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宇宙是由空間與時間構成的,那麼空間與時間可不可以稱為物質呢?有何依據?

清明的星空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廣義的宇宙定義就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物質也是渾濁空間經過時間的沉澱的結果,如果依照以上的定義,宇宙確實就是由空間與時間構成;這樣,我們很容易就會把時間誤以為是物質,其實時間不過是物質變化過程中的體現,時間是人腦對客觀事物變化的現象的歸納。

但如果我們對宇宙進行重新的定義,把物質的宇宙簡稱為“宙”,把具備反引力的、無物質的或粒空比率趨於零的漆黑太冥空間簡稱為“宇”。也就是說宙的外面是宇,宙是有限的,宇是無限的。無限同有限,不但不相悖,而且是對立統一的。這樣先把“時間是物質”的宇宙面紗撕開,人類將會更容易認清宇宙的真實面目。

總之,時間不是物質,但空間卻是物質,宇宙之中最怪異的物質就是空間,我們不妨定義宇宙所有星體包括星雲熱能光能等定義為正物質或正能量,把宇宙廣袤的空間定義為負物質或負能量,並且正能量和負能量不斷地在進行對立統一的鬥爭,這就是我們所觀察到的現實的宇宙。





微基因衍光子


時空是物質嗎?問題不好回答。

我們看能量物理量綱:千克.米2/秒2。時間和空間量綱沒有質量量綱不能成為能量量綱。所以說,孤立地看,或說,時空不是物質,但是,物質、能量離不開時空。時空與物質沒法分離,正如時空與運動和信息沒法分離一樣。因此,大爆炸理論在說它的宇宙起源時,沒辦法不將物質、時空、運動、信息分離!宇宙誕生前時空怎樣?什麼宇宙奇點怎麼運動,絕對靜止嗎?怎麼個參照下的絕對靜止?它是“獨孤求敗”,不發信息嗎,也沒“對手”接受信息“應戰”嗎?

物質與時空的關係正如,包子餡與包子皮,任何物質都是有結構、層次的,無論你將物質分割多麼小,或組成多麼大,物質都有時空拓撲結構,以時空這個“包子皮”將物質打包成“包子”,形成其上的根本屬性:運動,然後,“包子”運動又產生了“包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互相聯繫的信息。人類正是“存活”在這個信息“海洋”----思想、精神、意識----之中的“小包子”。人也得由時空“介定”。人是一個特殊的物質時空拓撲而已。

數學上的拓撲是所謂的具有運算、代數結構的、集合的集合,一群小集合形成大集合,一群小小集合形成小集合…。宇宙物質時空就是這樣一環一環地,一層一層地,在時空“包子皮”下,把物質打包成一個“大包子”。

物質沒時空是不存在的;時空沒物質也沒存在意義。同時,時空隨物質運動而運動,形成所謂“時空通量”,它是時空環量,“包子皮”是個環量!


譚宏21


在這個宇宙中當沒有時間之時,宇宙中一切空間及其物質是否靜止不動,還是包括宇宙整體一切都會瞬間消失?

所謂宇宙是由空間與時間構成的,那是人類千萬年來的一種認識理論。然而,宇宙中的空間與時間並沒有人類想象的那樣。沒有時間狀態下,空間能否自己支撐?任何物質能否自己可以靜止?倘若空間不能自己獨立支撐,或者說任何物質不能自己瞬間靜止。那麼時間又是何物?

莫名其妙的時間開拓了這個宇宙,是否可能?沒有時間狀態存在時,空間不能靜止又不能消失又是否可能?

空間與時間是否本應一物?沒有空間的時間,也沒有時間的空間。空間不在時間也不在,時間不在空間也不在。在一顆粒子出現時,必然就有了空間也有了時間。在這個宇宙中粒子自帶了空間與時間,在每一個物質中自我響應。粒子是有生命力的東西,在自我的空間時間中與其他粒子相互作用。

那麼空間與時間是否可以稱為物質呢?粒子的狀態就是時間與空間體,物質是由粒子有目的聚集而成。換句話說粒子就是空間與時間體的結構,才有空間與時間無任何方法進行分家。現在我們應該知道,空間與時間就是物質基礎,也就是粒子的單元結構體。

很多秘密人類大腦一時都無法意識到,很容易導致自己的思維無限的混亂。所以,才會有千萬年來人類文明都一直無法探索出宇宙的任何根源。


Ncz


宇宙是由空間與時間構成的,那空間與時間可以稱作物質嗎?

