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如何培養全球青年領袖?|第二屆全球健康青年領袖圓桌會議召開

2018年8月18日早上,2018年第二屆全球健康青年領袖圓桌會議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共進行了主題討論,綠會代表特此參加此次的會議,進行學習和參與,瞭解中非衛生合作的前沿話題,並與世界衛生組織進行交流和探討。

參加此次的全球健康青年領袖圓桌會議,聽了那麼多的有經驗的專家講授,小編意識到,要培養全球青年領袖,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發展事業傳遞到年輕人手上,高校與機構必須要與青年親密對話,提供實踐機會,培養青年人國際溝通能力、文化接受能力、跨專業能力和科研調查能力,同時關注青年發展未來,與他們一起發展,共同走向繁榮之路。

如何培養全球青年領袖?|第二屆全球健康青年領袖圓桌會議召開

第一個主題討論是:多視角下的全球健康青年領袖培養機制——以非洲人才培養為視角。首先是溫州醫科大學黨委呂帆書記/教授進行引導發言,講述全球健康青年領袖培養的中國路徑。其中她介紹了溫州大學醫學人才培養的兩大特點——“兩有兩能”:“兩有”是要有自信、有情懷,“兩能”是指能做事能創新。

這與綠會的辦事風格也不謀而合。中國綠髮會雖然不是學校,但也一直提供有志之士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同時也一直勿忘初心,從中國麋鹿基金會發展到如今的中國生物多樣性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綠會一直致力於廣泛動員全社會關心和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事業,以創新的方式不斷彙集公眾的力量。

比如針對環境汙染,綠會申請環境公益訴訟;在提高公眾意識上,綠會願意與不同的企業和機構舉辦公益活動,從 “E領新時代減塑撿塑”為主題的第五屆環青海湖(國際)電動汽車挑戰賽到陰陽電子音樂節,綠會都有一一涉及,讓不同領域、不同年齡階層的群眾都有機會認識環保故事,參與環保事業。

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司、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世界衛生組織總部衛生人力資源部以及中非高校的代表和留學生共同討論:從科研高校、企業、國際組織角度談全球健康青年人才培養之路。

如何培養全球青年領袖?|第二屆全球健康青年領袖圓桌會議召開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司王倩芸副處長說:“全球健康人才短缺,青年領袖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國內外實際經驗,學會聯合國語言,以貢獻全球事業。”

針對非青年培養,中國建立了培訓班,與各大醫院合作,培養了非洲當地成千上萬醫護人員。中國支持非研究生來華在中國學習實習,適當聘用非實習生,為他們回國效力提供更好的機會,這也成為了中非合作的紐帶。王倩芸副處長還為大家提出了幾個期許:

1.重視國家計劃。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內容,也是一帶一路、創造健康非洲的重要內容。

2.重視實踐,站在更高角度親身參與。

3.提升小語種溝通能力。比如法語,現在衛生項目越來越多,但會法語的人員卻捉襟見肘,如果青年掌握法語,就掌握了世界很多資源。

贊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長查爾斯·米切羅先生(Charles Michelo)院長說道,我們要從社會層面的角度來有效推動工作,我們必須關注不同的社會層面,制定制度時從大家的角度考慮,才能行之有效。

如何培養全球青年領袖?|第二屆全球健康青年領袖圓桌會議召開

一個高效率的機制首先是要建設交流網絡,和合作夥伴討論公眾需求是什麼,從而找到工作重點。

要培養青年領袖,獎學金機制也要建立,加大刺激。同時提供青少年實踐機會,讓有為的青年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去。不光如此,建立批判思維也十分關鍵,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我們需要鼓勵獨立思維,考慮一件事物的有用性與其價值。當然,訓溝通能力也是重中之重,只有這樣才能與全球溝通。

如何培養全球青年領袖?|第二屆全球健康青年領袖圓桌會議召開

緊接其後發言的是世界衛生組織總部衛生人力資源部協調員,帕斯卡·朱恩(Pascal Zurn)先生,他對青年領袖能力培養的三大方面做出了一個總結:

