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最近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集中爆雷的現象?

財道


自6月唐小僧“爆雷”後,至今已有超過一百家P2P平臺相繼爆雷。尤其是7月P2P平臺“爆雷潮”的延續,更有四家交易規模“百億級”的P2P平臺停業:錢爸爸(累計交易金額300億元)、牛板金(累計交易金額390億)、銀票網(累計交易金額140億元)、投融家(累計交易金額103億元)。

據統計顯示,今年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達80家,7月初至今,出事的P2P平臺總數已超30家。

儘管今年6月,P2P網貸歷史累計成交額已突破7萬億元。但伴隨著短短兩個月,超過百家P2P平臺集體演繹的“爆雷血淚史”,或將以成百上千萬投資人血本無歸為結局。

那麼,到底什麼原因導致這次P2P平臺集中“爆雷”呢?

從問題平臺來看,主要分為:“自身經營困難或違規經營”、“受行業流動性緊張波及”兩類。爆雷平臺中,大多為民營系平臺。

近期,國內資本市場“錢荒”問題突出,不少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對資本持謹慎態度,資本市場資金流動程度降低,甚至出現了投資人撤資的情況。對於P2P平臺而言,資金“斷流”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而P2P行業平臺有上千家,彼此差異巨大,風險承受能力參差不齊。加之一些“百億資金平臺”的爆雷給投資人造成的恐慌,越來越多的中小投資者撤資逃離市場,對於資金緊張的平臺而言,無法如期兌付帶來的後果就是走向“毀滅”。

此外,在網貸平臺中,底層資產逾期嚴重,難以變現,平臺承擔著巨大的剛兌壓力,資金缺口一時難以覆蓋,出現了逾期兌付和提現困難的情況。市場是需要流動性的。只有不斷讓資金流動起來,整個市場才能盤活。


AI財經社


其實現在的理財環境就是如此,大家存錢買不起大城市的房子,小城市的房子買了不一定住得上,於是只能去買p2p,但是殊不知充滿了套路,來看看幾個朋友經歷:

網友阿ben:

2012年大學畢業,在一個三四線城市上班,有一個美麗可人的妻子,前年又有了一個可愛漂亮的女兒,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自己在工作中也一直努力,從基層業務員做到了城市負責人,我是個很感恩的人,我想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奮鬥目標。

平時工作之外我會做一些理財,因為每個月我都會把工資交給老婆打理,自己身上也沒多少錢,後來意外之中發現了一個唐小僧理財平臺,就一直會自己理財多給家裡掙點生活費,可是前段時間突然爆雷,裡面有10萬餘額取不出來,自己一下子慌了,10萬可是我們小城市一年多的工資收入啊,我不敢告訴老婆,更不敢去和年邁的父母去說,自己心裡真的很慌,本來還計劃今年努力一下,下半年買車,可以帶著老婆女兒一起自駕遊,現在我把一輛車的錢都賠進去了。

心裡真的好難受,我不知道這個窟窿怎麼補,工資還要繼續交給老婆打理,完全沒有別的收入去補,可是我真的不想讓家裡人擔心,我想的只想讓家人更幸福,更開心,不想讓他們因為我有煩惱,千不該萬不該去碰這些理財,真的好難受,晚上睡覺都會突然驚醒,現在就想找個人聊聊,生活還要繼續,只是金額太大,真的好恐慌,不知道這個跟頭什麼時候可以恢復。


阿毛:

我一哥們,家裡p2p剛爆了雷,損失1000多萬,而且家裡剛把所有東西都變現,準備明年去北京買房,6家p2p全都爆了,6月18日到7月8日。最慘的是他家人還有一個癌症病人,每月吃藥4萬多,手裡就不到1萬塊錢了,我哥們明年留學的費用還是收回來的外債來的…


斯奇:

前兩天一個朋友投的多多理財跑路了,20多萬估計打水漂了。

今天又聽說深圳的 錢爸爸 也跑路了。

今年6月份以來,據說已經跑路超過80家P2P。

P2P行業現在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估計很多人投在還沒跑路的平臺都要爭著提現出來,會不會造成更大的跑路效應。

