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鄭美妮:玉屏扶貧路上的太陽花

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看著手機裡全是村裡工作的消息,鄭美妮心裡還是放不下,便開車行駛回了村裡。看著眼前的一切,鄭美妮眼眶紅潤了,心裡無限的感慨,也許是對這裡的一草一木注入了太多感情,也許是對這一切有太多的不捨,也許是沒有想到自己還能回來。

在2016年,時任新店鎮黨委副書記的鄭美妮,被派駐到鎮裡唯一的深度貧困村——大灣村 ,當上了這裡的村支部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大灣村,山高地少,自然條件惡劣,為了能儘快改變村裡現狀,鄭美妮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脫貧攻堅工作裡。

“經常見她忙到深更半夜才回來,真的是太辛苦了。”大灣村村民潘家桃說。自從來到大灣村,村裡的基礎建設一直是鄭美妮最為關心的事。大灣村村民大多住在半山腰上,開車在大灣村行駛算是個技術活。路不通,產業難發展,地方建設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為了建設好大灣村,鄭美妮積極與上級有關部門聯繫、溝通,為大灣村爭取到通村、通組、連戶路項目10餘公里,並通過與村民的交心談心,協調解決了公路建設中的田土問題。

“只有路通了,地方發展才有希望。”鄭美妮說。

除了搞好村裡的工作,鄭美妮還是駐村工作隊的心理諮詢師。在基礎設施改造過程中,每天都會有群眾抱怨甚至謾罵,駐村隊員們心理壓力大,鄭美妮都積極做好隊員的思想工作,協調好乾群關係。

“我一直告訴自己也告訴大家,基層工作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工作,現在多數的老百姓和我們已經親如一家人。”鄭美妮笑著說。

駐村工作幾乎耗盡了鄭美妮所有的時間,對家庭,她心裡更多的是內疚。“等媽媽忙完這段時間就陪你們出去旅遊”,這句話鄭美妮對孩子已經說了幾年。孩子生病的時候,她不能陪在身邊;孩子成長的時候,她不能在身邊;孩子想她的時候,她不能在身邊。為此,鄭美妮已經不知道和父母、愛人爭論過多少回。在鄭美妮的堅持下,家人都對她的工作變得理解和支持。

鄭美妮不僅是村裡的一名駐村幹部,同時,也是鎮裡面的領導,每天忙完村裡的事,還要兼顧鎮裡工作,記者採訪的時候聽到最多的,就是她的電話鈴聲,雙重的工作壓力扛在肩上,卻沒有讓她為此停頓一步。

“要想打勝仗就必須有勁往一處使的隊伍。”鄭美妮說。在村裡的這段日子裡,鄭美妮帶領駐村工作隊,每天跋山涉水,走進每一戶群眾的家裡,幾乎大灣村每個角落都有他們的足跡。紮實的工作態度,贏得了群眾的讚揚,說起鄭美妮,說起這隻工作隊,群眾都是讚不絕口。

“真的是千言萬語都謝不完,她和工作隊到我們村裡來之後,村裡的變化真的是翻天覆地。”聊起大灣村變化潘家桃侃侃而談:“特別是這個路啊,我們以前想都沒敢想,還會有這一天,以前出門,走一腳都是泥,現在好了,出門都可坐車了。”

基礎設施上來後,鄭美妮便開始考慮產業的發展了。“只有村裡的產業做好了,群眾才能得到更多的實惠。”鄭美妮說。

結合大灣村山高林深、水資源豐富等實際情況,鄭美妮與駐村工作隊集思廣益,在村裡發展了跑山雞、休閒垂釣魚塘、侗文化風情園等扶貧產業。

於是,鄭美妮與駐村工作隊及村支兩委號召村裡的能人大戶成立了大灣村農民專業合作社,村裡貧困戶全部發展成為了社員。合作社成立後,鄭美妮又先後為大灣村爭取到省、市、縣脫貧攻堅基金和財政專項資金近500萬元。

做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基層幹部,鄭美妮沒有忘記入黨時的初心,她時刻提醒自己要常懷感恩之心來面對工作。“看到大灣村日新月異的變化,看到群眾的笑容,聽到群眾對扶貧工作的認可,這才是所有工作付出的價值和意義!”鄭美妮笑著說。(周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