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跟風炒作殼股風險大

紅刊財經 特約作者 仲貴華

近日,上市公司金剛玻璃發佈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羅偉廣因違反其與中信證券的融資融券合同,未在規定時間償還負債,其融資融券賬戶將強制平倉。另外羅偉廣還持有金剛玻璃21287100股,佔公司總股本的9.86%,全部被司法凍結。昔日私募冠軍淪落到這步田地,真讓人唏噓不已。而就在今年2月,“私募猛人”辛宇的北京神州牧旗下的鴻運神州牧11號產品被清盤;兩年前兩屆私募冠軍黃平的廣州創勢翔投資,因踩雷欣泰電氣,旗下產品淨值大跌被迫陸續清盤,從此銷聲匿跡。這三人都是資本市場的老兵,有著多年的投資從業經驗,套用一句老生常談的話:“大風大浪都過來了,沒想到在陰溝裡翻了船”。分析這三人落到如今的窘境,無一例外都是栽在了炒作殼股上。

跟風炒作殼股風險大

炒殼時代已過

我國地域遼闊,企業眾多,各地企業上市的需求比較大。由於過去A股IPO發行制度的原因,一般公司上市週期比較長,如果遇到二級市場行情低迷,新股還會暫停IPO發行,造成企業IPO發行需求大,上市難度也大的局面。企業如果IPO上市不行,還有另外一條途徑,就是借殼上市。借殼上市簡單地說,就是通過資產注入已上市公司,並獲得已上市公司的控股權。另一方面,二級市場主營業務不佳,盈利能力差甚至ST的公司比比皆是,這些公司只有通過併購重組或被借殼上市,才能改善基本面,提升盈利。一般這些股票被稱為殼股。

過去二級市場經過借殼上市的股票一般會大幅上漲,參與其中的投資者獲利頗豐,殼股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殼股炒作之風以前頗為盛行,這種賺錢機會自然不會逃過精明的私募基金投資公司的慧眼,羅偉廣、黃平、辛宇等人由於較早參與殼股投資運作,自然賺得盆滿缽滿名利雙收。羅偉廣和黃平的主要手法就是買入二級市場的殼股,然後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注入自己收購來的資產,由於注入的資產相對優質,股票市值大幅增長,股價不斷走高獲利頗豐。辛宇則是通過買入多家上市公司殼股,但不尋求控制權,組成一個殼股組合,通過殼股組合降低風險獲取高收益。這些投資方法使他們的基金淨值不斷走高,也為他們贏得了私募冠軍的榮譽。

但隨著借殼上市的頻頻運作,不少弊病也開始顯現,例如:高溢價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引發財務風險;借殼上市後業績不達標甚至虧損;利用市值管理操縱股價等等,為此2016年9月份證監會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並規定借殼上市與IPO標準等同,與此同時監管層加強了對借殼上市的監管和審核。在借殼上市難度增加的同時,IPO上市常態化,優質企業IPO甚至可以走綠色通道,優質企業借殼上市的意願下降,二級市場殼股的價格開始下跌。這種情況下,他們的私募基金收益不斷下滑,也因違規運作受到了監管層的處罰。

跟風炒作殼股不可取

借殼上市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海外資本市場借殼上市的案例也層出不窮。筆者認為對借殼上市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借殼上市是對IPO上市的一種補充,只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可以借殼上市。三位私募基金經理非法進行資本運作和違規交易股票是今天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筆者曾經從事過證券中介工作,參與過一些殼股的運作,下面就殼股的投資談一些個人心得。

首先上市公司運營是否合法合規:1.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有沒有受到監管層的處罰,如果有,有沒有整改,沒有整改的不可能被借殼。整改後要有監管層的檢查驗收或回函。2.上市公司董、監、高人員沒有被處罰和汙點,能正常履行工作職責。3.上市公司的財務、內控、法務是否合規並且最近一年內沒有大的變更。4.上市公司最近一年內有沒有大的法律訴訟糾紛,有沒有法院的最終判決結果並已執行完畢。5.公司最好沒有有息負債、隱形負債和各類擔保。

還有其他的一些特定條件,例如:上市公司下屬子公司越少越好;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越少越好;上市公司業務簡單,有利於資產評估等等。

當然這只是借殼上市的最基本條件,至於上市公司是否在運作借殼上市,這些都是嚴格保密的。借殼上市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即便是專業投行人士也很難猜中哪個股票會借殼上市。至於盲目跟風炒作殼股則更不可取,殼股本身基本面平平甚至是ST股,如果成功借殼上市,股價確實能上漲,但如果上市公司沒有賣殼意願,或者借殼上市不成功,那股價就會大幅回落。昔日私募冠軍因為違法違規亂炒殼股被清盤甚至破產,值得我們每一個投資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