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明代經過永樂(403-1424)靖難之變之後,都城從南京遷移到北京。大明朝經過三十多年的修養生息。國力得到了恢復,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國力達到了明代的最鼎盛時期。

做為生產力體現的瓷器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加上明成祖朱棣畢竟是奪取其侄子的皇位。所以強調政權的正統性,放到了很高的地位。做為中國彰顯皇權的禮儀的瓷器燒造也擺到了很高的位置。這一時期不但青花瓷得以和好的發展,而且景德鎮在元代樞府瓷的基礎上,使明代的白瓷製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永樂白瓷胎薄釉瑩,釉面呈半木光,色澤溫潤,具有甜膩的白糖色澤,故稱“甜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聲譽極高,後代多有仿製。永樂皇帝朱棣是為雄才大略的皇帝,這影響了明初永宣時期瓷器的燒造,尤其給青花瓷定了一個基調:質量高,尺寸大。已知最大的永樂青花盤是直徑68公分;永樂瓷器的造型還有花紋,一定程度上受到波斯文化的影響;永樂瓷器紋飾內容呈現出開放,包容,健碩的強盛態勢,彰顯出帝國進取,向上,開拓時期的一種精神。

明仁宗朱高熾(公元1378-1425年),公元明成祖長子,成祖病逝後繼位,在位1年,病死,終年47歲。在位時間很短。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永宣)

洪熙元年,洪熙皇帝去世,朱瞻基即位,次年改年號為宣德(1425-1435)。朱瞻基在位10年,他繼承了洪熙時代的政策,宣宗朝是明朝初期統治秩序最穩定的時期。宣德皇帝既是一個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皇帝,又是一個喜歡射獵、鬥促織和戲遊無度的皇帝。故宮博物院收藏著宣德皇帝的親筆繪畫和反映他射獵、戲遊活動的繪畫,如《武侯高臥圖》、《三陽開泰圖》、《瓜鼠圖》、《射獵圖》(後人定名為《明宣宗射獵圖》)、《行樂圖》(後人定名為《明宣宗行樂圖》等等。所以這一時期的瓷器燒造也很繁榮。以青花、釉裡紅、和青花五彩最為著名。特別是釉裡紅和青花五彩,這一時期的釉裡紅三魚高足杯,在凝厚的白釉裡,三條立體感極強的紅魚在水中漫遊,活靈活現,極為生動。宣德青花五彩是這一時期彩瓷的代表作。所謂青花五彩,是用紅、黃、綠、褐、紫等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相結合的製作工藝,色彩鮮明,花紋瑰麗,是為獨創。此外,宣德時期的藍釉、黃釉、孔雀綠、紫金彩、青花金銀彩、刻填醬釉等工藝,也取得了創造性的成就。當然我們這次說的主要是青花釉料就不展開說其他的了。。。

我為什麼將這爺孫三代放在一起呢?我個人認為有件事情不能不說。就是鄭和下西洋。總共是七次。期間五次在永樂朝,兩次在宣德朝。正是這次遠航,帶來了一種獨有的青花料——蘇嘛裡青料。這個音譯字。我個人傾向於如今的,蘇萊曼,蘇門答臘等。也正是現在的東南亞一帶。也有產地一說產地在古波斯或今敘利亞一帶。還有一種就是國產青料。或是兩者兼用。

進口青花料屬低錳高鐵類鈷料,故青花呈色濃重青翠,有“鐵鏽斑痕”,俗稱“錫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樂、宣德多用此料。鈷料:有分為進口料和優質國產料和進口國產的混合料。其表現為:

1: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從南洋群島帶回的“蘇尼勃青”或稱“蘇麻裡青”的鈷料使景德鎮地處珠山官窯燒製的青花瓷,非常富有特色。以青花料繪出的紋飾多帶有伊斯蘭細密文化裝飾影響:線條有粗有細,或二者兼用。運用一筆點畫技巧,藉以呈現青花色澤的濃淡層次;效果極為絢麗鮮豔,清新明快;紋飾中常帶有高鐵低錳的結晶斑點。滲入胎骨,用手扶摸可感凹凸之處。此為“蘇尼勃青”鈷料在高溫中自然暈化現象。和後來中國的寫意畫有異曲同工之妙。到底是不是後來的瓷器釉料影響了後來的中國畫,只能我們在以後的研究中繼續探索了。清代及近現代仿品均有著重塗染,刻意摹仿。觸摸不到凹凸感。因為"蘇尼勃青"有暈散的特點,所以永宣青花少繪人物,多寫走狩、花鳥、海濤、庭園等而收到絕佳的渲染效果。有件典型永樂青花胡人奏樂起舞紋扁瓶堪稱精絕品。往日是“永宣器不分”今人總結為永樂器青花“體輕、色雅、紋疏”。

2、國產鈷料:髮色清淡,藍色不穩定,並有流散走釉,明初青花釉面常顯影青型,有點像我們吃的鹹鴨蛋的外殼,只是色調稍淺些,特別是淺色的青花常與釉面混淆不清,如菱花口纏枝蓮紋盤就有此現象。

3、進口料蘇尼勃青與國產料合用:取其優點、去其毛病。髮色明快,濃郁與淡雅相輝。濃郁者,色泛黑藍或深藍;淡雅者,色灰暗猶如隱身雲霧中;亦有淺淡鮮明的色調。這種二合一青花鈷料,以濃郁的進口料渲染為主,國產料輕描為輔,突現紋飾層次的效果。

可以說,偉大的勞動人民在反覆的實踐中。發現並掌握了兩種青花的優缺點,並且善於發揮,創造性的開創了輝煌的永宣青花瓷。

如果您也喜歡收藏,或想了解收藏知識、行情,或者有藏品想展示、理性轉讓的話歡迎下方留言或關注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