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為何賣產品不如賣文化?——文化營銷

到北京旅遊的人有三個景點是必去無疑的——故宮、長城、額和園。除此之外。有一些遊客還必定要吃一頓全聚德的烤鴨、逛一逛後海的小衚衕。全聚德的烤鴨店早已開遍各地,後海的小衚衕,其實也不過是皇城根下的一排排小平房和四合院。

為何賣產品不如賣文化?——文化營銷

遊客趨之若騖的原因,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遊,而在於感受老北京的皇城根兒文化”。北京的旅遊業經營者,逐漸把皇城根兒文化作為吸引遊客消費的重要手段。於是乎,老舍茶館夜夜爆棚、解放前的老字號小吃店恢復營業,甚至連前清時期專為高官做鞋的內聯升布鞋店也四處開花北京向遊客推銷的,絕不僅是產品和服務而是文化。

文化營銷實質上是指充分運用文化力量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市場營銷活動。在市場調研、環境預測、選擇目標市場、市場定位、產品開發、定價、渠道選擇促銷、提供服務等營銷活動流程中均應主動進行文化滲透,提高文化含量,以文化作媒介與顧客及社會公眾構建全新的利益共同體。

為何賣產品不如賣文化?——文化營銷

文化營銷含義有四,其一是企業藉助於或適應於不同特色的環境文化展開營銷活動;

其二是企業在制定市場營銷戰略時,須綜合運用文化因素實施文營銷戰略。

其三是,文化因素須滲透到市場營銷組合中,制定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市場營銷組合。

其四是:企業應充分利用營銷戰略全面構築企業文化。

美國的“肯德基”賣的是美國快餐文化,法式大餐賣的是歐洲貴族的高雅文化……以文化之“窗口”楊企業之美名,樹企業之形象,這正是營銷的精髓之一。

在國內,端城飯店、長城飯店、老會茶館等都是國內飯店業中響噹噹的巨頭。以其高品位、高附加值、高質量、高文化含量、高服務水平成為廣大消費著喜歡的著名品牌。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其文化含量遠遠高於其產品自身的價值。

端州古郡、肇廢新城,這個廣東省西部著名的風景城市,其奇秀山衣曾贏得多少文人推士、英雄豪傑的擊節讚歎,葉劍英元帥將過裡的星湖和七星巖比作:“借得西潮水一圈、更移陽期七堆山。”豐富的文化資源自然也就成了端城酒店業的特色資源。今天的星湖之側,在造化的傑作之外更添了一重文化奇景:論標準僅屬“三星”的端城大酒店,卻因其獨到的經營緊略和高超的文化品位,締造出一個“五星級”的藝術殿堂,珍藏逾千幅明清、當代書畫及大家精品於一堂,廣結海內外墨緣、藝緣,不但知名度輻射至大江南北,吸引來其客如雲,更在當代旅遊界、藝術界留下一段佳話。書畫中心只是端城大酒店文化戰略的一部分,作為一家三星級的酒店,端城之所以區別於普通飯店,更重要的在於其獨特而又深遠的文化個性。

為何賣產品不如賣文化?——文化營銷

美國著名的廣告專家大衛,奧格成說:“最終決定品牌市場地位的是品牌總體上的個性,而不是產品間微不足道的差異。”端城大酒店以書畫收藏為特徵,但真正形成書畫、文化,並把書畫、文化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創造奇蹟,則是酒店科學運用企業文化營銷的成果。酒店在市場導向的指導下、在店名和地理特徵的基礎上創立一套自身精神風貌,‘緣結翰墨中’,以書畫會友,擴大影響,並通過電視專題節目推銷自身的文化形象。有了主動塑造整體特徵風格的企業文化意識,才會有以書畫為種色的五星

級藝術殿堂,才會使海內外的名人詩句、江南的工藝品及知名人士的字品統統為我所用,集書畫、文化之大成,好像打開了一座寶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為何賣產品不如賣文化?——文化營銷

21世紀是文化營銷的時代,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使得文化營銷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對消費心理的研究表明,顧客作為社會個體,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文化影響下,他們會尋求特定的生活方式,確認奢華對自身形象的認同。因此,消費的需求將向文化型消費轉變。每一個體的消費心理都體現了對文化的需求,這種消費心理決定了21世紀的營銷重點是如何滿足人們文化心理的需求,即企業以何種文化作為營銷手段去開拓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