空間和時間都是是物質。現在科學認為真空是能量海的能量最低狀態,隨機的出現虛粒子。這個理論的起源是由狄拉克提出來的。狄拉克的原意是:真空是有帶有負電荷負能量的電子排列而成的。就是電子的海洋,一切事物都是在電子海洋裡發生的。當時還狄拉克認為:如果用高能量的粒子把真空中的電子打出來,真空中就會留下一個空穴。因為,真空是負電荷負能量的電子組成的,果以真空為背景,這個空穴就是一個帶有正電荷和正能量的粒子,就把它叫作正電子。後來真的從真空中打出來了正電子。

而實際上比這個要複雜的多。既然電子能組成真空,那分子、原子等等粒子是不是也能組成真空?那是一樣的,都能組成真空。不僅如此,星球、星系和更大的天體都可以看做是粒子,都能組成真空。真空和空間,如果不嚴格的可以認為是同一的。但是要說的空間本質的問題就得詳細的區分。空間是比真空更基本的,空間可以沒有粒子,但是有規律。空間是分層次的,比如,狄拉克所說的真空為什麼是電子構成的。就是因為那個空間的規律決定的,那裡只能由電子這麼大的粒子組成。而分子組成的空間只能有分子這麼大的粒子組成,其它的空間是也一樣的。而時間就是使組成空間的粒子旋轉的原因。一般情況真空是有空間、時間和負能量的粒子組成的。空間決定了粒子的大小,時間決定了粒子旋轉的相對快慢,負能量粒子作為背景,一切事物都是以真空為背景存在和變化的。大小不同的粒子的自旋、公轉等等都是時間造成的。


先生242470081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宇宙之中一切物質都有損耗和時間週期,那麼宇宙中存在的任何物質包括粒子自然有損耗和受時間限制!但是這這些粒子物質除了具備物質的功能狀態,是否還具備其他的功能呢?比如說攜帶意識精神,或者說靈魂呢?這些難題隨著科技進步自然會水落石出!

現在回到空間和時間上來!先來看空間,我用竹籃裝滿了雞蛋,雞蛋是物質,裝雞蛋的籃子當然也是物質,只是功能不同!按照這個邏輯推理我拿了一個有點大的竹籃把宇宙星系都裝在裡面,就像雞蛋一樣排列在竹籃中,偶爾有個大的空隙,那是有個大號雞蛋!比如從宏觀觀測宇宙密密麻麻的星系就像雞蛋躺在籃子裡一樣!

當然這裝宇宙的籃子也是物質,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空間也是個物質,只是由於我們目前的侷限性無法觀測到裝著宇宙的空間是個竹籃子還是個塑料袋?

接著我們來說說時間,時間這個東西好像只有我們人類才會在意它的存在,除此之外宇宙萬物似乎毫不在意,或者說完全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

也許時間只是我們人類臆想出來的產物!地球上第一代人類出現的時候,祖先只是眼鏡看到有太陽昇起落下,有月亮升起落下,有視距很好的白天,有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但是這些有什麼關係呢!對於第一代地球人來說完全沒有時間概念,但是隨著物質身體的生老病死,人們才發明了一個時間來衡量物質的週期!也可以說時間只是描述物質週期的結繩,從這個角度來說時間也是物質!但是它真正的意義當然不能用某種物質來描述代替,除了結繩!

綜上所述:從某種程度上說空間和時間都屬於物質,只是我們還沒發現它們的形態特徵和度量方法!


幻想爩宙


人類的知識一直在拓寬,在物理學上的認識處於不斷推陳出新的階段。在過往,空間是與物質對立的。李政道在90年代到北京做演講,李政道說:空間就是沒有物質的態。在這裡,空間就是對立於物質的客觀存在。李政道所理解的“物質”,屬於經典物理學意義上的物質,是一種凝聚態物質。而隨著物理學的發展,新概念對物質另有解釋。在新物理學來看,空間也是一種物質的態,這個世界不存在絕對的“空”。

