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渦扇15是矢量發動機嗎?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

劉丁一


渦扇15峨眉發動機肯定是矢量發動機,而且他也必須是一臺矢量發動機。我國目前已經開始在殲10B戰鬥機上測試我國的第一款軸對稱隱身三維矢量尾噴了,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那就是為渦扇15的矢量尾噴在做測試。渦扇15發動機在世界上的排名非常靠前,不是第一也是第二,因為他的推力、操控和矢量技術都是數一數二的。

圖中這架殲10B戰鬥機清晰可見尾噴口是三維矢量的。


渦扇15之所以先進,首先就在於他是一款推力達到了18噸的先進發動機。目前我國的殲20戰鬥機使用的AL31F和太行WS10B發動機的推力都小於美俄五代機的發動機,其中推力最大的WS10B發動機推力也僅僅14噸,比起美國的F119的15.5噸和俄羅斯117S的14.5噸都處於劣勢,對比F35的F135發動機就劣勢更大了,因為F135發動機推力達到了18噸。所以渦扇15最關鍵的性能就是推力指標,為18噸級。

圖為網友設想的正在殲10B上測試的那款三維矢量發動機的內部圖。


由於發動機的推力上升,而且將會採用軸對稱的三維矢量技術,因此渦扇15發動機將會在推力和操控敏捷性上都大大提高,配合殲20戰鬥機本來已經具備的全動垂尾和差動鴨翼,殲20的機動能力將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完全超過其他五代機,包括F22和蘇57。殲20本來就是五代機裡唯一沒有采用常規佈局的戰鬥機,他的很多技術都是獨一無二的,比如全動垂尾和差動鴨翼,這些都是能夠讓殲20作出匪夷所思的高機動動作的條件。


圖為軸對稱三維矢量尾噴口的機械設計結構。


我國的矢量尾噴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機械結構簡單,使用電傳操控,而且不是半路改進的。相比而言,F22只是二維矢量,而且是偏流板矢量技術,能量損耗很大,俄羅斯則是在AL41F發動機的尾噴後延長了一節矢量尾噴,尾噴長度大、重量大,敏捷性和操控性大大降低,而且推力損失大。渦扇15的三維矢量尾噴則是全新開發的,從一開始就是按照三維矢量標準制造,因此使用了電傳操控和更簡單、更短的尾噴口,反應速度快,推力損耗小。

目前殲10B已經開始測試這款矢量發動機了,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就會真正的服役了。


海事先鋒


我是軍林縱橫,我來回答!下面重點和F22的發動機作一比較!

WS-15,全稱渦扇15“峨眉” 渦扇發動機,是為我國第五代戰鬥機而研製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聽著好拗口,但其實主要用於雙發隱身戰鬥機殲-20。

殲20發動機測試

2017年5月25日晚央視《走遍中國》節目《匠心—工匠之家》中曝光,殲-20已裝備國產發動機。

殲20發動機測試

節目披露“從國產第三代航空發動機‘太行’,到國產第五代航空發動機‘峨眉’,中國航空發動機領域,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令全世界位置驚歎”。這是官方媒體首次披露和證實國產第五代航空發動機“峨眉”研製成功。

WS15型發動機性能自然是極其強悍。如果沒有優異的性能怎麼可能會用於殲20呢?從下述數據比較可看出,其部分性能甚至略高於F22的F119-PW-100發動機的水平。

F119發動機測試

換裝WS15之後,殲20強大的機動能力將徹底釋放,加上優秀的氣動設計(近距耦合鴨翼+DSI進氣道),先進的態勢感知系統(EOTAS)以及領先的任務電子計算機系統,殲20在五代機中地位進一步突顯!

殲20強悍

WS15有關數據如下:

加力推力(N):161865-181373
加力耗油率[kg/(daN·h)]:1.98
中間耗油率[kg/(daN·h)]:0.67
推重比:9.7-10.87
涵道比:0.25
總增壓比:30.5
渦輪進口溫度(℃):1850
最大直徑(mm):1020
長度(mm):5050

質量(kg):1633.7

美國的F22,裝備的F119-PW-100發動機,有關數據如下:

最大加力推力(N)  173400

加力耗油率[kg/(daN·h)]  2.40(據估算應為1.80~1.90)
中間耗油率[kg/(daN·h)]  0.622(據估算應為0.88~0.90)
推重比:7.5
涵道比:0.2~0.3
總增壓比 26
渦輪進口溫度(℃) 約1700
最大直徑(mm) 1143
長度(mm) 4826
質量(kg) 1360

軍林縱橫


渦扇15是我國為殲20戰機所研製的小涵道比加力推力發動機。目前來講殲20現在試飛用的發動機為渦扇十B和AL31m3發動機,而這兩款發動機都不能支持殲20進行超音速巡航。

雖然前年買蘇35的時候傳言會在買蘇35的時候每臺發動機將會多配兩臺發動機,用於殲20的使用,但是小編覺得不太可能。因為蘇35上所用的117s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只有14.5噸,平時最大推力也只有14噸。最大推力14.5噸用幾分鐘就會嚴重損害發動機的壽命。



