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世界大國成長邏輯的中國使命——順勢而為 擔負責任

世界大國成長邏輯的中國使命——順勢而為 擔負責任

當今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已成不可逆的歷史大潮。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大國成長實踐,已成為積極推進21世紀新型國際關係發展進程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大國成長是國際關係領域的重大現象,牽動著現代國際秩序歷史性變化的總格局,也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質量。中國與世界的發展變遷,記錄了遵循世界歷史發展規律的理念躍進與自主表達,預示著中國智慧不斷超越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冷戰思維,在推進世界歷史進步實踐中發揮更大的持久影響力。

  • 中國發展成功實踐創生新國際理念,超越西方狹隘思維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生產國、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9.5%;以美元計算,中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14.5%。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按照聯合國標準已經實現7億多貧困人口的成功脫貧,佔同期全球脫貧人口總數的七成以上。當前,在全球經濟低迷、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穩中向好、一枝獨秀。2018年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環比增長1.4%。4月份,博鰲亞洲論壇發佈的《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指出,從經濟增長潛力及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經濟運行的健康狀況看,中國的整體經濟活力、競爭力居於世界首位。英國《金融時報》認為,人民幣內生穩定性逐步凸顯,為人民幣發展成潛在的“錨貨幣”奠定了基礎,人民幣與美元、歐元三足鼎立的格局初現雛形。以此為基礎,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角色和作用日益重要。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對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無疑具有深刻影響。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和融入國際體系,將中國和平崛起的奮鬥目標與人類社會共同發展的宏偉藍圖結合起來,努力構建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在維護地區及世界和平、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與繁榮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6月22日—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國對外工作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牢牢把握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有利條件、作出應有貢獻”。正是源於“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21世紀中國的和平發展實踐才能夠“深入分析世界轉型過渡期國際形勢的演變規律,準確把握歷史交匯期我國外部環境的基本特徵,統籌謀劃和推進對外工作”。實踐證明,中國積極參與世界全球化進程,致力於全球治理體系的合理化實踐,特別是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贏得越來越多國家的共鳴與支持,極大地推動了當代大國形象認知、國際關係理論嬗變和全球持續發展進程,為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卓越的中國方案,以全新的國際理念超越了文明隔閡、文明衝突與文明優越的西方狹隘視野,迎來了人類共同發展更加光明的前景。

  • 中國順應時代潮流,力推區域和世界發展體系朝著公平、包容、共享方向不斷創新

發展模式多元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同樣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這有賴於世界各國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但是,西方極少數國家依然奉行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這是世界局勢不穩定、發展不平衡和不協調的主要根源。比如,剛剛在加拿大舉行的七國集團(G7)年度峰會就未能達成任何實質性共識,美國總統特朗普甚至在最後一刻拒絕簽署和承認西方七國峰會《聯合公報》。特朗普還幾乎挨個地攻擊美國的西方盟友,指責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不誠實”、“軟弱”,批評德國沒有分擔相應的北約軍費卻在貿易上“剝削”美國。其主要盟友的回應也未示弱。峰會結束後,法國總統馬克龍毫不客氣地指出,七國集團峰會是“一個‘被孤立的’美國面對盟友們的‘統一戰線’”。德國總理默克爾更是直言:“現在的情況是六對一”。西方聯盟內部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局面,與會各方不歡而散,美國與盟國關係跌至谷底。

