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湛江人窮得把海鮮當肥料”,真有這樣的事?聽大家怎麼說

作為80後的湛江農村男,小時候沒見到過這種事,但聽長輩們說,這是他們經歷過的真事。我搜集整理了一下身邊朋友及網友的口述與評論,哇,那個又窮又奢侈的年代,讓我驚呆了。


70年代,湛江淺海的海鮮很多,有一次一網下去撈上來幾千斤的蝦姑!但生產隊的人卻很不高興,因為蝦姑殼硬肉少,吃起來很麻煩,能充飢的大肥魚才受歡迎。那怎麼辦呢?不能扔,也不吃,拿來幹嘛?後來就跟人畜的糞便混在一起,埋到甘蔗地裡沃肥,效果還特別好。

“湛江人窮得把海鮮當肥料”,真有這樣的事?聽大家怎麼說

我爸跟我說,他小時候吃大螃蟹吃到怕,皮皮蝦、沙蟲什麼的給人都不要……(心裡一萬個“給我吃”的吶喊飄過……)

我外婆說,你們現在真幸福,有飯、菜、肉吃,我們那個年代窮得只能吃海鮮。哈哈,我說現在你說這話,出街會被PK的。

小時候常見用來做肥料的魚有:剝皮魚,皮皮蝦(蝦姑)、小立魚、青磷魚、小黃魚、小墨魚、小蟹等。

現在也有吧,前三四年去碼頭買蝦姑。開電車過去看路邊全曬著蝦姑。也不知幹什麼用,真是浪費。現在不知有沒有,應該還有吧,蝦姑才3元一斤。不是撿的不會這麼便宜。

這是真實故事,主要那時候還不怎麼允許經商。有湛江人運海鮮來我們老家當肥料,換農產品。特別多是剝皮牛。

我們這也這樣。那時候化肥很貴,魚蝦便宜。

“湛江人窮得把海鮮當肥料”,真有這樣的事?聽大家怎麼說

湛江人認為某種東西便宜,一般會這樣說:便宜過狗蝦。

這是千真萬確的,小時候村裡有一個糞場,從安鋪碼頭拉回鹹雜魚當糞。

不僅是湛江,沿海都差不多!

俗話說:“螃蟹蒸了有人吃,蝦姑給狗都不吃”!

蝦姑是白血動物,奶奶說肚餓時吃多,身體會燥,皮膚會過敏,很難受,所以寧肯做肥料人也不吃。現在可能是營養均衡,過敏也少了。還有現在被列為保護動物的鱟(讀音“後”),以前很多的,有時都爬上岸,因為血是藍的,所以也說是燥熱,不能多吃,拿來當肥料了。

我親眼見到,蝦姑全給農場用解放牌整車拉走了,一天幾臺,拉去漚肥, 現在幾十塊錢一斤,今非昔比。

這是真的,我爸的那個時候打的魚都是用卡車拉過來的,除了吃、醃,剩下的就拿來做肥料了。

“湛江人窮得把海鮮當肥料”,真有這樣的事?聽大家怎麼說


看樣子,“湛江人窮得把海鮮當肥料”,不是謠傳,而是千真萬確的歷史。因為海鮮大多帶殼帶刺,困難時期,大家要填飽肚子,白米飯和肥豬肉最合適。有些海鮮剝一堆殼吃不到什麼有油水的肉,人可能都餓暈過去了。

不過,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物質越來越豐富,大家擔心的不是肚子裡沒油水,而是擔心脂肪太多,所以海鮮的身價才越來越高,而那一段物質貧乏的日子,只能當成品嚐海鮮時的往事趣談。讓我們珍惜眼下和平幸福的生活吧!

本文圖片版權為自媒體“湛江縱橫哥”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