雖然117s發動機性能還可以,但並沒有和渦扇10B和AL31m3發動機拉開距離,仍然是第三代大推力發動機,和第四代大推力發動機還是有很大差距。


渦扇15發動機是我國研製的第四代三維矢量大推力發動機。推力應該至少保持在17噸左右,因為殲20的體型比F22要大,如果不能達到17噸殲20的各項指標將無法與F22相比。推重比應該能達到9一級,因為我國的材料比美國差一點


渦扇15在世界上水平與F119發動機與F135發動機,產品30發動機,EJ200發動機是一個級別的,渦扇15至少要與F119一個級品,在世界上也是少有。與F135相比F135只是推力大,不代表性能就好,F119與F135的核心機都是一樣的。渦扇15必須是矢量發動機,不然怎麼實現超強機動,所有四代機發動機都是矢量推力發動機。


墨天工


只能確認說渦扇15的成熟狀態肯定是矢量發動機,具體的技術演示可以回溯到江澤民時代的試操作。但是因為這是囯之重器,相關信息是基本封鎖的,但綜合各種情況看,如下:

1.渦扇15的核心機已成熟無疑。

2.量產的話回顧央視新聞和單晶葉片,錸合金以及技術工匠的報道可知已接近或達到量產水平。

3.是否裝機成疑,即使天天盯著J20的菊花看,能有確切證據的很少。

4.WS9的仿製和研製讓中國的發動機製造達到西方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水平,設計追平當時西方水平,這個時間點是2003年。

5.WS10的研製進一步突破了單晶葉片和合金材料技術,雖然一波三折,但終究量產大規模裝機,並衍生出系列型號,穩定性和壽命優於AL31.

6.WS15專門針對4代機研製,推重比和超巡是必須要素,包括矢量技術,並且採用多元矢量噴管而非F22所使用的二元噴管。

客觀來講,WS15應是達到和追平了以F119為代表的西方發動機的水平,有優有劣,優勢在於推出時間晚,電子技術應用和多元矢量噴管可以提供更好的機動性,應優於二元噴管。劣勢在於,在生產和實踐經驗上的差距,預計使用壽命仍只有F119的5-7成。從無到有,從落後30多年到基本追平,這個進步是極其明顯的,這個需要肯定和大大稱讚!

另外,因為是否量產還是一個疑問,這個還需要時間來驗證,但有一點需要肯定的是,俄羅斯在其技術上雖然很有特點,我們的目標仍是美國。

中國向來低調,君可見DF31AG DF26在出現在大眾面前之前可有半點風聲?我們要對WS15有信心,這並非精神安慰,而是我們的工業化能力連我們自己都很吃驚。

無論如何J20的成熟狀態終究會是WS15。


楓中嵐影27572888


我國飛機這幾年都春風浩蕩直衝雲霄最好消息峨眉∴渦扇15成功了。渦扇15是我國以名山命名系列發動機中唯一失量發動機。比殲8的崑崙發動機和殲20實用太行發動機的推力都大大堤高。未來自動生產線建成。製成品發動機壽命大大提高,會超過美國F22的發動機。略次美國F35的發動機。處於爭一保二的水平。但我國新研製六代發動機。是世界最先進發動機。萬事開頭難。飛機發動機更加艱難。其研製歷程要25一30年。要三個十年磨一劍。就是我們的研發大師-從校門走進研發團隊。就畫圖紙到發動機裝上飛機成功入列。頭髮都白了。可見要少多心血灑出多少汗水,經歷很多磨難。要多少次堅持信心恆心。才能有成果。祝賀我國飛機發動機峨眉W15研製成功


ww3721王建文


根據軍方要求,非軍事媒體發佈未公開軍事信息屬於洩密,如果瞎編,編低了長敵方氣勢等同於洩密。如果高於真實參數視為合法。為了安全和流量,小編都可勁網上編。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因為我也是編的



華智觀點


歷史以來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何人長權都不會害研究貢獻者的,有人為你們付出科研去強國富民高興還來不及,就是你們才是獨特無2的這班人才會害科研者的,我如果我當時知道了你們是這種人性,將科研成果帶到陰間也不給你。希望我們人類的子孫後代永久要記得你這班人,吃了我李秋生幾十年的研究成果,空氣動力發動機技術,連研究付出勞動的血汗錢也吃了,害科研貢獻者的人應該沒有好下場的。


用戶82335130098


首先渦扇-15是矢量發動機,而起是比美國二元矢量更強的三元矢量發動機。其次和俄羅斯的矢量發動機也有很大的不同,對比於俄羅斯的三元矢量中國的矢量發動機推力損失更小。如果光從數據上來說這款發動機是一種非常出色的發動機,不僅比美國的F119要更強,即使是對比美國最新的F135發動機也要強的多,不同於F135靠著大函道比才獲得了18噸的巨大推力,這款發動機僅僅靠著接近於F119的函道比就獲得了這麼多的推力。可見在美國的變循環發動機出現之前這款發動機都將是世界上最強的發動機。


環球武備


你這種問題請放到軍事部門,讓他們進步,別放到網絡上,放這裡只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變美狗,中國人本身對於西方人奴性比較重,在他們眼裡中國人是不可能有任何進步的,有也會專門找茬,各種貶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