我打一個比方。有一天,我們乘坐汽車去海邊遊玩。距離海岸還有10千米,只見遠處海天一線,大海非常平靜。我們就說,大海是靜態的。距離海岸還有2千米,就看見遠處海平面稍有起伏。距離海岸還有300米,可以聽見海浪拍在山崖上的巨響。距離海岸還有50米,可以看見大海海浪起伏不定,驚聲如雷。我們下了車,站在海浪裡面,感受到一股很大的力量在推著我們的身體。



空間也是這樣,類似無盡海洋。如果我們從宏觀來觀察,空間是“空”的,平坦的,結構唯一,平淡無奇,似乎一無所有。但如果調小觀測尺度,以微觀的角度來觀察,就會發現空間也是有結構的,越往微觀層面就越複雜,可謂暗流激盪。在微觀空間尺度,無盡的虛實粒子在翻騰,驟生又滅,就如同海浪的洶湧彭拜。可以說,空間就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場。

至於時間,它不是物質。以目前的結論看,發現時間只有一個箭頭(有一種黑洞模型,計算出黑洞內部可能存在閉合時空,但無法證實)。物理學家推測,時間的特性可能與熱力學的熵有關聯。熵是唯一不能反演的物理規律,和時間箭頭的單向性類似。


懷疑探索者


一,對時空的通俗解釋。

①數學上的時空,屬於測量技術範疇,與物質性毫無關係:既可用絕對時空參照系作為測量基準,也可用相對時空參照系作為測量基準,二者等效正確。例如:地面觀察者說火車在前行——等效於——火車觀察者說地面在退行。

②物理上的空間,充滿真空漩渦場,屬於物質範疇。例如:握住鐵欄杆,你只能觸及電子以外的真空場,可你確實抓住了鐵實體,說明真空場不是空空如也。

③物理上的時間,代表運動的進程,因為與質量無關,不是物質範疇。物質不滅定律說明:物質總量與時間無關。

二,技術參照系公理

命題:參照系是測量微漩渦狀態的技術性基準,它取決於測量儀的位置。有如下規定:

①當真空場逼近絕對真空,引力子進動極小逼近絕對無序,此空間的絕對真空≈絕對時空。

②任何語境的真空光速,皆以絕對時空為參照系,則規定座標原點O(x,y,z,t)=O(0,0,0,0)。

③當測量儀速度v≠0,參照系=相對時空,原點≠O(0,0,0,0),相對因子γ=1/√(1-v²/c²)。

④絕對時空與相對時空屬於測量技術範疇。不同的參照系,其不同物理參量可等價正確。但絕對時空參照系下的解析式是最簡潔的。

⑤基於絕對參照系的質量相當於引力勢能,即m↹mc²。電子質量9.1e-31kg↹0.51MeV。質子質量1.67e-27kg↹938MeV。

三,萬有引斥力公理

命題:費米子的熵增場與玻色子(暗物質)的熵減場總是相互抗衡。有如下規定:

①費米子質量,對應內在能密的漩渦場體積,即:m=Vρ=4.18R³ρ,R是自旋半徑。

②玻色子質量,對應內在能密的漩渦場體積,即:m'=V'ρ'=4.18R'³ρ'。R'是自旋半徑。

③在原子外空間,原子質量與外空間的玻色子總質量抗衡,即:R³ρ=R'³ρ'。此公式可推廣到天體,故稱萬有引斥力方程。

④按氫原子模型,質子引力場半徑R'=氫原子半徑5.3e-11cm,質子半徑r=2.1e-16m,有場徑比:η=R/r=2.5e5。

⑤因真空引力場集中在η區,可用η與公式R³ρ=R'³ρ'估算引力場最大半徑與平均能密。

四,真空漩渦場公理。

命題:宇宙空間的任何存在形式皆充滿真空漩渦場。有如下規定:

①真空場是大量微漩渦的梯度分佈。

②微漩渦是真空漩渦場的各種量子。

③微漩渦是光速自旋的各種橢球體。

④特低能密的微漩渦叫玻色子,用來傳遞費米子繞軌震盪的電磁輻射的熵增性的動能。

⑤最低能密或基態微漩渦叫引力子,用來傳遞費米子自旋震盪的熵減性的勢能。

⑥特高能密的微漩渦叫費米子,主要是中微子、電子、質子,用來構造原子與離子。

五,真空引力子公理

命題:宇宙背景微波輻射與基態真空漩渦場相對應,即引力子在2.725K的波長λ=7.35cm。有如下規定:

