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中國多家醫院引入IBM沃森人工智能“腫瘤醫生”,10幾秒出方案

患者偏好找老資歷醫生看病,是因為其臨床經驗豐富。但人腦記憶力畢竟有限,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到底有哪些,對應解決方案是什麼,有哪些數據支撐,醫生有時候也需要翻閱資料查驗。——人工智能“腫瘤醫生”優勢在於,可以提供大量的共享數據作為診斷的數據支撐。

12月12日,四川省人民醫院,IBM開發的人工智能“腫瘤醫生”——“沃森”腫瘤解決方案正式落地該院!

醫生在系統中輸入患者的個人信息和癌症分期、局部復發、化療方案、病理分期、癌症轉移等多項具體情況,十幾秒後便給出了腫瘤治療方案,包括推薦方案、考慮方案和不推薦方案(chinameditour)。

中國多家醫院引入IBM沃森人工智能“腫瘤醫生”,10幾秒出方案

不是傳統意義的醫療“機器人”

據悉,“沃森”自2011開始接受全球頂級癌症中心——美國紀念斯隆凱瑟琳癌症中心(MSKCC)訓練,目前已儲存超過300種醫學專業期刊、250種以上的醫學書籍、1500萬頁的論文研究數據,並結合了NCCN治療指南,可為醫生提供循證的、個性化的、有優先順序的治療方案建議,協助腫瘤醫生和臨床團隊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確定治療方案。

目前,“沃森”可提供覆蓋乳腺癌、肺癌、直腸癌、結腸癌、胃癌、宮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膀胱癌9類癌種的精準治療方案,給出的方案和世界頂級專家的方案高達90%以上符合度。

中國多家醫院引入IBM沃森人工智能“腫瘤醫生”,10幾秒出方案

此外,腫瘤患者通常一次只能得到一個科室的專家建議,病情相對複雜的患者為了得到更加綜合全面的評估往往需要輾轉多個科室或多家醫院。

而‘沃森’會診中心,就是一次性將內科、外科、放療科等相關科室請到一起,基於患者的病情與進展情況為患者提供綜合性、規範化且精準的治療方案,減少患者因治療所走的冤枉路和花費的冤枉錢(chinameditour)。

它在每一種建議後面還註明了出處和依據,並按照可信度的大小順序排列,供治療醫生參考。當醫生選定了某一種治療方案之後,它還會給出採用此方案的生存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相關信息,幫助醫生總體評估該方案的療效與風險。

“沃森”腫瘤醫生在中國

去年12月26日,浙江省中醫院聯合思創醫惠、杭州認知三方共同宣佈成立沃森聯合會診中心,三方將長期合作,這是自IBM 沃森腫瘤系統引入中國以來,首家正式宣佈對外提供服務的沃森聯合會診中心,意味著中國醫療行業將開啟一個新型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時代。

中國多家醫院引入IBM沃森人工智能“腫瘤醫生”,10幾秒出方案

隨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陸續引入。至此,沃森已在全球14個國家落地,我國目前有8省14市17家三甲醫院(集團)引入沃森。

“沃森”準確度如此之高,是否可以取代醫生?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每位患者存在個體差異,文化差異、家庭差異、情緒差異,“沃森”並不能取代現實中醫生在臨床和患者的溝通交流(chinameditour)。

相比“沃森”的“冷酷無情”和“恪盡職守”,醫生則是有溫度、有熱情、有交流的,二者有機結合可以幫助醫生成為“超級醫生”,為患者帶來更好更優的治療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