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所有的深山密林都會有野生人蔘?只有這三種樹下易生長!

在同一緯度的山脈上,都會有深山密林的,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深山密林都會生長野生人參。

大家都知道,野生人參是自然傳播、生長於深山密林的原生態人參。它生長的自然條件較差,土壤結構緊密,林中光照少,周邊的生物還與它爭奪養分和水分,外部還有天敵和自然災害的侵襲,實在是不容易。

除外部,內因的緣故也有:野生人參品種特有生長緩慢和長壽的特意因子。

所有的深山密林都會有野生人參?只有這三種樹下易生長!

那是否具有這些條件的深山密林中都會長有野生人參呢?

野生人參是有靈性的植物,其根為“靈根”。它對環境選擇非常敏同時還有較強的抗逆性和適應性。

一般來說,它平地不長,都長在山坡上,並且長在不肥不瘦的土質實成的地方。陽光太足不行,雨水直接澆的地方容易掉,野生人參生活在東照陽和西照陽的林地裡,東照陽最好。這就要求山脈的走向是南北走向的。與此同時,環境的衛生還要乾淨些。

野生人參在半陽半背陰的地方落籽,存活率高。在雜木林裡野生人參多,因雜木林的樹葉子當年爛,鳥吃的野生人參種子便在上邊容易出芽。

那究竟在怎樣的樹下人參適合生長或不適合生長?

所有的深山密林都會有野生人參?只有這三種樹下易生長!

先說適合的,有三種。

第一種,椴樹。

椴樹分籽椴與糠椴。糠椴又名大葉椴、遼椴、著提樹,葉子大,遮雨又遮光,最適應野生人參生長。

老放山人都說,欲來求我,椴樹相尋;他們多數都是在椴樹下找到野生人參的。

第二種,軟棗架。

軟棗架下的生長環境比較理想,野生人參苗容易站住,放山人在那裡也容易挖到。軟棗是喜涼爽、溼潤的氣候的。

第三種,核桃楸樹。

核桃楸樹的土地肥沃,野生人參長得快,一般不太上紋。上紋是細紋。到“緊皮細紋疙瘩體”,便可以斷定是長在核桃楸樹下的野生人參。

所有的深山密林都會有野生人參?只有這三種樹下易生長!

再說說不合適的,有四種。

事先說明,這四種樹是不適合,並非不能。

第一種,松樹。

松樹林下的野生人參比較少,針葉,遮光不遮雨,下雨就流下了。松樹林下的野生人參容易長鏽。這些都是其次,最主要在松樹下的參比較粗壯,蘆頭卻比較短小。簡單說,松樹下面的人參普遍是沒脖子的胖子...

第二種,樺樹。

樺樹葉子最容易腐爛,是有名的“晴天爛”,別的樹葉,因為雨水溼而爛,樺樹葉子“晴天爛”,實屬另類,一過伏天就爛。腐爛就代表著有更多的菌群,以及溼度過大,這就導致人參也會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第三種,柞樹。

柞樹葉子不爛,落在地上就乾巴了,野生人參種子落在柞樹葉子上不可生存下來。年景好一點,1-2年去掉30%,次年用葉子蓋上。柞樹葉太厚,小參苗頂不上去,七八年,十幾年以上,參苗有勁了可以頂上去。

第四種,榆樹。

榆樹葉是卷卷的,遭蟲吐沫(被蟲吃葉子),80%-90%蟲吐沫,晴天像下雨似的。遭蟲病影響的榆樹,樹冠的鬱閉度不夠,野生人參苗容易被陽光暴曬而死。

這些都是野生人參常規的“活法兒”,還有一些不常規的。

雖然野生人參在生長條件上對小氣候區的選擇極為嚴格,但放山人在採挖野生人參的過程中也發現,在樹洞裡、石板上、山崖縫中也都生長過野生人參,就是極為少數,是鳳毛麟角的。

隆桑認為,這也是野生人參之所以神秘的原因吧。

所有的深山密林都會有野生人參?只有這三種樹下易生長!

除生長環境外,再來看看野生人參的生態特徵:

1、野生人參的葉明顯比園參葉小、薄、色淺,無明顯光澤,表面有絨毛、吐邊鋸齒形,有剛毛狀(野生環境下營養狀態決定)。

2、果實體態呈腎形,核中心扁平,有水波紋狀,核薄,易裂口。

3、野生人參株高一般五匹葉30-40釐米左右(園參50釐米左右甚至更高)。

4、野生人參有三個階段,3-10年為定苗期,15-30年為穩定期,30年以後為生長期,植株的高低與掌狀複葉不能說明年限。

綜上所述,不是所有的深山密林中都會生長著野生人參,它們更多的是偶然生存在特定的條件下。

看完這篇文章是不是也跟隆桑一樣想買塊地,種種椴樹、軟棗、核桃楸樹,來等著野生人參的入住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