我跟女票目前都分別投在兩家做供應鏈的P2P平臺,聽說還稍微安全一些,加起來投了也有幾萬塊,還有一兩個月才到期,現在慌得一筆。


嘟嘟:

我同學在聯璧投了好幾w,這幾天人穩得一批,該玩玩該睡睡,我說你不難受的嘛,要是我我得兩三天回不來神來。

他看都沒看完一眼(在吃雞中回了句,這點膽子都沒有,那你還是玩餘額寶吧。


小b:

五年前玩網貸,一年不到雷了兩個平臺一半本金,呵呵,還有個是所謂的前十大平臺,就當理財教育課學費了。


理財需謹慎才是守護財富的真理。


蒙歌先生


我個人看法,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幾乎所有的P2P都會面臨著風險。


我們知道,P2P說白了就是民間融資,民間融資是民間財富的流動過程。如果各行各業發展紅火,大家都賺錢,(也就意味著在平臺上的借錢的人都賺錢),那麼這個財富會增值,形成正向的流動。而當經濟失速,財富流動受阻或者消耗時,(也就是大量不良標的出現時),那麼平臺上投資人將會越來越少。投資人越少,依靠投資人生存的P2P平臺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於是,為了生存,一些P2P平臺不得不走上“自融”之路。所謂“自融”,就是在平臺上發佈的融資標的,事實上是平臺公司自己各關聯公司,對投資人還本付息的實際上就是P2P平臺自身。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吸引投資人,另一方面平臺公司也可以利用投資人的錢賺錢。事實上,自融也為平臺公司自身帶來了極大的風險。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凡是跑路的P2P平臺,無一不是涉及自融。否則按照P2P的運做作原理,平臺本來就不承擔償付責任,跑路幹嘛?所以,我們可以把爆雷的P2P分為兩類:一類就是為了騙錢而自融;一類是為了生存而自融。

我們知道在經濟上行期,使用槓桿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而在經濟下行期使用槓桿則會虧到血本無歸。看上去P2P爆雷是自身不規範運作的結果,但實際是經濟發展狀況的反應。

因此,未來P2P還會繼續爆雷。究其原因,不在於P2P這個模式本身,而在於其生存的環境變了。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近期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原定於今年 6 月底完成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仍將繼續。


其背後,國家對於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根據上述會議,除 P2P 之外的包括互聯網資管、互聯網保險、互聯網外匯交易等其他互金業態仍按原計劃於今年 6 月底前將存量風險化解至零。

P2P 網貸清理整頓延長至明年 6 月份。據悉,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了下一階段深入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工作方案,其中將劃定重點任務,一方面繼續紮實清理整頓,聚焦風險突出領域,有序加速化解存量風險,堅決遏制增量風險;另一方面研究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長效機制建設,進一步強化監管制度的支撐。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上述會議上強調,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進入最後攻堅階段,在整治的方法上要明確政策界限、聚焦工作重點、完善整治方式、強化整治力度。要對互聯網金融領域風險保持高壓態勢,防止違法違規金融活動捲土重來。


互金領域風險水平大幅下降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自 2016 年 4 月啟動,人民銀行會同中央其他 16 個部委以及各地方人民政府,紮實推進專項整治。由於互聯網金融跨區域、跨領域特徵明顯,單個部門、單個地區都無法獨立應對,專項整治建立了中央和地方“雙牽頭”的工作機制。專項整治以來,在各部門、各地的監管高壓下,大量機構退出互聯網金融活動,存量機構違法違規業務規模明顯壓降。截至 2018 年 5 月末,各地尚在運營的從業機構 2902 家,專項整治以來共有 5074 家從業機構退出;不合規業務規模壓降 4265 億元。


在打擊互聯網金融違法犯罪活動方面,專項整治以來各地公安機關共立案 1390 起,成功破獲一批重特大案件,對非法金融活動形成了有效震懾。在新領域亂象方面,去年央行果斷出手清理取締新冒頭的虛擬貨幣市場亂象,國內 88 家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和 85 家 ICO 平臺全部實現無風險退出,持續管控相關活動變種風險,在國際上引領了虛擬貨幣監管取向。目前人民幣比特幣交易全球佔比不足 5%。去年下半年,“現金貸”亂象引發關注,央行將其納入整治範圍,“現金貸”行業成交量持續下降,非法放貸、畸高利率、暴力催收等問題明顯減少,網絡小貸公司的槓桿水平正在逐步壓降。另外,央行主動監測發現大量涉嫌非法從事外匯交易的平臺並開展整治,封堵境外違規網站 330家,關閉境內網站 48 家。


