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十幾個人擠在一個屋裡吃飯,仔細看,其中一桌人沒手,另一桌人沒腳,剩下的人身體也不太健全,這個畫面還是蠻壯觀的。”

回想18年前,因工傷失去右臂的時候,陳用發想死的心都有。

在打官司那段時間裡,他和十幾個傷殘的工友被律師收留,住在一起相互支持和鼓勵,熬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光。

現在,他在龍華經營一家「左撇子」早餐店,還常年做公益,幫助傷殘工人重拾生活信心。

他說,受傷工友願意活下去,比拿到賠償金更重要。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1

“打工半年,我斷了右臂。”

1999年,年僅19歲的陳用發和幾名同鄉青年一起,從湖南來深圳打工,被南山區一家牛仔褲工廠錄用,每天工作12個小時,沒有休息日,月薪900元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半年後,他的右臂被機器捲了進去。當陳用發清醒過來時,發現自己的右臂已經截肢處理,整個右臂只剩下最上端的短短十釐米左右纏著厚厚的紗布。

他失聲痛哭起來,自己才剛剛20歲啊!

“當時想死的心都有了,我只是來打個工,誰知道會這樣。” 截肢後,陳用發曾一度萬念俱灰。

“那段時間,我都不敢出門,也不敢穿短袖上衣,生怕別人看見自己空蕩蕩的衣袖。”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從90年代開始,在深圳各大流水線工廠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兩起工傷事故。

其中有的人傷勢很重,缺胳膊斷腿,還有個別重度癱瘓。也許他們再也不能重操舊業,甚至喪失勞動能力。

打工者對此早就習以為常,並以一種特別的感情默默忍受著,工廠規模越小,工傷事故越頻繁。當時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讓他們維權,反而備受欺凌。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當年如果沒有擅長幫農民工打官司的周立太律師收留,陳用發說他很難想象自己現在是什麼樣子。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左一是陳用發,右邊是同為工傷的店員

“已經失去的東西,埋怨也沒用,只有好好把左手練熟了。”律師鼓勵他們嘗試慢慢練習用左手,比如洗衣服、洗澡、做飯。

之前連筷子都握不住的他,通過一次次的單手腹部撐、乒乓球等練習終於用左手替代了右手。

打官司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最後陳用發拿到了15萬元的賠償金,但少了一隻胳膊,拿著這點錢能做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其他工傷農民工拿到賠償後,想留在深圳的,很難再有工作的機會

,回老家的因為失去了勞動力,日子過得很壓抑,有的甚至選擇自殺。

陳用發意識到,對傷殘的工友來說,重拾信心可能比獲得賠償金更重要。

在律師的介紹下,他去了一家公益組織工作,幫助和他一樣的傷殘工友恢復信心。

“我是受過別人幫助和引導才挺過來的,現在我也想支持別人。”一年之後,他決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他們尋找一份適合的謀生手段。

2

“截”後重生 “左撇子”創業了

幾經嘗試,陳用發發現開豆漿店可行,不但工序簡單,一隻手就可以操作,而且成本不高,只要幾千元就可以開店,很適合工傷工友進行再就業的嘗試。

摸索出一套單手現磨豆漿的技術後,2009年,在龍華水尾社區,陳用發的豆漿店開業了。

說是店,其實就是一個兩三平方米的路邊小檔口。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陳用發和工傷店員

因為打工者受損的多是右手,只能用左手幹活,陳用發就給他的豆漿店起名叫“左撇子”,店內所有的製作工具,都是他特別為“左撇子”設計調整的。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陳用發磨豆漿的時候,哼著小曲,一臉輕鬆,熟練地側起右肩做輔助,左臂環繞上去再發力,一摞豆漿器具就被搬起挪開了。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陳用發單手打雞蛋

從一天賣幾十塊到一天七八百塊,現在他的小店一天最多能賣出800多杯豆漿,負擔家人的生活和租金完全沒問題。

在陳用發的幫助下,先後有20多位工傷工友從這裡學會了現磨豆漿的手藝,在深圳開店或回老家創業。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這個只有兩平方米的“總店”最多時還吸引了深圳、東莞兩地的7位工傷工友開了加盟店。

