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厲害了!這裡要建成淄博市域副中心,打造淄北濱南商貿基地!

日前,《桓臺縣城總體規劃(2017-2035年)》公佈,其中對總體定位、城市性質、發展方向一一做了明確!

在總體定位中,把桓臺定位為淄博市域的副中心,以新材料產業為主導、齊韻水鄉為特色的現代化宜業宜居城市。同時還要打造成淄(博)北濱(州)南地區現代商貿服務基地!

厉害了!这里要建成淄博市域副中心,打造淄北滨南商贸基地!

一、規劃期限

近期:2017-2020年;遠期:2021-2035年。

二、規劃範圍

本規劃分為規劃區、規劃協調區和中心城區三個層次:

(一)規劃區:桓臺縣行政轄區(縣域)範圍,包括2個街道和7個鎮,總面積約509平方公里。

(二)規劃協調區:包括一城兩鎮兩區,即中心城區、果裡鎮區、唐山鎮區以及淄博東嶽經濟開發區和桓臺經濟開發區在內的城市集中建設區和戰略預留的發展備用地,總面積88.6平方公里。

(三)中心城區:範圍西至唐華路、北至王徐路、東至魯山大道,南至海河路,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具體規模以批覆為準)。

三、人口及用地規模

(一)人口規模:

至2020年,預測縣域總人口為65萬人,城鎮人口為46萬人,其中,中心城區人口為20萬人。

至2035年,預測縣域總人口為75萬人,城鎮人口為63.75萬人,其中,中心城區人口為25萬人。

(二)用地規模

至2035年,縣域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7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約為28.74平方公里。中心城區人均城鎮建設用地按照115平方米/人控制,各鄉鎮城鎮建設用地按照120平方米/人控制。

四、城市發展目標和城市性質

(一)發展目標

全面融入淄博市域空間結構優化與重組的戰略格局,有效提升區域職能;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優化產業結構,以傳統重化產業轉調升級為重點,加強產業創新能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發展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農業等多元產業;凸顯生態文化特色,彰顯“漁洋故里、齊韻水鄉”品牌形象,構建國家級溼地文化旅遊休閒地;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發展機會均等化,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總體上,將桓臺建設成為山東省中部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特色鮮明、宜業宜居的現代化中等城市。

(二)城市定位和職能

總體定位:淄博市域的副中心,以新材料產業為主導、齊韻水鄉為特色的現代化宜業宜居城市。

城市職能:全國高性能氟硅材料基地、淄(博)北濱(州)南地區現代商貿服務基地、山東省溼地(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和淄博市精細化工產業集中發展區。

厉害了!这里要建成淄博市域副中心,打造淄北滨南商贸基地!

五、規劃結構和發展方向

(一)縣域城鎮空間結構:“一城五鎮、兩軸兩帶”

一城,指中心城區以及與其協同發展的唐山鎮、果裡鎮,共同構成城鎮集中發展的規劃協調區,共同加強區域中心職能。

五鎮,即馬橋、起鳳、新城、田莊、荊家5個特色小城鎮。

兩軸,西部的克黃線、原山大道和東部的柳泉北路、張北路兩條南北向城鎮發展主軸。

兩帶,北部的起馬路和南部的中心大街、紅蓮湖北路(壽濟路)兩條東西向城鎮經濟發展聯絡帶。

(二)中心城區城市發展方向:“北控、南聯、西拓、東優”

北控,以王徐路為北部發展邊界,控制城鎮向北蔓延。

南聯,聯動果裡鎮,拓展建設紅蓮湖以南地區,加強與淄博高新區的聯繫。

西拓,加強與淄博東嶽經開區和唐山鎮的聯動發展,設施共建。

東優,優化和更新索鎮街道,以鐵路和魯山大道為東界控制城鎮向東蔓延。

(三)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兩心四軸、六帶四區”

兩心,一主一副兩個城市中心,即在紅蓮湖以北、柳泉北路和桓臺大道交匯處構建城市綜合服務主中心;依託少海街道和索鎮街道形成老城副中心。

四軸,依託柳泉北路和中心大街構建兩條城市功能主軸,依託張北路和桓臺大道構建兩條城市功能次軸。

六帶,依託南北向的唐華路、柳泉路、張北-興桓路和烏河,東西向的中心大街和紅蓮湖,形成六條生態廊道,整體形成“碧水貫城、綠環營城、佳園綴城”的齊韻水鄉生態格局。

四區,少海、索鎮、唐山和紅蓮湖四個城市綜合功能片區。

厉害了!这里要建成淄博市域副中心,打造淄北滨南商贸基地!

