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麥當勞的88會員節天天特價,只是為了“打”KFC?

麥當勞的88會員節天天特價,只是為了“打”KFC?

麥當勞對於營銷是老司機,推出低價單品,其實是為了用低價吸引消費者進店,然後再使用定價策略來提升客單價。

對於企業而言,如何提高競爭力,防患於未然?兩個路徑:增加產品附加值和增加用戶的沉沒成本。

麥當勞為了慶祝“金拱門”一週年,從8月8到9月4日,針對會員開展連續 28 天每日優惠特價活動!

等等!金拱門商標是2017年10月12日註冊的啊……沒到一週年啊?這是過陰曆生日麼?

這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假生日,所謂無風不起浪,為什麼要搞28天這麼大的活動?

從促銷角度來說,這麼大規模的促銷,不可能是沒有目的的。我興沖沖的打開了肯德基的app,期待競品的競爭動作,然而一片平靜。

唯一算得上反應的是,肯德基在北京開出了一家KPRO綠色餐廳,相關閱讀:肯德基又變身:KPRO店推輕食氮氣咖啡,小龍蝦沙拉...

麥當勞的88會員節天天特價,只是為了“打”KFC?

(金拱門促銷策略)

麥當勞在競品沒有動靜的情況下,先出招,目的何在?是真的為了回饋社會?麥當勞“88會員節”天天特價,是為了剛誰?

觀點:麥當勞“88會員節”目的是增加用戶的轉換成本,提高自身競爭優勢。

01

提高競爭優勢,找到差異化

何為競爭優勢?

首先說下麥當勞的內憂外患,麥當勞所處的市場是雙寡頭形式,麥當勞 vs 肯德基。

除此之外呢?

還有一個競爭對手,是來自市場的替代品的威脅。預測中國的消費升級發展趨勢,可以從日本經歷過的消費升級階段得到線索。日本的消費升級,帶來了很多外來品牌的本土化。比如:日本本土化產生的名族品牌711,名創優品等。

麥當勞和肯德基也面臨著這樣挑戰,要知道,星巴克本土化已經產出luckin、喜茶、奈雪的茶了。

所以,看起來一切ok,你怎麼知道後續不會有新麥當勞,新肯德基?本地基?啃不得雞呢?來自市場替代品的威脅這並不是平白無故的擔憂。

麥當勞的88會員節天天特價,只是為了“打”KFC?

如何提高競爭力,防患於未然?兩個路徑:增加產品附加值和增加用戶的沉沒成本。

1、前向一體化是關鍵的一步

麥當勞的產品都是標品。你可以說他是餐飲商家,他更是零售商家。對於標品增加用戶價值的方式,就是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比如:附著在產品上的服務、品牌、體驗等。

盒馬是在超市標品上增加了餐飲體驗的附加值,711是在即時購買標品上增加了熱呼呼食品的附加值……

麥當勞增加附加值第一步是自建物流,為什麼自建物流?提高配送的整體服務和體驗。

麥當勞的88會員節天天特價,只是為了“打”KFC?

從觸達用戶的整體流程來看,自建物流再前向一步就是整體app點餐的體驗了,這需要“去外賣平臺“化,把用戶“打開APP”的操作掌握在自己手裡。可以看到:本次麥當勞的促銷策略,全部都是自營平臺,是不包含第三方平臺外賣平臺。

小結:標品的附加值可以通過打通整體價值鏈實現,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提高麥當勞的競爭力。

2、增加用戶的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從決策的角度看,以往發生的費用只是造成當前狀態的因素,當前決策所要考慮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及所帶來的收益,而不考慮以往發生的費用。

“沉沒成本”的道理用戶都懂,但是用戶看不到奸商在什麼地方使用這個道理。用戶不知道下載APP的動作,購買的經歷,都是已經沉沒的成本。

其實,麥當勞現有問題很多:

首先,到店就餐方式下,前臺點餐和自助點餐具有先天缺陷。

前臺收款使用的是掃碼設備掃描用戶付款碼,用戶付款成功後感知強度弱。店內的點餐一體機也是相同的問題,點餐完成,機器掃描用戶的付款碼收款。

支付流程的簡化,加快了店內服務的效率。用戶投入的只是付款操作的成本,操作成功後,用戶感知不到麥當勞了。

麥當勞的88會員節天天特價,只是為了“打”KFC?

