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衡陽人,你還記得當年交公糧的情景嗎

作者簡介:廖小利,男,湖南衡南人,生於70後,知名自媒體人,致力於衡陽傳統文化、旅遊資源的推廣。


在我的童年記憶中,每年暑假“雙搶”結束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交公糧。今天,讓我們一起再來回顧那些交公糧的日子。感受農民的艱辛與不易,感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

衡陽人,你還記得當年交公糧的情景嗎

小時候,我家裡四口人種了十來畝稻田,那時收水稻全靠人用鐮刀來收割,收完之後在田裡用腳踏打穀機脫谷,然後再用袋子裝好,一包包背到曬穀坪,經過連續幾天的暴曬,再用袋子裝好,然後按照鄉里的規定去交公糧,而這個公糧定額都是根據人口來定的,不管今年收成如何都必須去倉庫交糧。

衡陽人,你還記得當年交公糧的情景嗎

那時我還小,印象中幾乎每次交公糧,父親都會帶上我,坐著拖拉機跟著浩浩蕩蕩的交糧隊伍向糧倉前行。交公糧的地點是在離家十多里外的糧庫,附近的很多村子都會過來交。由於交公糧程序複雜,很耗費時間,去晚了要排很久。

衡陽人,你還記得當年交公糧的情景嗎

印象中,收公糧的工作人員通常脾氣都很大,總是用一根空心鐵棍,往裝糧食袋裡無情乾脆地一戳,很酷的模樣,然後糧食被提取出來,然後聽他熟練的往嘴裡磕得吱吱響,再把剩下的往一扔,漠然地說句:“不行,回去曬下再拿來吧。”

只記得有一次我伯父家的公糧沒有過關,太溼了,必須得曬一曬才行。伯父愁眉苦臉地呆在一旁,不知所措地求他們開開恩,行行好收了吧。最終他們很“公正”地以一名合格嚴肅的執法人員拒絕了伯父這種矇混過關的無理要求。

衡陽人,你還記得當年交公糧的情景嗎

最後沒有辦法,伯父只好在糧倉的外面一處空地上一袋一袋地打開攤平來曬曬。這樣經過一天的暴曬後麥子會縮水的,重量會減少很多,伯父只好叫堂哥從家裡騎著自行車送來一袋湊稱。終於通過了,伯父的臉上輕鬆了許多,完事後他吃了二根早上買的油條,樣子像個乞丐。

衡陽人,你還記得當年交公糧的情景嗎

小時候,我一直沒明白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為啥還要白白交上去。只記得當時大家都是沒有絲豪的怨言,都心甘情願的把自己種的糧食交給國家。交完了公糧還會給開收據,相當於現在的完稅證明。若干年後,等我明白了交公糧的意義之後,公糧也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

衡陽人,你還記得當年交公糧的情景嗎

如今改革開放已經進入第40個年頭,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公糧的日子離我們越來越遠了,而今的00後、10後更是不知交公糧為何物了,可是那個年代的記憶對於我們經歷過那段往事的孩子來說卻是一段珍貴的回憶,一段寶貴的財富!(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