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由船模製作走向仿古船,這個寧波企業家厲害了!

我從未想過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自己變得高大,在生命中,我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磚一瓦。

- 1 -

很多年前,他離船上岸創業,很多年後,兜兜轉轉,他又迴歸到舟船與大海。

關於輪船的一切,像一根牢固的線,連接著他的過去與未來。

他叫尤飛君,從事汽車輪轂生意,卻總把探尋古船線索、製造古船模和仿古船當成“主業”。

由船模製作走向仿古船,這個寧波企業家厲害了!

何國進攝

尤飛君出身在一個航海世家,祖祖輩輩以水上運輸為生,在他的記憶裡永遠有一艘遠航的帆船,它的船身很大,有許多扇小窗戶,還有一個圓滑的船尖,它隨著水波輕輕搖晃著,慢慢駛離岸邊。

他對船感情尤為深厚,船對於他來說,就像是另一個家。

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親曾經對他說的一句話:“岸上有的東西,船上全有;船上有的東西,岸上不一定有。”

從小在海邊長大的他,本該一生與風浪搏鬥。然而改革開放給他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他決心離船上岸創業。

由船模製作走向仿古船,這個寧波企業家厲害了!

當時尤飛君的父親給他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組織當地幾位船老大組建了一家船運公司,專門做近海運輸生意。尤飛君高中一畢業就到了父親的船運公司上班。

幾年的海運經驗,讓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抱負。1986年,他成立了一家自己的企業。

- 2 -

仿古船模製作,始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尤飛君他對古船一直十分痴迷,甚至招了父親的公司退休的老工匠專門製造古船。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年刮颱風,一下子吹走了三艘古船。這對於熱愛古船的尤飛君來說,無異於一刀捅在他的心臟。

心疼過後,問題還是需要解決。這件事暴露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古船實用性不高,且沒有安全的地方放置。

於是,尤飛君決定製作古船模。

由船模製作走向仿古船,這個寧波企業家厲害了!

“其實,造船模不比造大船容易。因為我要的是那種最大限度還原真船的古船模,船窗可以開,船帆可以升,船舵可以轉,甚至還能下水,這起碼得要8個工種的師傅。”

不過對於尤飛君來說,最大的困難在於缺少圖紙。

由於古代造船工藝主要靠口口相傳,很少有文字記錄,造完幾種常見船型的船模後,工作陷入了瓶頸期。

由船模製作走向仿古船,這個寧波企業家厲害了!

為搜尋古船資料,尤飛君四處奔走,一有空餘時間便尋訪各個漁村,向專家們請教。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經周折,他遇到了國家博物館的研究員王冠倬先生。老先生見到尤飛君後十分激動:“我等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你這樣的人了。再過幾年我走了,這堆資料就成廢紙了。”

一番長談後,老先生把自己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古船資料全部無償贈送給尤飛君。

這些古船草圖等資料,成為了尤飛君最大的寶藏。

由船模製作走向仿古船,這個寧波企業家厲害了!

- 3 -

1998年,他的團隊開始製作各種古船模型,後來發展到製作仿古船。

從做工到用料,完全和真船一模一樣,這些仿古船和真船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大小了。

2002年,第一艘漕舫船在尤飛君手裡誕生。這艘宋代的漕運官船完全復刻了《清明上河圖》中古船的造型。

在仿古船的製作上,他力求每一個細節都做到完美還原。漕運官船的製作工藝比較清楚,但資料顯示在船尾有一幅圖案,究竟畫的是什麼動物?他們看不清楚。為此,尤飛君組織了3次專家論證會。最後,他們用高像素數碼相機把這個圖案拍下來,在電腦上放大,仔細觀察後才看明白:原來畫的是“帶翅膀的老虎”。

由船模製作走向仿古船,這個寧波企業家厲害了!

解決這個疑問後,這艘6米長的漕舫船最終順利完工。

製作仿古船的開銷一向巨大,僅製圖、設計、鑑定所需就十分可觀,但尤飛君從未停止製作仿古船,即使他每年在古船製作上的花費超過百萬。

從1998到現在,尤飛君先後製作了130多艘仿古船模,如春秋戰船大翼、東漢時期的樓船、隋代的五牙艦和汴河古船等,幾乎涵蓋了所有有文獻記載的中國古船型。

尤飛君頗有些自豪地說道:“建造一艘仿古真船的難度比起造仿古船模,猶如天壤之別。船模是拿來看的,但真船是要講究安全性的。藝術與技術的交融美感,才能真正體現出這船的彌足珍貴。

由船模製作走向仿古船,這個寧波企業家厲害了!

尤飛君與古船模型之間的故事開始漸漸傳開,有人慕名而來出巨資購買,朋友們也建議他將古船模型用作旅遊觀光等商業用途,都被他一一拒絕。

對他來說,每艘模型船,都是一段歷史,也圓了他兒時的夢。

- 4 -

製作仿古船模之初,尤飛君也走過彎路。為了防止別人仿冒,每造完一艘船,他就把圖紙資料全部毀掉。

席龍飛教授得知此事後,把他好好教訓了一番。“席老師說我不懂得與人分享,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如果人人都敝帚自珍的話,舟船文化又該如何傳播出去呢?

由船模製作走向仿古船,這個寧波企業家厲害了!

此後,他把100多艘古船的圖片資料全部保留下來,2008年編成了《中國古船圖鑑》一書,主要以圖片的形式介紹古代中國各個時期的古船形制,在國內古船愛好者中掀起了一陣熱潮。

製作古船,剛開始只是愛好,後來慢慢演變成了一種責任。

尤飛君在國外走訪時,發現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造船歷史很感興趣,但很少有相關記載的英語文獻。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海洋文明和西方國家相比毫不遜色。水密艙壁、羅盤、船尾舵等發明均源於古代中國。

因此,弘揚祖國的海洋文化,也成了他的一種責任。

由船模製作走向仿古船,這個寧波企業家厲害了!

為了讓給更多人瞭解寧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點之一的輝煌船史,尤飛君向慶安會館提供了70多艘古船模,這些船模的原型都是史書中記載的到過寧波三江口的古船,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鄭和寶船”模型及寧波商幫率先引進的西方機械船“寶順輪”模型。

一直以來,尤飛君有個心願想要實現,希望寧波未來能有一家公益性的高水準海事博物館,他願意無償提供自己的藏品進行展出,讓更多的人領略古代中國航海事業的輝煌成就和世界海洋文化的魅力。

他就是中國仿古船模製作領軍人物,也是寧波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