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規則不斷健全,監管空白有所彌補。除 P2P 網貸平臺被明確定位信息中介外,經營互聯網資產管理業務被要求持牌,互聯網平臺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發售資管產品被叫停。此外,監管對交叉嵌套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進行定性和處置,建立第三方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制度,推進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百行徵信等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常態化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機制及平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不斷加強自律機制建設;


消費者教育持續加強。長效監管機制建立仍待探索上述會議強調,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進入最後攻堅階段,在整治的方法上要明確政策界限、聚焦工作重點、完善整治方式、強化整治力度,同時也要先行先試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其中,在政策界限方面,“互聯網資管、互聯網保險等政策界限標準非常清晰,有牌照才能做,沒牌照就是非法。”潘功勝在上述會議上表示。在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方面,會議強調繼續堅持持牌經營,機構准入方面應對資本金、股東資質、高管資質、公司治理等都作出明確要求。

不久前,潘功勝帶隊赴公安部,雙方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打擊地下錢莊及非法外匯交易平臺等有關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交換了意見。互聯網金融領域是金融創新的前沿,但其中既有利用信息科技發展普惠金融、便民金融的真創新,也有偏離實體經濟需要、規避監管、甚至以創新為名行違法之實的偽創新。監管方面表示,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持規範與發展並舉,對於合法守規、有益於實體經濟和宏觀調控的創新,通過立規矩促發展;對於實質從事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活動的偽創新,及時糾偏,堅決打擊,切實促進互聯網技術發揮作用,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我是家族財富密碼高級研究員張仲,歡迎關注


家族財富密碼


我認為近期P2P行業發生的爆雷潮,對於諸多消費者而言,的確是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這也提醒我們投資需謹慎,需要認真辨別平臺真偽,切莫被高收益的虛假面具所矇蔽,進行衝動投資。

但對於整個互金行業而言,此輪P2P行業上演的大崩盤戲碼,倒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以此為戒,其也或將助推整個行業更快的朝著更為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宣告著劣幣驅逐良幣時代的結束。

此輪P2P大崩盤,從事實來說是將此前那些打著各類幌子進行渾水摸魚者踢了出去,事實上其所遵循的依舊是互金行業“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發展路徑,分析這些爆雷的P2P平臺,能夠發現的是他們絕大多數只不過是披著P2P的外衣,其並非是真正的P2P平臺。

誠如新華社所言:這些爆雷的平臺都有著一些共性——平臺自融、發放假標劣標、缺乏自主造血能力……。一些平臺缺乏可靠的“發標項目”,就將投資者資金和自身關聯公司相匹配,讓投資者承擔經營投資“雙風險”;一些平臺尚未建立自主信用審核體系,對於借款人還款能力把關不嚴,致使延期兌付情況嚴重;一些平臺借“0元購”概念大搞網絡傳銷,長期將短期借款資金與長期投資資產錯配,甚至壘起“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在P2P行業的強監管時代下,上述問題平臺必然面臨淘汰出局的最終結果。

而真正的P2P平臺,事實上平臺只充當中介角色,並不直接接觸投資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其所服務的也是巨大而穩定的小額分散資金供需市場,並且這些平臺自身都有著良好的風控能力,對於監管合規更是採取積極擁抱態度。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此輪P2P大崩盤,也或將助推監管部門加速制定出互金行業細則,讓互金行業更快的邁入監管細化和具體化階段,而這對於塑造一個更具監管力度,運行更為透明、用戶權益更具保障的互金行業而言,事實上是大有裨益。

在此之前,其實監管部門就發佈了諸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關於做好P2P 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等,規定了P2P平臺不能觸碰的業務紅線、信息披露要求、平臺備案制度等,一步步的引導、規範著P2P平臺從野蠻生長進入合規階段。

當下,相關監管部門再次釋放出了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強監管信號。6月,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陸家嘴論壇上專門提到非法集資的風險;7月9日,在央行會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召開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上,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指出:“互聯網金融風險是金融風險的重要方面,要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