①引力子質量:m'=3kT/c² =1.26e-39kg。

②引力子勢能:Ep'=m'c²=1.13e-22J。

③引力子半徑:r'=λ/2π=1.17cm。

④引力子體積:V'=4.18r'³=6.7cm³。

⑤引力子質密:ρ'=m'/V'=1.9e-45kg/m³。

⑥引力子能密:σ'=Ep'/V'=1.7e-29J/m³。

六,估算地球外空間的真空場參量。

數學上地球引力場半徑R'→∞,但這沒有實際意義。可按萬有引斥力方程與η值,估算引力場的技術參量。

①場半徑:R'=ηR地=1.6e12m=16億km。

②場體積:V'=4.18R'³=1.7e37m³

③場平均質密:ρ'=M地/V'=3.5-13kg/m³。

④場平均能密:σ'=ρ'c²=3.15e4J/m³。

七,估算太陽外空間的真空場參量。

太陽系的半徑,誰也說不清。還是按萬有引斥力方程與η值估算吧。

①場半徑:R'=ηR日=1.7e14m=0.02光年。

②場體積:V'=4.18R'³=2.2e43m³,

③場平均質密:ρ'=M日/V'=9.1e-8kg/m³。

④場平均能密:σ'=ρ'c²=1.0e8J/m³。

八,估算銀洞外空間的真空場參量。

還是用萬有引斥力方程與η值,結合流行的銀河系尺寸,反推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質量,場密度視同地球引力場密度。

①場三軸半徑:a'=b'=5e16, c'=1e16m。

②場橢球體積:V'=4.18(a'b'c')=1e50m³。

③場平均密度:ρ'=ρ'地=3.5-13kg/m³,

④銀黑洞質量:M=V'ρ'≈1750萬個太陽。

綜上。空間問題的關鍵是:與萬有引力抗衡的真空引力場。數學處理的技巧是:把抽象的1個引力子,具體化1個體積子,進而可求引力場半徑R'與平均密度ρ'兩個技術參數。









物理新視野


宇宙是由物質、時間、空間共同組成的,構成了四維的宇宙,時間與空間是物質的兩個不同的屬性,時間與空間不會脫離於物質而單獨存在,意思就是說,時間與空間是我們描述物質的抽象概念,物質存在了,那麼時間與空間就必然存在,物質消失了,時空也就消失了。

可以把時間與空間看成是物質的自帶屬性,所以,題目中說,“宇宙是由空間與時間構成的”,顯然少說了一個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質”。

空間與時間不可以稱為物質(但現代理論認為,時間與空間也具有客觀存在的物質性),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時間與空間是描述物質的抽象概念,空間指的是上下左右前後,由長、寬、高的數值大小表現出來,時間則是描述物質變化運動的順序與持續性。

時間與空間誕生於奇點,討論奇點之前是沒有意義的,現今的物理學只能觸碰到奇點爆炸之後,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會對時間與空間有更深的認知。


科學船塢


"時空就是世界,物質只是時空中生出的物品",這是人類幼年時代的看法,所以把"宇宙"作為整個天體世界的的概念。隨著人類科學認識的進步,才逐漸發現宇宙時空中充滿各種各樣的物質。而運動変化著的物質實體,才是宇宙時空,真正的主人。而時空只不過是"主人"運動變化發展存在的場合、條件和表演的舞臺而已。人間創造研究的,所有的"態、維、一維到十維,形、體、距離、時間等等",都是物質主人在表演,我們"時空宇宙",可是全心全意地為"物質主人"服務的呀,永遠和主人同在,相依為命的!所以我們"時空"雖然空無,也是世界天體的代表!


惠元22


從大的方面物質有兩種解釋,一個是物理學上的物質概念,另一個是哲學上的物質概念。前者的物質概念又有兩種理解,第一種理解既廣義理解,物質包括宇宙空間中一切質量體的客觀存在,其中又包含著質量原體、物質與反物質三態。第二種理解既狹義理解,在狹義理解中物質僅指廣義理解中的物質而不包括質量原體和反物質。後者的物質概念,既哲學上的物質概念是指除了智能生物純粹思想活動以外的一切客觀存在。因此從這兩個大的方面上看,時空雖然不是物理學中的物質,但是它卻是哲學概念中的物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