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相距千里 “電話鵲橋”傳情13載

【連網】 (□ 徐譽寧 劉晶晶)連雲港墟溝到新疆哈密,約3065公里的距離。分處兩頭的劉瑩和張海,心中卻沒有距離。13年來,他們每天通話數次,一條細細的電話線,便成了夫妻倆的“感情鵲橋”。

今年32歲的張海,是新疆哈密某邊防站的一名軍人。陽光、帥氣、踏實能幹是他的“標籤”。2004年,張海和劉瑩在朋友的撮合下相愛了,二人從相識、相知、相愛到結婚,僅用了一年時間,2005年便攜手步入婚姻殿堂。結婚後,張海依舊在新疆哈密駐守邊防,劉瑩則在連雲區墟溝街道自主創業,張海思念妻子時,就給她打電話;劉瑩想丈夫時,也給他打電話,13年來,兩個人全靠電話交流感情。

2006年,劉瑩和張海終於有了他們的“愛情結晶”,儘管相隔千里,儘管劉瑩要把更多的精力用來照顧孩子,但兩個人的感情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每天還是雷打不動地打幾次電話,憧憬著以後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因為他們在互相理解中早已加深了感情。

如今13年過去了,他們雖也鬧過彆扭,但生活中更多的還是歡聲笑語。張海在新疆哈密白天要執勤、參加訓練,同時管理隊伍、整理材料,有時要忙到深夜,甚至累得都忘記給妻子打電話。劉瑩開了一家甜品店,每天也是忙得不可開交,因此對丈夫有更多的體諒和理解,每當張海任務在身無法回家時,劉瑩也很理解。張海憨笑著說:“我們見面後,只要我多說幾句甜言蜜語,妻子很快就轉怒為笑了。”

張海說:“我是一名軍人,既然當初選擇了這個職業,也就選擇了付出。雖然我們兩地分居,但我們是恩愛的,心和心是近的,因為她理解我,我也理解她。”

每逢年節臨近時,劉瑩總會打來電話,問丈夫是否回家。張海答應回去,但好多次一忙起來就總是爽約。“不論我在哪裡,只要想她了,打開手機就能看看她在忙啥。” 張海說:“劉瑩為他付出了很多,他以後一定好好補償她。”

今年的七夕節,張海又接到了新的任務,不能和劉瑩在一起過節,但內心細膩的他,早已為妻子買好了禮物,算作表達歉意。

“兩地分居不是影響兩個人感情的理由,一個人即使在外再苦再累,都不能忽視那個在家等你的人。保持愛情的長久很簡單,拿出當初談戀愛的熱情,讓兩地分居的每一天都過得像是在談戀愛就行了。”這是張海和劉瑩之間的愛情秘訣。

圖三為劉瑩正在自己的甜品店忙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