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大學生志願者走進淮海路社區 “垃圾環遊科普記”精彩上演

“當垃圾沒有分類的時候,當廢物不再有。當時間停住日夜不分,當全部垃圾化為虛有。我還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美麗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當膾炙人口的歌曲與垃圾分類相“碰撞”;當你認為沒有用的飲料瓶、廢舊吸管經過孩子們的奇思妙想變成好玩、有趣的造型飛機、當“社會人”小豬佩奇化身為垃圾分類小衛士……7月21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志願者,為淮海路社區的孩子們帶去一場奇幻的“垃圾環遊記”主題活動,孩子們在玩樂中為垃圾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有意義的活動,為垃圾找一個“回家的路”

大學生志願者走進淮海路社區 “垃圾環遊科普記”精彩上演

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正追趕這股“社會範兒”的你可能不知道,作為時下最火的小豬佩奇可是一個低調與高調完美結合的環保主義者。“佩奇,所有的垃圾都應該分類投放。剩餘的食物應該放在廚餘垃圾袋裡,喝完的飲料空瓶要放到回收箱……”7月21日的早晨,淮海路社區裡坐滿了小朋友,他們正認真觀看小豬佩奇因為沒有對垃圾進行分類,而被爸爸教育的片段。

大學生志願者走進淮海路社區 “垃圾環遊科普記”精彩上演

動畫片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隨後,主持人通過小品演繹、詩朗誦以及互動問答為孩子們講解生活中產生的垃圾種類、可回收物的利用價值、垃圾沒有正確投放的危害。火瓦巷小學的張卓雅表現的特別積極,不僅正確回答了主持人的問題,還向其他小朋友分享了自己在家是如何為垃圾分類,“二年級我就按照四分類法給家中的垃圾分類垃。我媽媽也會對我分類的垃圾進行指導。我家廚房專門擺放了廚餘垃圾袋、可回收物則是每週收集後集中投入自助回收箱。”

大學生志願者走進淮海路社區 “垃圾環遊科普記”精彩上演

為了調動孩子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志願者拿出了四分類的迷你垃圾桶、代表各類固體廢棄物的圖片牌,以遊戲競賽的形式讓他們將圖片牌投入對應的垃圾桶內。記者發現,大部分的垃圾都能被正確投放,而像“使用過的紙尿褲”、“乾電池”等物品,投錯的幾率較多。“紙尿褲和乾電池屬於其他垃圾。這些物品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但是沒有系統的普及宣傳,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這也是我們進社區做宣傳活動的初衷”垃圾分類第三方公司淮海路社區志願者負責人王玲說。

南航志願者建立宣傳基地,想將垃圾分類作為課題研究

大學生志願者走進淮海路社區 “垃圾環遊科普記”精彩上演

“活動很好玩,我不僅學會了分類,還用可回收物的吸管和飲料瓶做了架小飛機。下次我還要和志願者哥哥一起玩。”童童捧著自己製作的環保小飛機向記者炫耀。他口中的“哥哥”就是本次活動的組織者,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垃圾環遊”和“榮藥歸家”志願者團隊的隊員

大學生志願者走進淮海路社區 “垃圾環遊科普記”精彩上演

黑瘦的身材、炯炯有神的雙眼是記者見到霍海鑫的第一印象。雖然才上大一,但在推廣垃圾分類這條路上他可是“專家”。“我對垃圾分類一直很有興趣,正好暑期社會實踐有“垃圾分類”的項目,就主動參加。”為了能做好這個項目,霍海鑫做了很多努力。“前期我把南京市關於垃圾分類的政策、工作動態全部看過,又和同學實地去示範小區調研。我們認為垃圾分類是一個意識的養成,很多人並不是不想分類,而是不會分類。所以我們想從宣傳做起,加大推廣力度,尤其是從孩子開始,讓孩子用行動教導家長。”

大學生志願者走進淮海路社區 “垃圾環遊科普記”精彩上演

在霍海鑫看來,垃圾分類不僅僅是一道簡單的行政命令,居民應該將垃圾分類作為一種日常習慣。“我們把想法向上級部門反應,秦淮區城管局也很支持,主動幫我們牽頭街道、社區,讓我們去宣傳、做活動。”通過與居民的直接接觸,霍海鑫也不斷調整宣傳的內容。“針對不同的人群,我們有不同的宣傳方式。面對小朋友,要以遊戲介入宣傳,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面對老人,要以以身說法和他們交流、談心;面對年輕人,則可以藉助新媒體、圖文並茂的形式宣傳。我們自己製作的關於小朋友如何學習垃圾分類的手冊還獲得市教育局的肯定,9月份開學後,市教育局會在全市小學中推廣這份宣傳手冊。”

大學生志願者走進淮海路社區 “垃圾環遊科普記”精彩上演

暑假社會實踐即將結束,但霍海鑫卻想在推廣垃圾分類上持續走下去。帶著這樣的想法他找到了垃圾分類第三方公司,和公司負責人協商後,在淮海路社區成立了“南航志願者基地”。只要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大學生志願者團隊就同步跟進宣傳。“下一步我想利用自己的專業,將‘垃圾分解’作為研究課題。我想從材料學上研究製作出能分解的垃圾,從源頭對垃圾進行減量。”這個略帶靦腆的大男孩信心十足地說。

投入智能分類回收桶,垃圾分類不再難

大學生志願者走進淮海路社區 “垃圾環遊科普記”精彩上演

據瞭解,本次活動所在的淮海新村是南京市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早在2014年小區裡就設置了廚餘垃圾桶、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為了鼓勵、動員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我們採取了很多方法。從給每戶分發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到派志願者上門回收,再到現在投入智能回收箱,都是在和居民溝通中,不斷總結經驗,用最能讓居民接受的方法推行。”淮海路社區主任徐桂蘭向記者介紹,“我們小區之所以能成為示範小區,離不開居民的積極參與。現在每天晚上小區裡專門設點收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則採用智能回收箱,每次投放前,用手機或者積分卡一掃,會出來一個智能條形碼,貼在垃圾袋上再扔,能追溯到源頭。

大學生志願者走進淮海路社區 “垃圾環遊科普記”精彩上演

便捷的操作方式也獲得了年輕人的青睞,徐桂蘭說現在小區裡年輕人參與垃圾分類佔到總人數的50%。“很多年輕人不在意積分,他們覺得參與分類能讓小區環境變得更好。暑假期間,我們舉辦了針對小朋友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馬上南航的志願者基地要落戶我們社區,宣傳的力度就更深、更廣了。我們希望通過孩子拉動家長、帶動一個社區。”

大學生志願者走進淮海路社區 “垃圾環遊科普記”精彩上演

“垃圾,是一個貶義詞,是人類強加的一種誤解”、“丟進垃圾桶的,不等於一無是處”、“塑料、廢紙、布頭、金屬、玻璃一噸廢紙,節約木材300公斤”、“舉手之勞,卻可以創造奇蹟,垃圾分類,讓世界變得更美!”在南航志願者和孩子們鏗鏘有力的詩朗誦聲中,“垃圾環遊記”主題活動落下帷幕。

大學生志願者走進淮海路社區 “垃圾環遊科普記”精彩上演

圖片來源《週末》報2018年7/26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