而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加強監管,事實上這也正與大家在當時對備案延期時的預判一樣:未來行業的監管只會越來越嚴格,越來越細化和具體化,投機主義者的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狹窄。

從各行各業來看,監管加強,細則出爐,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監督制度體系,都是這個行業從野蠻生長的無序時代走向規範競爭的有序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而在有序時代,對於那些腳踏實地的互金平臺而言,顯然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消息,在強監管的保護下,他們可以真正的開展業務佈局、服務、技術的實力競爭,為國家“普惠金融”戰略持續賦能。


鄰章


朋友們好,目前一些民間理財,互聯網平臺頻頻資金爆裂跑路,給投資人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很明確的講,之所以集中出現暴雷跑路的情形,下面八點原因分不開!

下面和朋友們一起分析:

一是,網絡投資平臺發展迅速,法規尚不健全,監管上有漏洞!

第二,網絡平臺投資隨意性大!缺乏嚴格細緻的規章制度,以及風險評估體系!

第三,部分平臺,自投自融,資金池,加大了風險!

第四,部分投資理財平臺內部管理缺乏專業人才!往往一言堂!

第五,最近金融監管嚴格,使一些長期隱蔽的問題得以充分暴露!

第六,目前市面資金吃緊!流動性緊張!大眾投資心理趨於謹慎!

第七,信用制度建設亟待加強和完善!我們看到許多平臺的投資理財資金有去無回!是資金成本和風險大大增加!

第八,其它!


理財迦


借貸寶為什麼下架“刑事報案”功能

據有心用戶反饋借貸寶於2018年3月末悄無聲息將“刑事報案”功能下架,其實對於借貸寶這樣的做派早有耳聞,不過這一次這樣的行為裡蘊含著大量的信息,下面我們來扒一扒。

2015年8月借貸寶上線推廣聲勢浩大,筆者相信是下了血本,但好日子掐指算算不足10月。據內部流出的消息稱截至2017年8月份有300萬筆左右借款逾期,逾期本金百億左右,逾期的借款人30萬人左右。用戶群魚龍混雜,目前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的數據顯示有超百起與借貸寶關聯的刑事案件,筆者相信接下來的日子數據會持續增加。

不難發現自2017年初借貸寶已經告別往日的高調,採用“鴕鳥”策略來回避自己的風險。能不公佈的一定不公佈,能迴避的一定迴避,強制要求公佈、面對的也是一拖再拖。可見借貸寶是一家嗅覺非常靈敏的公司,意識到牽連刑事案件若是持續增加,難免會殃及自身,索性下架“刑事報案”功能。

下面奉送借貸寶受害用戶兩個維權要點:

一、依據《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向平臺提出民事賠償請求;

二、部分刑案被告賬面顯示借入額度與實際所得相差甚大,差額部分的資金去了哪裡?借貸寶心知肚明,被告涉案違法所得在刑案處理中是必須要做退贓處理的。筆者目前追蹤瞭解到的幾起正在偵辦的刑事案件中,其中某嫌疑人賬面顯示非法所得270萬元人民幣,實際淨得150萬元人民幣左右,差額120萬元人民幣去了哪裡?涉刑案的借款人可以委託律師圍繞此項舉證,進行積極退贓,爭取寬大處理。

基於以上兩點,平臺下架“刑事報案”功能的意圖非常明確,引導用戶走民事訴訟途徑,淡化自身可能涉嫌的違法違規行為。

送寶哥一段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發現問題宜疏不宜堵。

送用戶一段話:拿起法律武器,合法維護自身權益。

送迷途“借款人”一段話:自首是唯一出路,不僅解脫自己,更是給出借人一個相對完美的交代。


王成勇


連鎖問題,如果說是最近有些事情激發導致了集中爆雷,那麼應該是股市暴跌。股市前段時間暴跌確實跌太狠,本來大部分情況下,股票質押不會那麼極端,都有一倍左右的安全墊,好像一個月前就有四五百家上市公司觸及質押平倉線,開始還要求補質押,後來乾脆行政要求不許平倉了。。

