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全面提升全区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切实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制约城乡发展的突出瓶颈和主要矛盾,为全市建设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作出高新贡献,特结合常州高新区实际,制订本行动计划。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城乡统筹发展深度融合

贯彻落实城乡发展新理念,全面深化土地、城市、产业、生态等多规融合,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模式,为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

土地综合利用改革助推发展

提升工业用地质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提质增效。积极配合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8.7%。推进低效用地处置盘活,全力打造生态国土。

公用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主动融入全省中部崛起战略,科学合理构建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区内各板块间骨干路网全面形成,高铁新城精彩呈现。城市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20标台,光纤宽带普及率99%。

生态园林城市加快建设

打造有新北特色、主题突出的“花满城”绿色生态圈,积极配合全市创建“省级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美丽乡村建设连片打造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努力建设“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庄为目标,通过试点示范,集中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城市综合管理保持全市领先

深挖城市长效管理和城乡一体化潜力,以美化城市环境为目标,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全覆盖,持续提升城乡管理水平。

建筑行业发展加快步伐

全面推广绿色生态建筑,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大力扶持一批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整合资源、培育市场、拓展产业链,推动建造方式创新,构建现代建筑业产业体系。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50%以上。

民生福祉工程便民惠民

大力开展为民办实事工程,通过持续改善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居住、出行、生态环境等条件,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城镇常住人口保障住房覆盖率100%,宜居住区建设任务100%完成。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规划先行,注重城市设计

立足生态宜居,围绕“一核、两片、三线、四点”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制定规划,突出节点设计,加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规的衔接,细化规划对城市风貌、建筑风格、城市景观的引导,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凸显和谐生态的城市特色。

牵头单位:规划分局,配合单位:城建局、国土分局

项目驱动,注重品质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和项目支持,坚持抢抓重大机遇,狠抓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十三五”规划和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项目、重点任务。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加快综合港务区建设和高铁新城建设。以国际视野、全球眼光,学习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工匠精神塑造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在高铁新城的建设过程中,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打造人人向往的宜居高地和精致新城。

牵头单位:城建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常高新集团、龙控集团、新美水务、各镇(街道)

绿色生态,注重民生幸福

坚持把补齐全区基础设施短板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有机结合起来,要让人民群众在美好新北建设中受益。

牵头单位:城建局,配合单位:财政局、环保局、常高新集团、龙控集团、新美水务

以点带面,注重连片发展

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利用新龙生态林、小黄山、S122沿线、万顷良田、梅林——东南美丽乡村示范点等现有成果,使美丽乡村建设能够由点串线连片。

牵头单位:农业局,配合单位:经发局、财政局、城建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各镇

综合整治,打造生态国土

积极探索一系列激励和考核机制,完成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实施耕地占补、增减挂钩等项目,全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打造生态国土。

牵头单位:国土分局,配合单位:经发局、商务局、财政局、城建局、农业局、规划分局、各镇(街道)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紧扣三年行动计划发展目标,开展精美规划提升、高铁新城建设、交通枢纽通达、建筑绿色发展、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城乡管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八大工程,推动全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精美规划提升工程

深化多规融合,按照高新、春江、孟河、空港四个片区,全面紧密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优化城市建设区、产业发展区、生态保护区以及全区村庄布局,完善空间资源信息平台,建立多规数据更新机制。完成新龙国际商务区规划设计深化,推进高新商务区、三江口地区规划设计深化,坚持精明增长、精致建设,塑造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乡可持续发展空间。

牵头单位:规划分局,配合单位:城建局、新龙国际商务区、各镇(街道)

高铁新城建设工程

对标雄安新区、钱江新城,全力打造常州高铁新城。按照“区域之核”“未来之城”的思路,构划和塑造全新的区域功能和形象,在区域主体功能、特色功能以及在智能化、网络化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上探索新路。全力打造以高铁北站为核心的“六位一体”交通枢纽,实现高铁、地铁、高速、公交、城际客运、共享出行的无缝对接。全力打造新龙湖环湖商务圈,形成会展会务、成果交易、国际交流、文化旅游的时尚风情街区;全力打造以文化馆、档案馆、新能源展示馆、人防科普馆为主体的科普文化中心,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集聚地。高标准建设乐山路、浏阳河路、北海路、新龙三路等新龙国际商务区区域路网,完成新龙生态湿地公园和综合管廊建设,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三江口公园建成开放。学习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理念,运用新一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建设全面智慧城市。努力把常州高铁新城建设成为展示常州未来城市形象、市民理想人居环境、产城融合改革成效和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核心载体。

牵头单位:新龙国际商务区,配合单位:财政局、城建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常高新集团、新桥镇、龙虎塘街道