六、縣域空間管制規劃

(一)劃定禁止建設區:禁止建設區面積284.1平方公里,佔縣域土地面積的55.8%。禁止建設區原則上禁止任何城鄉建設活動,不同區域應嚴格遵守國家、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劃定限制建設區:劃定限制建設區總面積76.3平方公里,佔縣域土地面積的15.0%。限制建設區內保護優先,對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進行嚴格限制,併科學合理地引導城鎮建設行為。

(三)適宜建設區:總面積148.6平方公里,佔縣域土地面積的29.2%,主要由城鎮建設區及獨立工礦等其它適宜建設的區域構成。

(四)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為23.7平方公里,佔縣域國土面積的4.6%左右,主要包括一級水源保護地、馬踏湖風景名勝區生態紅線、新城水庫水源保護區、小清河、烏河等現狀河流水域等區域。

(五)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面積為260.7平方公里,佔縣域國土面積的51%。對紅線內的永久基本農田進行嚴格保護,建立補償機制,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

(六)劃定管理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總規模為167.64平方公里,佔縣域國土面積的33%。

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文化設施用地:規劃保留擴建位於柳泉北路的文體中心;結合市民服務中心的建設,增設科技館等大型文化設施;新建片區級文化中心6處。

教育科研用地:規劃新增高中2所。結合新建居住區合理佈置配套中小學教育設施。

體育用地:規劃保留桓臺大道以北的縣級文體中心場館,重點建設紅蓮湖國家級全民健身戶外活動基地。新增片區級體育用地6處,完善城市社區、大小公園、綠蔭廣場等體育設施建設,建設“10分鐘健身圈”。

醫療衛生用地:規劃擴建完善現狀人民醫院,作為集康復、養老、醫療為一體的新型健康園區。規劃新建片區級醫院3所,按照二級綜合醫院,預留床位200-300個。

社會福利用地:規劃保留現狀縣福利中心1處,新增社會福利用地6處。

八、道路交通規劃

(一)縣域綜合交通規劃

1、強化東西走廊,拓展南北走廊。借力濟青高鐵與濟青高速,強化桓臺在山東省東西向主通道上的交通區位優勢。建設沾(化)臨(沂)高速,預留臨沂經淄博至濱州的快速鐵路通道,提升桓臺南北向對外交通通達能力。

2、構建綜合體系,實現便捷集散。借力小清河復航工程,建設淄博港,打造淄博水運物流樞紐。建設桓臺通用機場。構建全縣“公鐵水空”多元綜合運輸體系,優化重大交通設施集散系統,增強全縣輻射和帶動能力。

3、融入張店,同城發展。通過城市軌道交通、快速路等交通設施,打造同城化交通聯繫,促進桓臺融入淄博市中心城區發展。

(二)中心城區交通網絡

1、內部道路網:規劃建設“五橫四縱”的主幹路系統。五橫:開發區中路、中心大街、桓臺大道、壽濟路、海河路。四縱:鐵西路、張北路、柳泉北路、唐華路。

2、

對外交通:積極融入張店,打造張桓同城化“331”聯繫,加快推進淄博輕軌1號線建設。加強中心城區與果裡鎮和唐山鎮交通網絡一體化建設、同城化發展,道路交通與公共交通互聯互通、全面覆蓋。

3、客運樞紐:規劃分為區域客運樞紐和城市客運樞紐兩個層級。區域綜合樞紐佈局在桓臺站、機場;城市綜合樞紐佈局在桓臺汽車站、桓臺北樞紐和海河路樞紐。

厉害了!这里要建成淄博市域副中心,打造淄北滨南商贸基地!

九、綠地系統規劃

構建“兩軸三帶、多園多點”的網絡狀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到2035年,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5%,形成10分鐘公園圈。基本達到“500米見園,300米見綠”,構建體系完善的綠地系統體系。

在中心城區分片區分階段地實施海綿城市建設。到2035年,中心城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2%。

十、城市遠景發展方向

遠景2049年,桓臺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在產業發展中將佔據主導地位,城市經濟發展進入專業化服務階段,城市中樞職能進一步強化,消費需求多元,社會事業與民生成為城市發展重點,基本實現現代化。城市發展模式走向“內涵發展,精明增長,以人為本”,城市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規劃協調區用地有序拓展,各項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建設成為淄博北部宜居、宜遊、宜業的特色城區。各鎮區和新農村的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基本形成城鄉一體化交通網絡和公共服務網絡。

厉害了!这里要建成淄博市域副中心,打造淄北滨南商贸基地!
厉害了!这里要建成淄博市域副中心,打造淄北滨南商贸基地!厉害了!这里要建成淄博市域副中心,打造淄北滨南商贸基地!
厉害了!这里要建成淄博市域副中心,打造淄北滨南商贸基地!

轉自“桓臺大眾”,特此致謝!

掃描二維碼 關注淄博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