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西安堅決打好“秦嶺保衛戰”

連日來,西安市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秦嶺保護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中央派駐專項整治工作組和省上安排部署,紮實推進秦嶺北麓違建專項整治工作。

打好“秦嶺保衛戰”,大西安在行動。有決心有信心,擔責任抓落實,高標準嚴要求,西安舉全市之力直面問題、直擊痛點、實幹快乾,全方位多舉措確保整改到位,還秦嶺以寧靜、和諧、美麗。

西安市先後召開秦嶺北麓生態環境整治工作彙報會、市委常委會、市委常委擴大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議、追趕超越擂臺賽等,部署專項整治工作。印製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彙編》;印發了《關於加強秦嶺北麓違建整治工作資料管理的通知》,為專項整治提供紀律和法律保障。

西安市提出五個“要”:要進一步提高站位,堅決貫徹習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要進一步認清形勢,切實增強緊迫感使命感;要進一步明確重點,集中優勢兵力打攻堅戰;要進一步夯實責任,確保整治工作紮實到位;要進一步凝聚合力,做到上下聯動協同推進。實現“政治上查清、整治上徹底、長遠上規範”,堅決打好秦嶺保衛戰。

為加強社會媒體監督力度,西安在全市市級媒體設立秦嶺北麓違建問題媒體監督專欄,開設“秦嶺北麓違建問題曝光臺”欄目,每天在固定位置發佈舉報熱線電話、電子信箱、來信地址,就秦嶺北麓問題接受社會各界舉報線索,直至整治工作結束。

截至目前,西安市57個項目清查報告已移交法務政策處置組,23個項目完成會審。到8月10日晚,西安市秦嶺違建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共收到“秦嶺北麓違建問題曝光臺”違建線索43個。對於線索反映的問題,已全部轉至相關區縣、市級有關部門。 華商報記者 曹哲鴻

>>評論

“國家中央公園”不能成了“私人後花園”

秦嶺,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素有“國家中央公園”之稱。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其生態意義乃至政治意義不言而喻。然而,長期以來,靠山吃山的同時,也在靠山毀山。

無序的礦產資源、旅遊開發行為,特別是以秦嶺北麓西安段違建別墅問題的一直存在,久治不愈,使得秦嶺這座“綠色心臟”正遭遇多重生態問題。當違建別墅“盯上”了秦嶺,秦嶺北麓逐漸一步步成為違建重災區,固然這些年在大張旗鼓地整治,但與此同時,整治之後違建依然蔓延,拆不盡也拆不光。

很顯然,國家三令五申之下仍有人違規私自建房,最高層多次批示之後依然如故,惡性的破壞已經大大掩蓋了保護的功勞,這與保護生態環境的努力漸行漸遠,也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背道而馳。換句話說,生態保護,光打雷不下雨不行,雨過地皮溼也不行,生態環境問題的緊迫性,要求我們必須看到更遠的將來,注重發展的可持續性。

就如《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中,對於目前環境保護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一條即為:生態文明理念尚未形成,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仍然存在。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只是秦嶺生態保護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但或許也是最複雜、最難的現實問題,這個問題再不解決,勢必使問題越積越多,更加嚴重也更加棘手。更何況,在“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提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並列的戰略高度的今天,都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秦嶺這座具有地標性意義的大山,沒有理由不走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前面,更沒有理由拖生態文明建設的後腿。

因此,秦嶺裡的違建別墅必須一座不留地拆除。某種意義上,新一輪秦嶺違建專項整治工作的啟動,這是一場只能贏不許輸的攻堅戰——“國家中央公園”不能成了“私人後花園”,公眾期待已經傷痕累累的秦嶺北麓早日復歸原貌。所以,要以更堅定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開展秦嶺北麓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唯有動真碰硬,以“零違建”高壓態勢強勢治違,做到違建不消除,整治不收兵。目的就是一個: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讓綠水青山永續。 楊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