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對外貿易重頭戲:撬動服務出口貿易市場量能

對外貿易重頭戲:撬動服務出口貿易市場量能

強化服務貿易尤其是服務出口貿易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工作的重頭戲。相關政策要聚焦做大國內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類服務業的體量,強化服務出口的支撐力與供給力;延展服務出口的長板,彌補服務出口的短板;有目的地及時調配服務出口市場;做足服務業的服務成色與質量。

近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批准複製推廣包括設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支持服務貿易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搭建服務貿易金融支持平臺等共計29條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經驗。可以看出,強化服務貿易尤其是服務出口貿易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工作的重頭戲。

一般而言,無論是作為經常項目下的商品出口,還是作為資本項目的投資出口,都與服務出口緊密關聯。服務出口不僅是衡量一國出口結構的重要維度,更代表著一國出口的國際競爭力。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不斷強化本國服務貿易的比重,全球服務貿易額目前已突破60萬億美元,在全球貿易中佔比上升至23%,已超過貨物貿易,其中服務出口權重佔貿易出口權重擴大到23.5%。

相比之下,目前我國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佔比為16.7%,服務出口佔整個貿易出口的比重為9.6%,都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還呈逐年擴大趨勢。為此,政策必須朝以下幾個方面對準聚焦。

首先,要做大國內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類服務業的體量,強化服務出口的支撐力與供給力。一方面,我國要加快製造業的服務化進程,鼓勵和支持製造企業通過發展個性化定製服務、精準營銷,推動製造企業由重資產向輕資產服務轉變;另一方面,我國要推動製造業國際合作由加工製造環節為主,向合作研發、聯合設計、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高端環節延伸。在生活類服務業方面,要切實破除各類地方保護,擴大文化、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領域的民間投資半徑,鍛造出服務出口的多元化主體,同時繼續擴大金融、電信以及互聯網等服務領域的開放口徑,通過引進優質外資形成服務市場的“鯰魚效應”,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其次,要延展服務出口的長板,彌補服務出口的短板。目前來看,我國部分高級生產要素優勢正在局部形成,新型生產要素正在加速積累,勞動力優勢正逐步向勞動力資源、人力資本優勢轉化,資本優勢正逐步傳導到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知識產權、標準等高級生產要素優勢的積累中,新興服務出口佔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突破了50%。有必要在定向性地加大出口退稅、進一步下調增值稅率等方面積極探索,同時注意促進新興服務出口力量的互動,強化海外市場整體匹配能力。要看到,知識產權與旅遊服務是目前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的兩個最主要來源,因此應在這兩個方面加強工作力度,促進知識產權出口和旅遊服務出口。

再次,要有目的地及時調配服務出口市場。可藉助“一帶一路”建設拓展服務出口的新空間,包括面向“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建成一批促進技術貿易的公共服務與交易平臺,推動以鐵路、水電、通信、裝備製造、航空航天等行業為重點的技術出口,同時建成一批面向“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國際文化交易平臺,積極擴大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文化產品的出口。歐洲是全球服務業最大的進出口市場,而且擁有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管理經驗,市場比較開放,我國可考慮以服務貿易為重點投資建設中歐貿易園區和產業合作園區,謀求彼此的互惠與雙贏。

最後,要做足服務業的服務成色與質量。服務業的出口其實就是企業在更寬幅和更縱深的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對標國際規則提升自身服務的專業化、規範化和品牌化水平乃題中之義。有必要在服務特色、服務內容豐富度及服務信用等方面持續改良與縱橫深耕。(文章部分內容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