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專訪編劇解嬿嬿:《扶搖》讓我有創作衝動(1557期)

專訪編劇解嬿嬿:《扶搖》讓我有創作衝動(1557期)

文丨隨芳芳

近幾個月來,缺少頭部古裝劇掀起“收視高潮”,電視劇市場顯出些許落寞。6月18日,由檸萌影業、檸萌悅心及企鵝影視聯合出品,改編自天下歸元小說《扶搖皇后》,解嬿嬿編劇,楊文軍、謝澤、李才聯合執導,楊曉培擔任總製片人,楊冪、阮經天領銜主演的電視劇《扶搖》正式開播,該劇首播累計播放量即超過3.5億,緊湊高能的劇情也在不斷引發觀眾們的廣泛熱議。

专访编剧解嬿嬿:《扶摇》让我有创作冲动(1557期)

在大IP改編、古裝劇都不走俏的情況下,這部劇憑藉什麼獲得青睞?近日,編劇幫(bianjubang)採訪了編劇解嬿嬿,來為我們分享電視劇《扶搖》創作背後的故事。

改編:忠於原著,融於原著

當筆者問到,劇中哪些部分是原創時,編劇解嬿嬿犯了難,她表示已經分辨不出哪些是原著的,哪些是她自己的。對於看過小說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電視劇中很多情節和小說不太像,而對於編劇來說,劇本中的所有東西都和原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電視劇《扶搖》的劇本中,原著小說已經和解嬿嬿的原創完全融合在一起,無法割裂了。

編劇幫:原著小說《扶搖皇后》中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解嬿嬿:首先我覺得這裡邊的很多人設很精彩,一百多萬字的小說裡有很多有趣的靈魂,扶搖、無極、宗越、戰北野等角色打動了我。還有小說裡面很多情節很動人,比如書粉反覆提及的姚城守城、常漢山等片段,扶搖和她的夥伴們出生入死的那些情節,這些在讀書時都讓我覺得做成場面會很好看。對於一個編劇來說,這會讓我覺得很有創作的衝動去把它表現出來。

編劇幫:從小說到影視劇本,改編過程中哪一部分讓你覺得比較困難,花費了很多心血?

解嬿嬿:其實在改編的時候都花了大量的心血,對我來說其實改編最重要的是神似,而非形似。在《扶搖》改編的時候,首先我想保留它原著那種燃的氣質,每個人獨立的精神內核。然後在故事和人物的設定上,有比較大的改動。

原著中女主是穿越到這個世界來的,她的貫穿線索是尋找原來的世界。改編時我們去掉了穿越這個背景,整個故事中,女主行動線全變了,她的目的變了,她的追求變了,所有人物伴隨主角的變化都變化了,我們等於是重新解構了整個故事。而且這本小說在好幾年前就完成了,小說當時呈現的風格和我們做電視劇時要呈現的風格會有一點差異,我們想做得更新,所以在劇本中做了一些新的世界構成。

专访编剧解嬿嬿:《扶摇》让我有创作冲动(1557期)

編劇幫:在小說裡面扶搖是從現代穿越過去的,所以她帶著“人人平等”的意識是順理成章的。在電視劇裡面,扶搖是在一個尊卑有別的環境下長大的,她是怎麼產生比較現代性的意識的?

解嬿嬿:其實你看歷史長河中特別有名、有所作為的女性,放在當時的環境都是特立獨行的,在我們看來她們都是具有現代意識的,她們是如何形成這樣的觀念?如何養成這樣的性格?我覺得一個人能有所成就必然天生帶有某種屬性、氣質,還有走過的路、遇到的事、經過的人,這一切最終成就一個人身上與眾不同的特質,扶搖就是在這樣一個思路上進行設定的。

編劇幫:你覺得《扶搖》這個故事要表達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

解嬿嬿:說到底就是一個人到底要成為怎樣的人。扶搖一開始只有一個小願望,她要和所有的人平等,想做一個自己想要做的人。其實她追求的是體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一個人應該追求什麼?她應該怎樣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隨著她經歷的越來越多,她要成就的東西越來越多,她最後變成了獨立自強的那種狀態。

我覺得這一切不是為了表達某種思想而去做,而是扶搖在做這些事的時候,自然而然的體現出一種正能量的東西,也是我們希望向所有年輕人傳達的正向的價值觀。

扶搖:“女子力”和“赤子心”是最耀眼的光

雖然《扶搖》是一部古裝劇,但是在女主角扶搖的身上,具有很多現代女性追求的品質。在這部劇的世界裡,有很多王宮貴胄,但對扶搖來說,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這是編劇解嬿嬿刻意放在劇中的現代觀念,平權意識貫穿了整個劇本,這也是扶搖始終如一的理念。

追求平等,自身就要變強,而不是靠別人施捨或者等待機會。從第一集開始,扶搖面前就擺著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當大師兄許諾娶她助她提高地位時,她不為所動,選擇了另外一條更艱苦的路,依靠自己。

专访编剧解嬿嬿:《扶摇》让我有创作冲动(1557期)

編劇幫:扶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和之前那些以女性成長為視角的電視劇相比,她有哪些突破?