由於創業經驗不足,加之物價上漲和產品單一,幾個加盟店先後關掉了,但讓陳用發欣慰的是,這些受傷致殘的工友從他這個小豆漿店裡找到了生活的信心,也開啟了人生的新一段里程。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2010年,他在工商部門註冊成立了深圳市左撇子企業管理諮詢部,還成立了“工傷工友創業基金”,以資助更多的工傷工友來店裡體驗、工作。

在香港樂施會慈善組織的資助下,全新的“左撇子”早餐店開業了。除了豆漿,小店還新添了腸粉、包子等新產品,都是一隻手就可以完成的,價格也很親民。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現在這家店主要是他和老婆兩個人在打理,早餐店每天從凌晨三點開到下午一點。

除此之外,陳用發每年還在堅持做公益項目,尋找慈善機構合作,對傷殘農民工免費進行創業培訓和精神引導

2017年他找到了壹基金贊助,今年則是和香港樂施會合作,7月才開始的項目,目前陳用發已經招到了三個學員,對每個人分別進行為期二十天的免費培訓,還包食宿。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採訪當天就是在陳用發的早餐店裡,下午已經停止營業,不足10平米的小店裡整齊地擺滿了各種做早餐的器具。

陳用發用左手熟練地拿出幾個已經疊起收好的塑料凳,一邊擦桌子一邊去冰箱裡拿水,像招呼朋友一般。

途中還有一個學員過來打招呼,陳用發笑著說,“我店裡有很多跟他一樣,20多歲就受工傷的年輕人。之前有個小夥子,也是在工廠傷到手了,剛來我這裡的時候很自卑的,躲在角落也不說話。現在每天和店裡的客人有說有笑,學會做豆漿的技術之後自信開朗了很多。”

有朋友說陳用發太傻,做這麼多又賺不到錢,他反而覺得,幫助一個人重獲生活的信心,比賺錢更有意義。

3

我不是深圳人 但我喜歡深圳

來深圳近20年,也在這裡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陳用發卻始終覺得,自己終有一天是要回老家的。

“這是別人的城市,不是我們的,我們只是在這裡掙錢,是個過客。也壓根沒有買房成為深圳人的想法。”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明年女兒要讀小學,陳用發的積分不夠,無法入深戶,孩子就只能讀收費偏貴的私立學校。

“學位太緊張了,我們不是深圳人,我們是分到最低端的一類人,第六類人。有深圳戶口可能是四類五類,排學位就排到你了。我想都不敢想。”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他說,“我認識好多人都是這樣,如果想入戶,純粹是為了孩子讀書。如果沒法在深圳讀書,要麼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照顧,要麼多掙錢去讀私立學校。”

陳用發不想讓女兒回老家變成留守兒童,他覺得那樣太可憐了。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陳用發曾一度很擔心,女兒因為他的傷殘感到自卑,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做心理引導,“爸爸沒有右手,是因為發生過事故,你不要奇怪或害怕,爸爸只是和別人不一樣而已,每個人都是和別人不一樣的。”

他還時常讓女兒摸摸自己殘存的十釐米右手臂,讓她不要害怕。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她經常到豆漿店來玩,和其他傷殘工友相處很好,還會到處跟別人說,自己的爸爸有多厲害。”提到女兒,陳用發彷彿打開了話匣子,止不住地笑。

“她在學校畫了一幅畫,老師給我看,畫的是我們一家三口手牽手,我用一隻左手撐起了天。”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陳用發臉上溢出幸福,他說,女兒告訴老師,我的爸爸用一隻手撐起了一家人的天空。

“我對自己說要學會用左手,做到了;我說要幫助其他傷殘工友,做到了;我要開豆漿店賺錢,養活一家人,也做到了。我覺得很滿足,連睡覺都香了。”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陳用發說,即便在深圳沒有房子,自己也沒什麼遺憾,至少給女兒做了一個好榜樣,一家人過得安心。

“只要想活下去,總是有辦法的,我一個傷殘的人,都能在這裡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即便生活不斷面臨新的困境,陳用發還是很樂觀,他說自己雖然不是深圳人,但很喜歡深圳,習慣了便利的生活,相對來說也比較公平。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而在距離他幾公里開外,有個叫三和的地方,那裡聚集著一群大神,大多數20歲出頭,四肢健全,卻連生活的力氣都沒有

,只是活著。

“我只是來打工,誰知道半年就斷了右臂”

不同的人來到深圳,把城市切割成了不同的小世界。我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看到的並不是深圳的全部。

遇見多一點人,也許就能多瞭解深圳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