與西方七國集團峰會的不團結與內訌不同,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的順利舉行與之形成了鮮明對照。上合峰會之所以能夠順利舉行,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作為輪值國和主辦方的中國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駕於人的強買強賣。中國一貫堅持這樣的立場和做法,在上合組織的創建和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對上合組織框架內的相互協作發揮了建設性作用,與世界各地的眾多成員國不斷拓展、深化各領域合作,取得了多項進展。上合組織青島峰會著眼於求同存異,謀求互利合作。成員國領導人簽署、批准和通過了一系列文件,涉及貿易便利化、金融合作、產能合作等廣泛領域,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因此成為取得成果最多的一次峰會,凝聚了廣泛共識。各成員國在青島宣言中表示,支持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支持共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不斷鞏固以世貿組織規則為核心的多邊全球貿易體系。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提出:“要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拒絕自私自利、短視封閉的狹隘政策,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他進而強調世界各國“要樹立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這些表述彰顯“上海精神”新的時代內涵,體現出中國與世界接觸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掀開了國際關係史的嶄新篇章。上海合作組織則為建立雙邊合作以及加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廣泛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在當前極端民粹主義、零和博弈等冷戰思維不斷冒升的情況下,經濟和人口總量分別佔到全球20%、40%以上的上合組織成員國一致發出倡導多邊合作和開放的最強音,成為維護地區安全、促進共同發展、完善全球治理的強大力量。

此外,中國積極參與各種區域性和全球性組織,為實現互利共贏和解決全球性問題全面發力。例如,中國先後成功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舉辦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以及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並通過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G2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聯合國安理會等國際組織或機構助推全球性經濟政治體系的變革等。這與國際上某些政治、軍事聯盟奉行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乃至霸權主義有著天壤之別。

同樣道理,隨著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高。西方七大工業國儘管匯聚了佔全球60%以上的資產淨值,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小。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了2.3%,歐盟增長了2.5%,另一個G7成員日本僅僅增長了1.6%,中國則增長了6.8%。按照著名經濟學家、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的計算,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1世紀頭十年裡就已經超越最發達的美國,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強勁力量。總體上,按照中國國家統計局和世界銀行的數據,1978—2017年間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約從3%上升到了34%。世界金融信息諮詢業巨頭IHS Markit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拉吉夫·比斯瓦斯(Rajiv Biswas)表示“發展中國家在世界GDP增長中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正在顯著增強它們的地緣政治分量”。他預測未來十年,中國佔全球GDP增長總量的30%左右,毫無疑問將成為全球經濟的最重要驅動之一。

  • 中國堅定支持世界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在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過程中日益發揮主力軍作用

實現開放型世界經濟體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經濟治理體制建設中的重要成果。從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從區域間自由貿易協定到雙邊、多邊投資協定,再加上一大批國家選擇了開放型發展道路,整個世界經濟體制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開放性,有利於世界各國以合作求發展。但是,這兩年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不時抬頭,阻礙了經濟開放的進程。不久前,美國又宣佈新的貿易單邊制裁行動,對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在內的傳統盟友徵收鋼鐵和鋁關稅,掀起了新一輪貿易戰。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級顧問威廉·賴因施(William Alan Reinsch)擔憂地指出:“特朗普的民粹主義貿易政策只會招致其他國家對美國採取對等反制,更重要的是在國際上開了不良先例,加深世界對美國貿易保護霸權主義的擔憂”。加拿大外交部長弗裡蘭痛斥美國此番加徵關稅的原因“荒謬至極、絕對不能接受”。對於特朗普聲稱限制鋼鐵和鋁產品進口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的說法,歐盟貿易專員馬姆斯特羅姆在歐洲議會上予以駁斥:“我們懷疑美國的舉動實際上不是基於對國家安全的考慮,而是一種變相的貿易保護”。

反觀西方亂象,中國一直是開放、包容、透明、非歧視、以規則為基礎多邊貿易體制的主要貢獻者。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關稅總水平從15.3%下降到9.8%;製造業准入限制與加入之初相比減少了50多條;服務業不同程度開放將近120個部門。中國如今已是全球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50多個世貿組織成員的前三大貨物出口市場。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深知並且通過實踐證明了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

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再次就擴大改革開放提出要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品保護,以及主動擴大進口四大戰略舉措。博鰲亞洲論壇圓滿落下帷幕後的第三天,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宣佈《計劃在海南建設自貿試驗區與自貿港》這項重大戰略,用實際行動向全世界宣告並證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充分顯示了中國堅定支持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決心和信心。