解嬿嬿:應該也不能叫突破吧,其實我只是想把扶搖塑造得更好一點。我想把這世上所有最吸引我的女性品質放在扶搖身上。最重要的是韌性和獨立,她可以去愛,但不會失去自我;可以被打壓,但是不放棄。還有正直和忠義,但她不是迂腐或墨守成規的,她也可以有點皮。

後來檸萌把它定義為“女子力”,我理解的“女子力”是一箇中性詞,她有女子非常柔弱、俏皮的地方,但同時她也有強悍、仗義、她正直的地方。大部分時候,仗義、永不言敗、為朋友兩肋插刀這種描述,我們想象到的都是男子,但是在這部劇裡面,你能從扶搖身上看到。

編劇幫:《扶搖》的預告片裡強調了很多次“赤子心”,在劇裡面通過哪些方面體現了這一精神?

解嬿嬿我覺得“赤子心”最重要的是扶搖那種不服輸,越打壓越要變強的精神。

她的“赤子心”體現在她的正義和責任感,這可以通過很多情節看到,比如剛才我提到的扶搖在姚城守城,當整個城市都背叛她、出賣她,她可以依然面對一整支軍隊,哪怕死,都能完成使命,她這種“赤子心”的體現,我相信在女性題材電視劇裡面,是特別鮮明的。

編劇幫:“他們越是打壓我,我就是越要變強”,這句臺詞聽起來也很燃。你在劇裡給她設置了哪些難題?

解嬿嬿:其實應該說扶搖一路上遇到的全是難題。首先她一開始身份很低微,因為她不服輸的個性,所以她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命運可能是一個非常強有力的出發點,但是這樣做的時候,她才會發現她命中註定要歷經一些艱險,這些艱險對一個不夠堅韌的人來說有可能隨時隨地就妥協了,但是扶搖不會。

還有愛情上,她第一次的愛情是遇到了她的師兄,但是她的師兄為了權位最終放棄了她,這是她在感情上的第一重打擊。之後遇到了我們的男主角無極,他們倆一個是卑微的、平凡的女子,一個是五洲的太子,身份天差地別,但是在扶搖身上我們看不到因為這種差距而產生自卑。

劇中她捲入很多危機的事件,這些對扶搖來說都是磨礪,在這種磨礪中我們能看到一個越打壓,越頑強、越完美的扶搖。

专访编剧解嬿嬿:《扶摇》让我有创作冲动(1557期)

編劇幫

:扶搖對待愛情是什麼樣的?她有幾條感情線?

解嬿嬿:當時我們在做劇的時候一直在討論扶搖和無極是哪種愛情模式?扶搖和無極兩個人都是很有主見、很有底線、很有“三觀”的人。雖然他們的感情線貫穿始終,但並不是你儂我儂,他們兩個其實都是在追求自身價值和責任的實現,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可以為了愛情去做一些犧牲,但是在不犧牲自己的“三觀”的前提下。如果你違背了我的原則和底線,我可以放棄這個愛,即使我很心痛,我還是要堅守我的原則,不會因為愛而妥協。

因為原來小說裡設定是所有人都愛女主,感情線比較豐富、複雜,考慮到現代的觀眾喜好及我個人喜好,我覺得一對一的感情更能打動人,而且扶搖是一個非常專一的人,所以我們把這些線基本上都改變了。

《扶搖》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解嬿嬿說,很多時候做戲並不是要講一個故事,而是要表達一種情懷。比起講大道理,通過一個平凡人歷經千難萬險,在打壓中逐漸成長的境遇會更打動觀眾。

在劇中不僅是扶搖如此,長孫無極、戰北野、宗越、雅蘭珠等,每個人物都面臨各自的困境,都有所要追求的東西,這些東西不是權力或財富,而是一種正義,是一種個人價值的完美實現。

編劇幫:最近這幾年很多影視劇裡面,都比較關注女性主義,所以出了很多“大女主”的作品,你覺得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品質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大女主劇?

解嬿嬿:作為編劇,我一直沒有對大女主和大男主嚴格區分。對我來說,在人設非常精彩的情況下,只有以一個女性或男性視角來完成故事的區別。其實我只關注出彩的人設和精彩的劇情,我希望女主出彩的同時男主也很出彩,我們在做《扶搖》的時候也是如此。

我們沒有刻意說要做一個大女主劇,因為《扶搖》故事本身是以扶搖的主觀視角走完全程,所以它的天然屬性是以扶搖為主,但是我們不是說塑造扶搖這一個人物,就是所謂的大女主。而是我想塑造很精彩的扶搖的角色,我也要塑造很精彩的無極的角色,當然戲份有多寡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其實他們兩個人在我的心裡分量是相同的。

专访编剧解嬿嬿:《扶摇》让我有创作冲动(1557期)

編劇幫:無極在整個故事一直都是一位強者嗎?談談這個人物。

解嬿嬿:無極一方面非常強大,他是一個特別有韜略、特別有謀略、特別有手段、特別有心機的一個人;另一方面又身處在一個非常危險、危機四伏的環境中,他看著很光彩,但他的地位很有可能瞬間一落千丈。

無極在劇中的身世比較複雜的,他是五洲的太子,將來要繼承皇位,但是他並非皇帝真正的骨血,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越是這樣,他越對自己的父親、對這個皇位抱有隱隱的歉疚,越是歉疚,他越是想證明自己,他本身內心有很多很多苦是不能跟任何人說的。

當他遇到扶搖,如同看到另外一個自己,他們的身份天差地別,但是扶搖身上的韌勁、正直正是他自己渴求的,而且扶搖想要追求什麼東西,她就可以去做,她可以不畏艱險,這些正是無極所渴求的。所有的這一切讓無極成為和扶搖必須同時在五洲打出一片天地的兩個人。

編劇幫:除了扶搖和無極之外,其他人物線索您是怎麼安排的?