怎麼辦?要不先停牌,要不趕緊增加保證金或者補充質押,不過國內企業的槓桿率一向高,在現在槓桿繃緊的情況下,不太有可能有太大空間補充質押了。

這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們,有的是互金平臺的所有人,有的是互金平臺的借款人,可能也有少數互金平臺的投資者,總而言之,肯定無法向互金平臺輸入更多的資金,大概率還得撤資或者抽調,導致本來互金平臺可以借新還舊的,結果資金鍊直接繃斷。

倒一家就倒十家,這種倒閉的口碑很差,很容易形成連鎖反應,這才是前段時間爆雷這麼嚴重的根本原因。


程蟬


08年的四萬億救市計劃(當然不可否認其功勞),讓市場上突然多了很多現金,也造成了很多的泡沫。這些錢用來幹嘛?炒房、炒股、放貸、創業、消費、娛樂……錢多了隨之而來的是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時間久了,大家收入增長的速度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很多人自然會尋求工資以外的其他方式來保持資產穩定。

有需求必有供應,有貪必有局。只要可預期的利潤足夠高,一定會有人鋌而走險,即使局外人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妖氣,局內人依然自欺欺人無路可退,一如A股和傳銷,總以為自己不是最後一批韭菜。

另外,實體經濟市場蕭條,做企業越來越難,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處於虧本、倒閉的邊緣,急需現金救市。在銀行貸款審批趨緊的趨勢下,自然專項民間的借貸公司或者高利貸。

既然市場巨大,利潤足夠可觀,自然會滋生各種借貸平臺,同時也會滋生打著借貸名義沉澱資金池的平臺,如上,不贅述。

相較於十年前的市場,P2P是一個新生事物。現代社會的奇妙之處也在於,每天都有很多新生事物誕生。很多人,包括立法者、執法者在新生事物剛出現時,大家都搞不懂,因為之前根本沒有。所以監管、立法滯後都在情理之中(法律本身具有滯後屬性)。當大量的平臺資金鍊斷裂、投資人跑路、投資者血本無歸的時候,政府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伸手去監管,於是出現了2017年的專項整治。年中的P2P集中爆雷其實問題積累到爆發點之後開始炸裂的一個信號。並且我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

額外談一個有趣的現象。

前段時間參加一個互聯網非法集資犯罪實務講座,廣州互聯網金融辦主任談到廣州對於互金領域的監管是非常嚴格的,已經暫停了“金融”字樣註冊(名稱與範圍),針對P2P、股權眾籌、互聯網資產監管、ico、互聯網外匯平臺,第三方支付,互聯網保險、互聯網小貸實行重點整治,於是很多企業跑到深圳去註冊。

所以不難解釋為何近期p2p爆雷,廣州幾乎沒有受到影響(零星一點),爆雷平臺數量杭州居首,與其互聯網產業發達、監管力度不同不無關係。

還有一點我覺得也有一定的關係,廣州人普遍比較務實,對於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往往躲得比較遠。


胡丹律師


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種新的形式出現,是社會經濟與人們的金融意識和移動支付手段,網絡平臺等現階段綜合情況,給P2P提供了生存的空間。國家也給予了支持,國家也相應的提出資金監管的要求,但是能夠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監管確實是無法實現的,就是資金用到需要客戶的項目上,也未必就沒有風險。

P2P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種方式,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特別是經濟處於下行期,盈利就更存在著不確定性。同時作為金融業的經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行業,特別是對於客戶項目的判斷以及項目運行中的監督平臺也是無法控制的。加上平臺經營本身的經營費用人員管理,平臺技術支持後臺服務與監督也是一種複雜的情況。這樣就要求平臺管理至少需要項目管理與預測的知識,金融知識,互聯網技術支持,還有平臺內部架構設計與風險控制與監督。

往往能夠做到以上四個方面的經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投資者慎重選擇P2P平臺是要認真研究的。至少從資產配置上需要嚴格的劃分,平臺投資的風險需要高級別的投資。家庭投資比例不能超過10%最大風控值不能超過家庭資產15%.這是對於家庭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係數。相信大家一定從許多平臺跑路的信息中,瞭解到平臺風險的嚴重性,越是經濟處於下行期,風險就會越大。理性看待無設計家庭資產優化是對於一個人和家庭理財水平的重要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