  • 中國應勢而為,擔負起時代責任,力促全球共同發展

四十年來,中國致力於改革開放,是全球化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如今成為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中國清楚地認識到,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一些嚴重問題,但不能就此否定全球化的積極作用,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全球化走向正確的道路,消解全球化的負面效應,讓其更好地造福每個國家、每個民族。西方中心主義者抱殘守缺,不能適應世界形勢新變化。在2018年初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再強調“美國優先”,還做了多方辯解。這無疑會令人不安地想到歷史上各種保護性貿易政策“以鄰為壑”的後果,即各國試圖以損害他國利益為代價提升本國的產出和就業,導致全球貿易量下跌,最終使得所有國家均蒙受其害。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習近平主席相繼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和《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提出並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理念,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描繪了美好藍圖,為應對逆全球化和全球經濟難題開出了良方。他呼籲各國“攜手努力、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讓世界更美好、讓人民更幸福”。可以看出,特朗普與習近平主席都談到要與世界各國共同構建未來,但內涵卻大相徑庭。特朗普認為,世界是由“依規則辦事”的“自由的主權國家”構成,這種以西方意識形態和話語體系為依據對國家進行等級式分類的做法具有明顯的歧視性;習近平主席則把人類社會看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彼此之間“利益高度融合”,當然“每個國家都有發展權利”,但各國“都應該在更加廣闊的層面考慮自身利益,不能以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更強調“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理應平等參與決策、享受權利、履行義務”。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展現了中國領導人的宏大視野和博大胸懷,顯示了中國應對各種挑戰的積極態度,彰顯了推動各國共同發展的大國情懷和大國擔當,回應了各國人民對中國發展機遇的期待。

在國際合作實踐中,“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相關建設的推進,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前人未曾走過的和平發展之路,開啟了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階段。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相關建設不斷推進,如今取得了許多積極成果。5年來,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4萬億美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600億美元,創造近22億美元稅收和21萬個就業崗位。中國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放貸款已超過110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與沿線一些發展中國家成功實現了發展戰略對接,必將推動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及其建設項目,成為新時代中國快速發展向國際社會提供的最受關注和歡迎的公共產品,集中體現了中國作為新興大國的責任擔當。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對非洲的合作以基礎設施聯通和產能合作為抓手大踏步前進,成為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共贏的生動寫照。相反,西方國家對非合作項目承諾不少,但附加了政治條件且未切實改善非洲的民生,中國對非合作則真正做到了言出必行、高效務實。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17年中非貿易額達到1700億美元,與2016年相比增加14.1%,與10年前相比增加了1.2倍;中國已經連續9年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有力促進了非洲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對非投資存量現約400億美元,近15年年均增長率超過30%,數千家中資企業在非洲建設了100多個工業園、數千公里的鐵路、高速路和許多機場、電站等,僅近兩年就為非洲創造了3萬多個就業崗位。中非合作有力推動了非洲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因而受到非洲人民的高度評價和國際社會的積極肯定。中國對非合作之所以成果豐厚、倍受歡迎和好評,根本原因就是雙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中國對非合作一貫堅持互利共贏並致力於非洲建設能力的提高、可持續的自主發展,加強了中國崛起與非洲振興之間的聯動,開闢了中非共同繁榮的美好前景。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秉持開放、包容、聯動的理念,積極推進應對各種挑戰的全球性議程,在機制封閉化、規則碎片化的世界與世界各國合力打造新的全球化價值鏈,推進全球治理模式的民主化和普惠化,同時努力構建更加緊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深刻體現了21世紀世界大國成長邏輯的中國使命。在世界歷史發展動能轉換、蓄勢待發的新階段,中國機遇日益面向世界、造福世界,世界日漸真切地認識和感受到中國和衷共濟的大國擔當與兼濟天下的世界情懷。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人類發展的歷史邏輯決定了必須拋棄西方線性發展的思維定式,在尊重人類文明多樣性和互利共贏、共享發展中才能真正迎來共同進步的新未來。

(作者系貴州省遵義市委黨校副教授)

編髮:馮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