交通枢纽通达工程

积极向上争取更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高新区布局,围绕打造辐射扬子江城市群的多式联运综合枢纽中心,对接“一带一路”的苏南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和跨江融合中轴崛起城市门户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综合港务区加快建设。整合码头、港口、铁路、机场资源,实现功能叠加,多式联运。加快推进综合港务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疏港铁路和疏港高速,加快推进常泰过江通道和连接线、德胜河“六改三”工程建设,完成江宜高速小黄山互通设计和前期准备,推进常州港亿吨级港口建设工程、综合港务区核心区物流基地、铁路到发线东延伸、常州铁路西货场以及运河港奔牛作业区等一系列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通过不断优化提升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加快实现“江海河铁公”多式联运,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把常州综合港务区打造成为扬子江城市群的集疏运中心之一,逐步建立并巩固跨江融合中轴崛起桥头堡和扬子江城市群多式联运枢纽中心的地位,努力为全市的跨江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区内交通主干道路建设,紫金山路、春江路、星港路、华山路、薛冶路等骨干道路建成通车,城区路网更加优化。推进新北区与周边城市路网的互联互通,打通断头路,江阴方向争取打通创业路、嫩江路,并对创新大道进行改扩建,丹阳方向打通孟西公路和运河路等。深入推进镇村公路全区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结合新北区西部乡镇崛起战略,按照“四好农路”建设要求,实施农路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路网,打通县道、乡道断头路和重要节点连接线,开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打造多功能特色农村公路,综合整治农村公路周边路域环境,到2020年,新建道路20公里,改造道路60公里、桥梁15座。

牵头单位:城建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综合港务区办公室、常高新集团、各镇(街道)

建筑绿色发展工程

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化发展,新建建筑全部按照绿建要求建设,其中全区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到2020年,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占新建建筑的50%。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展初期雨水收集处理,新龙商务区海绵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全区新建项目80%以上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建设。

出台建筑业改革发展政策文件,明确产业扶持政策和发展目标。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推广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在建工程全面实行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分账管理,完成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

牵头单位:城建局,配合单位:经发局、财政局、人社局、环保局、国税局、地税三分局、各镇(街道)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工程

持续推进生态绿城工程,不断完善休闲、健康、文化等功能,紧密结合城市居民日常休憩、出行等需求,对主次干道两侧可敞开的单位围墙逐步通透敞开,实现绿地共享。到2020年,完成绿道完善工程35公里,推进祥龙苑苗圃、天山路等街头绿地建设,增加社区公共绿化空间数量,提高社区环境质量,有序推进新龙生态林二期、小黄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完成三江口公园、孟河镇中心公园、西夏墅生态绿地、友谊河绿地公园等城市绿肺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绿色新北。围绕长江、大运河、新孟河、德胜河、藻江河建设河道生态廊道,打造生态经济体系、营造舒适人居环境、构建良好生态系统。加快建设花园城市,提倡节约型园林绿化,增加小型苗木的使用,推广立体绿化,拓展绿化空间,对城市边角地、空置地全部实施绿化,拓展立体空间绿化建设。构建林荫系统,大力推进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主次干道林荫化改造。开展生态停车场建设试点,完善城市主次干道林荫道建设,确保林荫路推广率不低于85%。

牵头单位:城建局,配合单位:环保局、农业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常高新集团、各镇(街道)

城乡管理提升工程

围绕管理明星城市的目标,坚持世界眼光、高新特色,持续做好和城乡一体化工作,力争到2020年,依托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努力实现网格化管理全域覆盖,实现一网统筹,加快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变,持续保持城市长效管理市级排名持续领先。全面落实违法建设查处“五年计划”,到2020年末,全面完成建成区存量违法建设治理任务。推进省、市级市容示范路、示范社区创建,到2020年末,累计创成省级示范路6条、市级示范路10条和省级示范社区2个、市级示范社区6个。开展菜市场环境整治,标准化菜市场达标率100%。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建设,完善轨道交通出入口周边与公交汽车的衔接,配套布置公共自行车,实施交通环境整治提升,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用便利性鼓励市民公交出行。全面落实建成区公共停车位智能化改造工作,到2020年,规划建设公共停车楼2座,完成路内智慧停车泊位改造1700个。住房保障提档扩面,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建立物业企业诚信体系,全面提升物业服务品质。老住宅小区提升整治实现42个核心区域内老住宅小区提升整治全覆盖。开工建设新龙国际商务城人防综合工程,新龙生态林人防疏散基地和人防科普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牵头单位:城建局,配合单位:商务局、公安分局、各镇(街道)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是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围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坚持系统思维、有序推进,规划引领、示范先行,保护乡愁、传承发展,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原则,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整洁有序,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和厕所粪污治理、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个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有序开展,管护长效机制健全有效,村庄整体美丽宜居。到2020年,全区建成30个美丽宜居村庄,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中心集聚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新北区村庄建设规划,促进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注重发展产业,突出产业特色和优势,实现农业生产集聚,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延伸,产业产出效果明显的特色产业。完善政策扶持,区级出台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扶持办法,落实资金,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基础。认真总结先进地区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在全区推广。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全区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措施,明确整治工作任务。督促指导各镇(街道)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和低效用地处置盘活工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