1. 學會運用科技以及已有資源來促進全球衛生領域。

2. 出色的國際交際本領。

3. 加大智庫建設以此提高全球醫療覆蓋率。

贛南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鍾富有先生則表示,非洲衛生知識普及是當下之急,也希望更多的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參與到中非人才培養的工作上來。

我們需要給年輕人辦設獎學金計劃、科研項目、提供實習機會和建立更多志願者項目。給青年領袖提供更多的時間和機會。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重文化的培養,這樣才可以瞭解彼此的差異,吸收和融入到不同的文化中去。在制定課程設置時,必須以中非合作願向計劃為基礎,這樣設計的內容也會更有針對性。

如何培養全球青年領袖?|第二屆全球健康青年領袖圓桌會議召開

而泰國瑪希隆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國際關係與網絡學院副院長Mathuros Tipayamong Kholgul女士說,世界在青年手中,世界的未來由青年的未來決定。

青年成為全球醫療領袖,需要學會和全球交流。理解如何接受其他人,才能更好地去溝通。所以青年需要學習,學習如何生活,學習如何工作,如何完善自身。青年還要學習去愛,愛國家,愛工作,愛生活。

溫州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2016級校獎肝膽外科碩博博士生Percy Akuetteh先生則發言:“在這個新時代,一切都在高速發展。若要培養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一流人才,需要讓其發展成為有理想、有情懷、能創新的青年領袖,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高校的作用。

浙江師範大學毛里塔尼亞在華留學生Sidi Yahya,闡述自己對培養青年領袖的見解。他說道:“中國政府為非洲人才培養投入了很多,比如提供我們獎學金。中國政府還連續給非洲提供了20000多的非洲留學生名額。”

“但是我也有一些建議,我希望未來課程的設置可以更多地考慮非洲學生的需求。也需要加大對醫療設備可持續利用,維護和保養設備。”

“我也希望學校可以多關注留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在很多非洲國家,個人能力強其實並不夠,要有強有力的個人關係才能找到工作。然而問題是國家很多醫療機構其實非常需要這些人才,若中國政府能與非洲政府合作,提供留學生就業問題以及分配崗位,將大大促進中非交流。”

如何培養全球青年領袖?|第二屆全球健康青年領袖圓桌會議召開

西安交通大學博士劉錦林先生分享了他對青年領袖的定義,青年領袖應有有四個標準:

1. 寬廣的國際視野

2. 跨專業的海量知識

3. 善於溝通與人協調

4. 學會科研研究和調查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學系助理教授王昱發言稱,中非衛生合作需要強調跨文化交流。我們需要一同探討,如何將全球和國內的教育與非洲援建中心結合起來,同時也需要思考怎樣把對全球人才培養與企業聯繫起來。

醫學教育是全球培養衛生人才很好的平臺,學生一定要有跨界思維,才能成為全球衛生領域的領袖。

也正因為如此,綠會派代表來此學習,提高跨領域知識,瞭解不同的知識,才能夠開拓視野,瞭解不同領域的需求,從而建設更好的鏈接網絡。

如何培養全球青年領袖?|第二屆全球健康青年領袖圓桌會議召開

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程峰教授則補充說道,青年要成為衛生領域領袖,學會轉化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醫療只是和社會生物發展,不管實在在現在還是未來,都是至關重要的科學財富。

在會議總結上,原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辦事對外關係官處吳國高先生、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曹俊副所長、武漢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毛宗福主任作出最後的發言與感言,引人深思。

如何培養全球青年領袖?|第二屆全球健康青年領袖圓桌會議召開

此次會議內容豐富,涉及了各個衛生領域人才的見解與建議,為未來的中非衛生合作以及人才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今後的年輕領袖們立下了新的高度。

綠會從此次會議中,也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最終都是為了實現一個目標——為人類更好的未來而服務。

全球健康與全球環境息息相關,因此,各個領域的相關部門、非政府機構、企業、利益攸關發都必須打開大門,相互瞭解,才能促進共同發展,共同構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文中圖片均來自:攝影師/熊秋豪 數碼師/歐帥

文/Cat 審/Shuya 編/Ange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