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2018食藥安全走基層⑪|一碗螺螄粉 一座柳州城

2018食藥安全走基層⑪|一碗螺螄粉 一座柳州城

2018食藥安全走基層⑪|一碗螺螄粉 一座柳州城

兩萬年前,廣西柳州人就懂得用工具敲開螺螄殼剝肉,柳州白蓮洞人遺址、大龍潭鯉魚嘴遺址等可以作證。

兩千年前,秦朝大軍南下,因水土不服發明的米粉出現在南方市肆。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圖為兩萬年前柳州人用工具敲開螺螄殼剝肉的復原場景。

然而,螺螄與米粉相遇相知,卻等待了兩千年。冥冥之中它們成為天作之合,是在30年前。3年前,它們忽如燎原之火,從柳州燒到全國,從中國燃到世界。

互聯互通時代,一碗螺螄粉,一座柳州城,兩者之間會發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這是一組張力十足的數字

20世紀80年代,現煮即食的螺螄粉第一次出現在柳州。其後,嗜螺螄嗜米粉的柳州人視其為“柳州第一吃”。直至2014年10月28日,第一家預包裝螺螄粉生產企業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螺螄粉進入“起跑即騰飛”模式。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今年5月17日,柳州市委副書記梁旭輝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螺螄粉產業產值從2014年之前的一無所有,到2015年達5億元,2016年達10多億元,2017年達30多億元。

柳州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柳州螺螄粉產業升級發展實施方案,預計2022年產值將達到100億元,配套及衍生產業產值將達到100億元,產品將暢銷全球。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柳州第一吃”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一日三餐、30年沒走出巷口的螺螄粉,幾乎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並出口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和地區。這座以“紫荊花之城”著稱的山水城市,以“全國汽車產業示範基地”著稱的工業化城市,被一碗螺螄粉搶走了風頭。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風頭始於2012年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據柳城縣食品藥品監管局稽查大隊執法人員介紹,葉亞亮是柳城縣沙埔鎮古仁村的普通農戶,種有20畝竹林,以賣酸筍為生。

酸筍由竹筍在瓦缸中醃製發酵而來,其散發的獨特臭味,是螺螄粉的靈魂,讓所有吃過螺螄粉的人們銘記在心。中國美食,因“臭”而出名的,有臭豆腐、臭鱖魚、臭莧菜梗等,都是美食者的摯愛。

葉亞亮的酸筍因“臭”而結緣《舌尖上的中國》,使其大“火”,也因此得到了柳城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2012年6月,亞亮酸筍正式建廠,柳城縣邀請四川大學專家,對酸筍的泡製、保存、切割等進行指導。2013年5月,柳城縣給予資金支持,使其規模不斷擴大。目前,亞亮酸筍市場佔有份額覆蓋全縣,並供應全國實體門店50家,淘寶代銷店1家,預包裝螺螄粉企業1家,年收入230萬元,利潤40萬元。葉亞亮發家致富的同時,回饋社會,努力帶動貧困村民致富。

亞亮酸筍的發展歷程,正是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的縮影。螺螄粉就像黏合劑,把柳州一二三產業融合到一起,併為其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通道。

一碗螺螄粉,火辣著一座柳州城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這是一座嚴愛相濟的城市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無人機在低空盤旋。遠處,柳州市食品藥品稽查支隊隊員正在遙控指揮。

這裡不是拍攝現場,而是2017年的一次螺螄粉專項整治行動。

腐竹,是螺螄粉的配菜之一。在熱油烈焰中翻個跟頭,酥香中夾雜著“嘎嘣嘎嘣”的聲音,成為螺螄粉豐富味覺中不可或缺的“脆”。螺螄粉生產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刺激了不法分子的“致富”慾望,有人便打起配料腐竹的主意。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在蒼蠅飛舞、汙水橫流的晾曬環境中,腐竹的質量安全難以保證。“可黑窩點的警惕性非常高,我們很難進入現場獲取證據”。喜歡攝影的柳州市食藥監局黨組成員、市食安辦專職副主任黃培昌想到了無人機。在無人機的輔助下,柳州市破獲了涉及腐竹、地溝油等食品安全案件,並連續兩年保持嚴打態勢,螺螄粉生產企業由最初的82家,減少到48家。為了防止企業“空心化”而影響螺螄粉質量,柳州市食藥監局還規定,螺螄粉企業不得外購配料包,必須自行生產。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圖為腐竹配料包的規範生產流程