其次,外賣採用第三方外賣平臺,用戶的沉沒成本極低。

一個想買麥當勞的用戶,打開了外賣APP,看到了別家的促銷,很可能就買了別的了。從某種程度上說,會給其他外賣商家進行了引流。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如何增加用戶沉沒成本?我們對比一下luckin和麥當勞的解決方案:

luckin沒有小程序,沒有第三方外面平臺,他觸達用戶的渠道只有1個——APP。

luckin前期投入的成本,很大一部分都是讓用戶下載APP。而對於用戶來說,因為安裝付出了時間和精力,所以不會輕易卸載,這是因為用戶付出了沉沒成本。

麥當勞的觸達用戶渠道是多點開花——小程序、美團、餓了嗎、自有APP。我想點個麥當勞的漢堡,簡直太簡單了。並不是像luckin一樣,我一定要付出安裝APP的成本,我才能吃到東西。

麥當勞的增加沉默成本方式是會員

!通過各種積分,會員權益等來牢牢鎖住用戶。如果用戶流失,用戶放棄的就是4張漢堡的優惠券和可以換取1個麥旋風的80積分。

麥當勞的88會員節天天特價,只是為了“打”KFC?

小結:針對於一個高頻標品,如何增加用戶的沉沒成本,麥當勞和luckin分佈給出了不同答案。

02

“88會員節”打法大揭秘

麥當勞借了阿里“88會員節”的東風,另外,8月是人造節促進消費的好時候,因為8月到9月剛好暑假,如果放到10月又就和人造節“雙11”撞車了。

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包含:金錢成本、決策成本、購買便利性、學習成本等。麥當勞此次人造節,主要是通過降低了金錢成本和決策成本,來“幫助”用戶進行決策。

1、刺激顧客買買買

其實,每天推出的特價單品只不過是麥當勞引流的誘餌,通過低價單品將消費者吸引到店裡,然後再誘惑消費者購買其他商品,提高客單價。

那麼,麥當勞誘惑消費者購買其他商品的手段是什麼呢?答案是定價策略:組合定價法!

組合定價法是把不同商品組合在一起,集合定價,獲取最大銷售利益的定價方法。

通過分析麥當勞的產品,它主要運用了組合定價法的以下幾種招數:

① 捆綁式定價

捆綁式定價就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相關產品,捆綁打包成套餐,制定一個合理的價格出售。通常情況下,套餐的價格都比單品的價格之和要低。

麥當勞中的各種套餐就採用了這種定價方式,比如:

“經典麥辣雞腿漢堡套餐(中)的套餐價格為 26 元,但套餐中的單品(可樂、漢堡、薯條)總價為 37 元。”

麥當勞的88會員節天天特價,只是為了“打”KFC?

這種定價策略如何獲利呢?

當消費者看到買套餐比買單品便宜後,就會考慮買套餐。這樣一來,套餐的銷量就會大幅提升。

② 單一價定價

單一價定價是一種特殊的組合定價法,它把價值接近的商品組合在一起,浮動毛利率,使零售價保持一致。比如 2 元店、10 元店。

麥當勞的 18 元超值工作餐、20 元的開心兒童餐(有免費玩具),就使用了這樣的定價策略。

麥當勞的88會員節天天特價,只是為了“打”KFC?

當消費者選擇這一類商品時,因為這類商品價格一致,於是不再需要對價格進行思考和比較,只需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麥當勞用這種定價策略,抓住了那些不想在挑選商品上花太多時間的群體。

麥當勞通過組合定價法,讓顧客不知不覺買多,來提升客單價。

除了這個,這次活動麥當勞最大的心機,其實是價格歧視

簡單來說,價格歧視就是根據不同的人、不同時候、不同原因等,對同一個產品進行不同的定價。這裡的“歧視”並非貶義,而是區別定價的意思。

小結:減小用戶的“金錢成本”重點不是降價,而是讓用戶感覺到賺到。

2、C位有且只有一個

千萬不要忽視消費者做決策的腦力成本,你永遠不會知道用戶買一個“照燒雞腿堡”還是“奧爾良雞腿堡”會花費多少的腦細胞。

從下面四款漢堡中挑選一樣進行購買!用戶不但需要對比價格,名稱等信息,還要在腦裡演練實際吃進去的味道,腦補出哪一個漢堡才是最想吃的。

麥當勞的88會員節天天特價,只是為了“打”KFC?

單品爆款策略給了用戶更少的選擇,意味著更低的決策腦力成本。28天,每日一款產品站C位。減少用戶選擇,直接告訴消費者,你應該做什麼

麥當勞的88會員節天天特價,只是為了“打”KFC?

小結:單品爆款策略極大的降低了用戶的消費決策成本。

03

總結

  • 觀點1:“88會員節”目的是通過徹底解決用戶粘性問題,來提升企業競爭力。增加粘性的策略是“增加用戶轉換成本”。
  • 觀點2:“88會員節”會員節活動驅動力為“降低單次決策成本”,通過兩部分定價和單品爆款兩個策略,促進用戶達成購買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