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通過平臺型模式的商業思維嫁接到實體連鎖上的可行性是怎樣的?

約翰遜Magic


生態圈的最早概念來自小米,如平臺思維來自阿里一樣。

這兩家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都非常輝煌,或曾經都非常輝煌。正如雷軍所言,小米趕上了智能手機的風口。小米用一款高性價比的手機,攻城略地,馳騁中國市場。

但你不要忘了,所謂小米品牌生態,離不開手機業務的強勢,更離不開小米品牌的強勢,如果小米品牌低端化之後,小米手機怎麼強勢?手機不行了,小米品牌又怎麼能整合它的生態圈和利益相關者?

至於阿里,也是先B2B,再C2C,然後B2C,一個個來,做強做大······

偽生態圈、偽平臺思維太多!

XX冰泉的掃碼中獎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將自己的瓶體變成一個媒體,形成一個大的“入口”,進入到一個更大社交平臺之中。王老吉、加多寶也在此前宣佈了類似的活動,現在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收效甚微。近一點的,娃哈哈的100億瓶身廣告計劃,有哪一個是做成了平臺的?

道理很簡單,買一瓶水首先想到的一定不是社交。難道你會為了這些因素去買一瓶水嗎?渴了要喝水,這是第一需求,然後覺得好玩,才會想到去掃碼、社交功能;也就是說,剛性需求是渴了要喝水,掃碼和社交不是剛性需求,更不是痛點,充其量也是偽痛點。

純流量形不成平臺!

有用戶,有流量就會有“大數據”,理所當然會形成平臺,這是大家普遍的想法。可惜的是,當大眾化和專業化平臺都已經很強勢的時候,用戶憑什麼來你這裡,為什麼要成為你的用戶,成為你的“大數據”呢?而且單純的依靠免費、補貼形成的流量,幾乎是沒有任何忠誠度的,只要沒有利益或者有其他的利益誘惑,他們一秒鐘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一方面流量有瓶頸,另一方面流量也是很不靠譜的。

平臺不是到處尋找聯盟!

有一位高人說,不要玩那些虛的,踏踏實實做點實事。到處找聯盟和所謂的戰略合作,是無用的。別人為什麼要跟你合作,是因為你有價值,生拉硬拽成不了事。

人的所謂圈子不是混出來的,喝一頓酒,吃一餐飯,完了就完了,最關鍵還是你要有足夠的實力和功力,能做成事,能幫助別人成事。

讓利益相關者獲利,才能有合作,有生態,有平臺。

核心競爭力,你有嗎?

平臺不是憑空產生的,一個概念、一個想法?那你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你總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你有什麼好產品?領先的技術?或者管理方法、商業模式?還是隻有資本的力量,所謂有錢我不怕?

核心競爭力是很難被模仿,至少一時難以超越的,你能聚焦到某塊業務,在短期內形成競爭對手難以超越的屏障也算。

突破口在哪裡?

生態圈就是要有價值,一個是社會價值,一個是用戶價值,,只有社會價值,沒有用戶價值,也就無法落地,需要找到一個落腳點和突破口。

從哪個方向去尋找突破?舉例來說,如果要做智能家居,要從什麼地方開始呢,確定是高端社區嗎?從哪些人群切入呢,物業公司、車主群體、入口在哪裡?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這就是用戶價值所在。

樂視的問題不是錢太少,也不是賈躍亭說的他的融資能力不行,而是一塊業務沒有做好,又去做另外一塊,戰線太長,也就難以首尾顧及。

用什麼去整合?

資本,兼併當然是一種方法,但很現在的情況是,光靠燒錢投資人也不幹了。樂視模式、O2O、滴滴未來也很難行得通。首先是要做穩一塊業務,做出行業和品牌影響力,再延展到其他關鍵業務,當然,不管是用資本、還是品牌,或者商業模式,你總要自己的強項和造血功能才行。

別老想著大數據、平臺、商業模式、融資和上市了,還是先做基礎產品,做好產品的體驗,這樣才會有用戶、大數據、平臺和那些眼花繚亂的商業模式!

