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華大智造或將香港IPO 兩重關口待闖

紅刊財經 李健

作為華大基因的兄弟企業,華大智造能否複製華大基因的奇蹟?

7月19日,有私募機構人士表示,華大控股正在為其測序儀業務融資,融資主體是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估值為50億美元。據報道,這次融資吸引了眾多頂級PE和大型國資機構的垂青。也有市場人士猜測,此次融資或是在為pre-IPO做準備。

但是,縱然華大智造被稱為國內“唯一能夠量產臨床級別測序儀的企業”,也無法掩蓋華大智造作為一家新生企業受到美國大廠的壓制,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在國內佔據了超過94%的市場份額。

華大智造或將香港IPO 兩重關口待闖

在採訪中,華大智造的銷售人員對記者提到,華大智造的測序儀和試劑耗材的售價較低,在和海外企業競爭時是有優勢的。但同時,這也會擠壓企業的毛利率。作為華大基因的兄弟企業,華大智造能否複製華大基因的奇蹟?

國內第一臺高通量測序儀

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華大內部的核心創收業務都是科研測序服務,為國內外的大學實驗室、政府科研機構、醫藥公司等有相關研究需求的單位提供個性化的基因測序服務。但在華大發展初期,測序所用的儀器主要都來自國外。

從華大基因招股書的披露來看,2014年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合計為華大基因提供的測序儀及耗材,佔當年所有購入的儀器及耗材的89.9%;2015年又微增至90.58%。

顯然,華大基因的測序業務並沒有形成自身的良性循環,而是受到海外企業鉗制。為了應對海外企業一旦提價的衝擊,也降低對供應商的依賴性(實際上,Illumina在中國的標價,幾乎是美國本土的一倍,中國企業成了他們的“淘金池”),華大在2014年研發出了BGISEQ-1000測序儀;2015年,BGISEQ-500問世;2016年,BGISEQ-50又被推向市場。隨著測序儀業務規模之擴張,2016年4月,華大智造應運設立,其主要負責測序儀和試劑耗材的生產及研發。到目前為止,可以被稱為是國內“唯一能夠量產臨床級別測序儀的企業”。

但表面光鮮卻掩蓋不住華大智造競爭力的低下,國內市場中有超過 94%被Illumina和Thermo Fisher佔據。剩下6%的市場由國外的小型企業、貝瑞基因、達安基因和華大智造分食。業內人士表示,Illumina的測序儀通量最高,準確率在醫學範圍內可以接受,一直都好於Thermo和華大智造。現在Illumina在全球形成了壟斷格局,具有每年提價的強勢地位。

另外,華大基因投入在研發上的資金,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其實力與國外大廠存在差距。2017年財報數據顯示,華大基因在研發上投入的費用為17.4億元,其中包括測序儀、DNA檢測、農業、基因測序等多項研究。2017年,Illumina研發費用為5.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05億元,是華大基因的2.1倍。而且,Illumina在研發上的投入逐年上升,2015年研發費用為4.1億美元,2016年增加了25%,達到5.04億美元。按照這一趨勢,未來有可能在研發投入上進一步拉大和華大智造的距離。

兩重關口:外有強悍對手內有低毛利隱憂

華大智造的威脅來自Illumina及ThermoFisher等壟斷性的基因測序設備供應商。2018年一季度,Illumina的淨利潤為2.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16億元。根據華大基因招股說明書披露,華大智造在2016年的淨利潤為94.9萬元,如果說華大智造在2016年至今的兩年半時間內,即使利潤翻100倍,達到9490萬元,也尚不足Illumina利潤的6.7%。

還有加入競爭的貝瑞基因,其與Illumina合作生產測序儀;達安基因與Thermo合作生產測序儀;紫鑫藥業依託中科院背景,也加入了自主研發測序儀的行列。

如果將華大智造生產的測序儀和這些企業同類產品同臺競技,華大智造有多大的底氣?

目前來看,貝瑞基因自主研發的NextSeq CN500還未貢獻銷售收入。另外,《紅週刊》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紫鑫藥業,公司內部人士表示,紫鑫藥業生產的BIGIS二代測序儀預計將於今年年末量產,目前也暫未貢獻利潤。

相對來說,華大智造似乎較為領先。2018年4月,華大智造副總裁劉健在中國科學儀器行業的“達沃斯論壇”上提到:“海外客戶像日本的riken和美國Mayo,對我們的數據質量非常滿意。在我們拜訪riken的過程中,能感到他們對數據質量很吃驚。國內客戶像銳翌生物在產品發佈之初,就下單了30套MGISEQ平臺;吉因加科技作為我們最早的用戶之一,最近下單了近100套MGISEQ。”

不過,在華大智造一方面聲稱產品能提供高質量數據的同時,華大智造旗下產品的售價也更低。在採訪中,華大智造北京地區的一名銷售代表對《紅週刊》記者表示,一個run的數據是300G,測序試劑的價格是19100元。而Thermo Fisher的朝陽區銷售代表告訴記者,一臺儀器有5個通量的芯片,最高通量30Gb數據,售價大概在2000美金左右,摺合人民幣13558元,共能計算150Gb的數據。Illumina的MISEQ型號一個run 15G數據,大概需要2250美元,約合人民幣15247元,比華大試劑價格更高一截。

目前,華大智造的測序儀和試劑耗材主要賣給華大基因,2016年華大基因向華大智造採購測序儀和耗材花費了5668.29萬元,此外,武漢醫檢和重慶醫檢也分別向華大智造購買了1798.2萬元、51.28萬元的測序儀和耗材,合計測序儀和耗材的銷售額為7517.77萬元,但2016年的淨利潤只有94.9萬元。這三塊收入明確地顯示在華大基因的招股說明書中,幾乎可以看作是華大智造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果忽略華大智造的其他收入,僅以這三部分計算,淨利率不足1.5%。

作為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華大智造有怎樣美好的前景,以至被開出50億美元的估值?

50億美元不值得?

某北京私募人士判斷,華大智造的技術能力在國內較為領先,有頭部效應,因為國產化替代、智能製造是現在的大方向,未來國家如果在這些領域有技術扶持,肯定是往華大這些龍頭企業身上集中。

如果說按照Illumina的市盈率81倍給華大智造估值,並按照華大智造據傳有50億美元市值(估值)計算,得到每股淨資產為4.17元。

根據Illumina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每股收益為1.42美元,合人民幣9.63元人民幣。但從佔據市場份額來看,Illumina在大中國地區的營收為19.8億元人民幣,其全球主營業務收入更高達7.82億美元,合人民幣53.07億元。而如前文所述,華大智造在2016年總資產尚不足3.35億元,與Illumina有明顯差距。

如果按照ThermoFisher估值來給華大智造估值的話,Thermo動態市盈率為39倍,如果按照338億元市值(估值)計算,華大智造的每股收益需要達到8.66元。Thermo2018年一季度的每股收益為5.65美元,合人民幣38.34元,是8.66元的4.42倍。華大智造2017年Thermo總資產為566.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58.32億元。2016年,華大智造總資產為3.34億元,還是假設華大智造能達到100倍的高成長,華大智造的總資產到目前能達到334億元,僅是Thermo的8.7%。

當然,人民幣投資和美元投資的邏輯不同,美元投資更看重業績,人民幣投資更看重“故事性”。

華大基因從神壇上跌下來之後,董事長汪建依然給華大智造開出50億美元估值,是否又是一次沾著“生物醫藥”的高科技泡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