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不是京津冀,也不是珠三角,長三角最有希望成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不是京津冀,也不是珠三角,長三角最有希望成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上海是長三角龍頭

世界級城市群不是自封的,是長期的經濟、科技、文化以及人口作為支撐的!

世界級城市群往往以1個以上特大城市為核心,由至少3個以上大城市為構成單元,具有高度同城化和一體化的城市群體。目前,公認的世界級城市群有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倫城市群和歐洲西北部城市群。

中國有哪個地區最有潛力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嗎?有,長三角!

為什麼是長三角?

不是京津冀,也不是珠三角,長三角最有希望成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滬蘇浙皖

中國一個地區能擁有三座大城市的不多,我們可以說北方的北京天津,但附近沒有第三個了。

我們也可以說廣東的廣州深圳和香港,但粵港澳大灣區是近年提出來的(香港作為特區難一體化和協調,這些都是客觀困難),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正式公佈這一地區的規劃綱要。

與前面兩個不同,長三角城市群不僅在數量上符合世界級城市群的要求,而且都是大陸城市,並且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與歷史淵源,躋身世界第六大世界級城市群的速度可能步伐會快些,條件更充分些。

長三角擁有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等超過三座以上大城市,當然還有無錫、寧波、溫州等中等城市,城市發展水平都較高,產業分工合理,城市建設也逐步走向一體化!

長三角城市群曾經以2.2%的國土面積、11%的人口,提供了18.5%的國內生產總值,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更為可貴的是各地抱成一團發展長三角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長三角區域在體制創新、開放道路以及發展模式的探索方面也初步成熟。

上海是龍頭,蘇浙是手,安徽是腳

不是京津冀,也不是珠三角,長三角最有希望成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安徽將承東啟西

要實現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構建第六大世界級城市群,可從以下幾大方面發力:

1,蘇浙皖三省則要各揚所長。國際上的都市圈、城市群在產業分佈上一般呈圈層狀有機組合。長三角應當對產業佈局進行精細化梳理,並定期發佈產業發展引導性研究報告,避免同質化競爭,推動形成強大的產業生態圈、價值鏈。

上海是金融、科技中心,蘇州是產業中心,杭州是互聯網現代服務業中心,南京新興產業和未來港口經濟會走強,無錫寧波工業實力雄厚……各個城市要發揮自己的特色,又要互相彌補不足,這樣才能集中合力,讓長三角向更高層級邁進。

而要走得快增長快空間大,還要看安徽。作為生力軍,安徽省所作的立足自身實際,當好長三角科技創新策源地、長三角產業發展生力軍、長三角對接“一帶一路”西大門、長三角能源供給大通道、長三角生態綠色後花園的表態,尤其值得期待。

如果把長三角城市群比作一個人,那上海是龍頭,蘇浙是手,安徽是腳!

2,一體化既要硬件也要軟件。基礎設施如路上交通、航運、以及通訊信息技術這些正在推進,這是共享資源。在認知層面上,編織一體化發展“同心圓”格外重要。各地應跳出一城一地的狹隘發展視野,實現整體協同、有機分工、合作發展。

2018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很成功

(編制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因為大家都都對一體化迫不及待感受到了世界以及其他城市群的競爭壓力。

此外,長三角地區的科教人才資源相對集中,但與世界級城市群相比依然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一問題應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得到關注和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