用自身的核心能力讓利益相關者獲利,這樣才有生態圈和平臺的可能。

平臺商業模式形成的四要素

1、徹底消除一種思想:不勞而獲的思想

每天不創造價值,胡思亂想的東西要少有,訓練一下思維可以,可無休止空想會發瘋的。每天想著怎麼去騙一把,快速圈錢、分錢、走人的套路,早就玩不下去了。

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跟傳統商業模式的根本差別是:價值創造。

2、創造一種價值:為“最痛的點”形成解決方案

痛點,最痛的點,不是二級、三級痛點,更不是偽痛點。滴滴出行的商業模式找到了最痛的點;共享單車也算是找到了最痛的點,都很成功,也能做成平臺,形成生態。共享充電寶就不行,因為那不但不是最痛的點,可能還是偽痛點。

3、建立一種核心競爭力:你有嗎?

平臺不是憑空產生的,一個概念、一個想法?那你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企業總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你有什麼好產品、領先的技術或者管理方法或者商業模式?還是隻有資本的力量,所謂有錢我不怕。

4、發現一個突破口:從哪裡開始?

平臺或生態圈要有價值:一個是社會價值;一個是用戶價值,只有社會價值,沒有用戶價值,也就無法落地,所以,需要找到一個落腳點和突破口。

從哪個方向去尋找突破?舉例來說,如果要做智能家居,要從什麼地方開始呢,確定是高端社區嗎?從哪些人群切入呢,物業公司、車主群體、入口在哪裡?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這就是用戶價值所在。

比如,我們為客戶創建了一個自噴漆新品牌(背靠集團公司牛逼的技術優勢),傳統的自噴漆產品,無論什麼場合、什麼材質、什麼人都是一個產品,低質、低價,價值感和體驗感很差。我們從最核心的塗鴉人群和使用場景入手,迅速的找到了核心人群,帶動和激發了DIY人群的使用體驗,從而能夠迅速打開局面,影響大眾人群,促進品牌和銷量的提升。

觀點:深知精準營銷創始人、CEO 蔣軍

互聯網營銷課程招募年度會員,每週分享,報名請私信。

提供互聯網精準營銷策劃運營,品牌IP化構建,場景化產品策劃,互聯網商業模式設計,營銷運營,資源導入及項目落地,快速實現銷售轉化。

更多互聯網營銷觀點和案例,請關注本人頭條號原創文章;新書《互聯網精準營銷》即將出版。


蔣軍


1.比起價格更注重逛的樂趣

享受逛的樂趣,才是是費者的首要理由,實體店基礎設施要十分完備,服務貼心,讓人有一種逛街真的是一種享受的感覺。打造溫馨的環境。維持整個環境的清潔。高質量的服務讓消費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2.品質

要靠譜,不但品牌眾多,還要絕無次品、假貨,對商品質量嚴格把關。 費心讓消費者滿意

門店裝修、貨架設計、商品擺放上都頗費苦心,為核心商圈的消費者提供舒適的購物環境;

3.鏈接“需和求”雙方

把不可能鏈接的雙方鏈接在一起。資源整合能力,必須具有強大的整合優勢,打造一個強大的線平臺來促進商品或服務的整合和流通。把控企業核心環節

4.錢

如何盈利?

如何設計盈利模式?

收支來源---向誰收費?

嫁接到哪個行業?

一次性收費,還是延續性收費?

考量用戶習慣

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要做深入的研究報告。從產品的原始出處如何傳到顧客手中,形成一個產業鏈。

平臺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它是能夠快速配置資源的框架,在平臺上,很多資源可以快速配置,到最後變成一個生態圈,一個可以自我循環的生態圈。

平臺具有兩個特性:第一是開放,第二是資源。

(1)信息交互平臺,在信息交互平臺上,賣家、買家以及廠家的所有信息都可以看見。但如果到一個商場中,就不可能獲得這麼多信息。

平臺型商業模式嫁接到實體的話,首先,信息要做到一個極度的透明、公開、共享化。

比如去超市買一塊豬肉。掃一下豬肉上的二維碼,裡面就會有諸如這些信息: 這個豬是什麼時候殺的?在哪個宰徒場殺的?這個豬平時吃什麼?他的健康度是多少?運這塊豬肉的車的編號是多少?這個豬場乃至這塊豬肉的負責人是誰? 所以要嫁接到實體信息要透明、公開、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