解嬿嬿:首先去掉了和女主的感情線,戰北野仍然保持對扶搖的欣賞,如果沒有無極的存在,也許他可以和扶搖在一起。我們把書中原來他和雅蘭珠那一段做了調整,雅蘭珠對戰北野的追求其實也非常現代,那個女孩讓我們非常心疼,我們讓她修成正果。

另外我們拿掉了宗越對扶搖的愛,給了他一個完整的故事,他有他的家仇國恨,有一條復仇線。而且宗越個人設在原來的基礎上又更豐滿了,讓他多了很多毒舌的氣質,我覺得觀眾看的時候,到時候可能會有點驚喜。

編劇幫:最近有一個現象,很多劇的評論下都會有這樣的評論,覺得配角戲份太多。你在群像表達中是怎麼平衡這些人物的?

解嬿嬿:其實我覺得重點不在於這個角色的戲份多少,而在於這個角色的設定。這個戲的特殊性因為是主角一路走五洲,主線是跟他走的,我們要做的是我們不追求配角的戲份,但是我們追求的是每一個人物都有他鮮活的個性和完整的事件,一個人物如果鮮活,哪怕只是幾場戲,這個人物都深入人心。

专访编剧解嬿嬿:《扶摇》让我有创作冲动(1557期)

解嬿嬿:即使不做編劇,也不會放棄寫作

解嬿嬿畢業於上戲戲文系,畢業時,一部《我為歌狂》的爆紅,讓她走上了寫小說這條路。寫過很多小說之後,她發現同樣是寫作,劇本里那種用畫面來的表達的東西在小說裡是沒有辦法實現的,多年過後,她還是放不下通過畫面來表達的慾望,所以當創作電視劇的機會來臨時,她果斷轉為專職編劇,這才有了她與《扶搖》的相遇。

編劇幫:創作這兩部古裝IP時,是否會考慮觀眾的年齡層與欣賞水平?對於市場反應,你是如何看待的?

解嬿嬿:我覺得要分兩面講,首先了解市場、瞭解受眾,是編劇的功課。但這只是一種參考,創作本身絕不能迎合,否則作為創作者的初心就沒有了。哪怕大家說電視劇是一個商品,它同時也是一個藝術品。

作為一個你想做好作品的編劇來說,其實這兩樣都要做到,你要了解你所處的環境,不做閉門造車的人,但同時你要知道做一樣好的東西不應該有太多的干涉,本著你的本心來做出來的時候它才有可能成功。

編劇幫:對於很多年輕編劇來說,如果能夠駕馭一部大IP是特別難得的機會,當然也會有很大的壓力,您怎麼看待這種機會和壓力呢?

解嬿嬿:我覺得不是大不大IP的問題,你想做好一個項目就有壓力,壓力才能讓你產生動力做出好的東西。所謂的機會就是在相信自己才華的前提下拿出工匠精神,做好一個編劇應該做的本分。

在我的眼裡面,第一次的機會叫運氣,但是後面都是靠自己掙的。這一點和劇裡的扶搖信仰是一樣的,無論如何都是靠自己努力。我不太喜歡別人說你看你接了一個很好的項目,運氣真好或者怎樣的。很多很好的項目之所以成功,每個編劇在上面付出的東西是遠遠大於你所看到的。

編劇幫:你之前還寫過話劇、舞臺劇,這是特別考驗編劇功力的藝術形式,這對你改編電視劇有什麼幫助嗎?

解嬿嬿:非常有幫助。寫劇本就像做飯,每個人都覺得做飯好像挺簡單的。但是科班出身,或者操刀過話劇、舞臺劇的,就像你進過新東方廚師學校,你做菜的配方、手勢和別人不一樣的。寫劇本也是這樣,這些會讓你寫電視劇劇本更有經驗,處理大場面、處理人物關係、處理結構相對來說更嫻熟一點。

說到做飯,有些人天生就能夠做出很好吃的飯菜,就像有很多編劇並不需要通過科班的磨鍊或者做舞臺劇也能做得很好,也有經過科班訓練出來也不行的,所有這一切其實就只能這樣說,經驗、天賦加努力。

E N D

公司、項目合作 ◇ gangqinshi01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rene0602

編劇經紀業務聯繫 ◇ zqy24680

投稿 ◇ [email protected]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臺

今日頭條 | 搜狐自媒體 | 一點資訊

界面 | 企鵝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