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感恩母校徵文┃母校是搖籃

感恩母校徵文┃母校是搖籃

坪塬學校,是一所坐落在偏遠鄉村,位於兩座大山夾角豁峴處、規模並不算大的鄉村民辦學校。然而,正是這所不起眼的民辦學校,在歷史的長河中哺育了成百上千的學子實現了人生夢想,幫助他(她)們走出了這塊貧窮落後的大山,踏上了人生的精彩征程。

坪塬學校就像母親手中的搖籃,呵護著她的每一個孩子,使他(她)們一天天長大成人,走向社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母校,也就不會有我的今天,是母校把我培養成才,圓了我的小夢想。也就是在那時,母校培養了我勤奮好學、不怕困難、堅強向上的性格,使我受用一生。也正是由於父老鄉親及母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才使得坪塬學校在家鄉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美麗畫卷,為家鄉樸實、堅毅、勤勞的傳統文化錦上添花而聞名鄉鄰。我為母校感到光榮和驕傲,母校永遠在我心中。

母校的教風和學風在鄉鄰里是很有名氣的。良好的校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樸實嚴謹的教風和好學上進的學風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激勵著母校師生奮發向上,乃至後來吸引了全區的教師前來觀摩和學習。而走上工作崗位的莘莘學子,更是懷揣對母校感恩的赤子之心。

追憶母校,不得不感謝昔日的老校長魏存智及開啟了家鄉教育的元老們,更有當初投勞建校的父輩及鄉親(建校之始,我的父親作為一位木工投身於建校的隊伍中)。在一窮二白的艱苦條件下,老校長帶領鄉親們起早貪黑,用最原始的工具和人力,彎腰抵足,揮灑一腔熱血和汗水,一把一把創建了母校,為我們修建了神聖的象牙塔。與現在孩子們的上學條件相比,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同我的父輩們相比,還是擁有了滿滿的幸福。要知道那時正是困哪時期,吃不飽、穿不暖,建築材料是鄉親們義務籌集,非常不易。

至今,我很感念那時的鄉親們,他們用寬廣的心胸無私奉獻,無怨無悔,不圖回報,只求為子孫築建一所潤澤心田、開啟智慧的學校,讓孩子們學有所成,走出大山,擁有美好人生。先輩們的奉獻精神實屬難得,感人至深。如今他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學有所成的學子走向天南海北,用在母校獲得的知識和智慧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抒寫人生的精彩篇章,是鄉親們的驕傲,也是母校的驕傲。

記得那時的上課鈴聲是用一拃(長度,約略五寸)多長的鐵棒敲打掛在一段木樁上的半截鐵軌發出的聲音。雖簡陋至極,但每當值周老師鐺——鐺鐺地敲響那渾厚悅耳的鐘聲時,韻律悠長、節奏舒緩的聲音就會飛進學生們的心靈裡,而裊繞的餘音,則像燕子般穿越溝壑田野、飛過丘陵峁梁,似乎在向父輩們報告:“放心吧!孩子們上課了,您就安心地勞動,孩子們一定會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您給予他(她)的呵護和關愛!”那至簡至樸的鐘聲永遠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裡,迴盪在我的腦海中。

我家到學校要翻過一座大山,來回步行約需一小時,因此,上學路也是背書的好時間。正因為在上學路上背書,倒是忘了走路的睏乏,上山下坡,不知不覺間就到了學校,而老師佈置的背誦知識點也記會了。那時,課堂上老師要求每個學生做筆記,特別是語文課,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知識要點都要求記會,而我的古文和詩詞大多都是在上學路上背會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所學校育一方人。母校從創建起,就像一個出生的孩子,一天天長大,一年年夯實,並承載著“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根本宗旨,在歷史的時光中堅守它“教書育人”的使命,並出色地完成時代所賦予的艱鉅任務。

而今,由於時代的變革和諸多原因,母校不再設置初中,僅留小學。逝者已逝,但願小學不忘初心,能繼續承載著先輩們建校之初的夢想,不辜負了他們的心血,承載他們當初的期望,肩負育人使命,傳承鄉村文化,弘揚家鄉辦學興教的良好風尚。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母校往事,時叩心扉。每當想起在母校的時光,我會拿出珍藏已久的那個三十週年校紀念包,心中就會油然而生懷舊和敬畏之情,教室後面那婆娑挺拔的楊樹,穿插在楊樹之間背書的身影以及迴盪在空谷中的朗朗書聲……是啊,母校曾經是輝煌的!有很多事、很多人、很多物都值得令人回憶。其實,回憶不只是為了想起過去的人事物,而是為了忘卻的紀念,這紀念將會長存於接受過母校教誨的學子心中,永不湮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