針對往年有的縣區局行政處罰相對偏輕而導致企業整改流於形式的問題,2017年,柳州市食藥監局要求,將所有存在嚴重問題以及抽檢不合格的企業全部交由柳州市食藥稽查支隊立案處理。當年,就有22家企業被處以5萬元以上罰款,單個企業最高罰款額達6萬元。黃培昌說:“嚴格執法、公平執法,就是對誠信經營企業的最好回報。”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罰款不是目的,思想意識上重視食品安全才是根本。為了使企業深刻認識到食品安全與企業生命線的關係,柳州市食藥監局將螺螄粉生產企業的抽檢信息和案件處罰信息全部公開,官網、微信、媒體,一個都不能少。被曝光企業的市場銷量、口碑受到較大影響,“通過這種社會共治,倒逼企業必須重視產品質量。”黃培昌說。

隨著柳州螺螄粉名聲越來越響,媒體也熱衷報道柳州螺螄粉。但是,個別媒體誇大其詞,一定程度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為此,柳州市食藥監局通過召開媒體約見會、參加網絡媒體會客廳、發佈專題信息公告等方式,引導媒體實事求是地進行報道,為柳州螺螄粉營造健康發展氛圍。

一碗螺螄粉,規制著一座柳州城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這是一個互聯互通的時代

5月19日早上,柳南區太陽村鎮山灣村靜謐安寧,一座座俊秀的山峰兀立於遠方。水塘如鏡,茂林修竹,紅色的美人蕉、紫色的三角梅在田埂盛開。套養在320畝稻田裡的螺螄,靜靜地躺在水底。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圖為柳南區螺螄養殖示範基地

“到2018年年底,套養面積將達到1000畝。螺螄的一生都是趴在水裡,不會主動出擊。它喜歡氧氣、怕高溫,附近必須要有可降溫的水源,比如,井水、汶水。”柳南區水產畜牧獸醫局高級工程師羅勇勝向記者講述螺螄習性。這裡是螺螄養殖示範基地,不遠處,是柳州市蔬菜副食品總公司綠都生態示範園,種植著螺螄粉配料用的豆角等。今年4月,這裡剛剛獲批成為柳州市螺螄粉小鎮,集生產加工、原材料供應、田園休閒體驗、現代農業等於一體。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綠都生態示範園

螺螄粉原料

種養殖復原場景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據太陽村鎮黨委副書記蒙瀟介紹,2017年3月,鎮政府在四合村投入了第一批“種螺”12畝,作為扶貧項目,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當地農民隨後加入稻(藕)田套養的大軍。隨著螺螄粉產業的發展,當地準備將稻(藕)田套養面積推廣到一萬畝以上,其經濟效益遠遠高於農作物種植。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在柳州,時刻能感受到一二三產業與螺螄粉之間“互聯互通”模式。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2017年,柳州螺螄粉的地方標準出臺,將螺螄粉從國家標準的“其他方便食品”劃歸為“其他食品”。如果按照“其他方便食品”的審查要求,只檢測米粉,不檢測配料。有了地方標準,配料有了明確的工藝要求,螺螄粉有了更安全的保障。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圖為柳州螺螄粉檢驗檢測中心舉行揭牌儀式,柳州市委副書記梁旭輝(右三)、副市長盧柳屏(左三)等領導出席。

今年2月11日,“柳州螺螄粉檢驗檢測中心”掛牌成立,也填補了螺螄粉不檢測配料的空白,中心主任劉永逸說:“力爭在2020年底,打造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它將為螺螄粉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圖為魚峰區工業園,這裡雲集螺螄粉生產企業。

5月17日,在魚峰區工業園區的“嘻螺會”螺螄粉企業生產車間,螺螄40斤、大骨30斤、雞架30斤,加上沙姜、八角、百合、香果、桂皮等近20種香料熬製的螺螄湯,散發著鮮香的氣息,“每一鍋都是標準化熬製,至少5小時以上。”企業負責人介紹道。

螺螄湯鍋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來自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的柳州螺螄粉店鋪達10224家,日均銷量超過80萬包,全國實體店鋪超過8000家,出口創匯30多萬美元,入選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螺螄粉成為“網紅”。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今年春天的一天,遠在澳大利亞留學的柳州人黃佳激動地對著手機屏幕另一端的親人大哭,“媽媽,我在超市買到螺螄粉了!”一碗螺螄粉,承包了柳州人所有的鄉愁。這鄉愁,浸著螺螄湯的鮮爽,吸著酸筍的脆臭,蘸著紅色辣椒油的香辣,鑽進綠色空心菜裡,一“嗦”而忘愁(方言,吃米粉是“嗦粉”),不知他鄉是何鄉。

“我們打造的就是留得下味道、守得住安全、品得出文化、寄得走鄉愁的柳州螺螄粉。”梁旭輝鄭重地說。

一碗螺螄粉,寄出了一座柳州城

2018食药安全走基层⑪|一碗螺蛳粉 一座柳州城

文、圖 /《中國醫藥報》記者 王曉冬

統籌策劃:劉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