年,美國房價漲了45%,但房產稅最高的新澤西州,房價同期僅上漲5%。而房產稅較低的科羅拉州和亞利桑那州,房價則分別大漲59%和83%。

對於美國而言,正常時期,房地產稅確實有利於調價房價漲幅。但並不能完全阻礙房價的上漲。

紐約所在地紐約州房產稅率偏高,為1.62%,但房價依然是美國最高的。

日本為了調控樓市,1992年實行了房產稅,對土地、房屋等徵稅,稅率1.4%。政府給房子估價,乘以1.4%,就是一年要交的稅錢。從長遠來說,針對大量囤積土地的人,來改變市場供需。

但政府要估價非常麻煩,畢竟每套房子情況都不同,就只能按便宜的估,所以最後真正要交的稅率,並不多,比如500萬的房子,一年只要一兩萬。

總以為房地產稅是抑制地價上漲的大殺器,但實際上只是作為日本房地產調控的其中一個手段而已,最後捅破日本泡沫的,其實不是房地產稅,外部因素是美國簽訂廣場協議後,讓日元先升值,吹大日本資產泡沫後日元又只能貶值,日本內部最後被迫通過加息抑制泡沫。

韓國在2005、2006年房價暴漲,當時韓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82%,按理是不該漲了,但因為韓國採取低利率,貨幣寬鬆,導致房價暴漲。

為了抑制房價上漲,韓國政府隨後出臺了房價調控政策,規定一人在購買第二套房時要交稅,第三套、第四套房以此類推,稅收不斷加重,2005年開徵房產稅,根據房產總價值的不同,稅率為每年0.75%—2%之間。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開始爆發,韓國的樓市才開始調整,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加息起的作用,房產稅頂多算輔助。

最近十年來,據房地產114的消息,2016年第一季度首爾公寓平均買賣價約為5億6449萬韓元(人民幣約321萬),比十年前(2006年第一季度)上漲了約1億2285萬韓元(人民幣約70萬),可見在韓國房產稅的實施,並不決定房價的漲跌。

綜上所述,房地產稅並沒有讓房價下跌,反而可能出現類似日本這種情況,國民資產大量蒸發。而且這不只是購房者的房產貶值,即使你沒買房,你銀行的存款、儲蓄也都會貶值!

現在都遏制房價上漲,那麼房地產還會漲嗎?

這個問題簡單來看,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中國的城市化發展還處於進行狀態。

只要城市化發展沒有完成,那麼要實現農村戶口到城市戶口的轉變,總逃不開在城市買房的這張門票。剛需依然存在。雖然你可能會說,反正很多城市發展就是攤大餅,實在不行就把周邊的村鎮劃入市域不就得了。的確可以,但是一二線城市或許可以,而三四線城市卻不一定能有這個經濟承受力。其次城市人口增多,社會保障也要跟上,而周邊村鎮不一定有這個產能,即使劃入城市規劃範圍,短期內也不可能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更大可能是拉城市GDP的後腿。而作為管理者,是不可能接受城市面積擴大了,經濟卻下滑這種情況的。各縣市的一把手不可能做這種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第二是原因是城市化發展預估。

中國2017年城市化率為58.52%,按照歐美的城市化率(歐洲95%,美國97%)來看,中國徹底完成城市化減少,起碼還要25年左右。而且隨著城市化發展,房價上漲是必然趨勢。

雖然現在提出要遏制房價上漲,但是要一直遏制25年?明顯是不現實的。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個人收入也會逐漸增加,只漲工資不漲房價,可能嗎?未來預期房價還是會漲,但是會合理增長,不會瘋漲。

房地產稅只是一項可行的調控政策,雖然可以抑制房地產泡沫,但是過分預估其實行效果,可能會造成不好的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