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急难时只有一种人可以倚靠,要想结交只有一种办法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朱子治家格言》

急难时只有一种人可以倚靠,要想结交只有一种办法

“屈志老成”,是自己可以谦卑恭敬地去敬奉老成之人。有句成语叫老成持重,很重大的事情,老成之人非常稳,非常有智慧,能够去判断。因为老成之人阅历丰富,心地又厚道。“阅历”是有历练,有经验不一定有历练,经验是人经过很多事情,历练是人在经验当中真正体悟到人生的智慧。假如人只有经验,都没有对照经典印证自己这些想法、做法对不对,只是说:“我以前的经验就是这样,就是这么做。”他可能会有错误的思想观念跟判断,甚至经验多了,无形当中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想当年我在打拼时,你不知道出生了没有?”其实坦白讲,真正有历练的人,他会愈来愈谦卑,愈来愈谨慎,而不是动不动就去批评,就去下判断,这不应该是一个有人生历练的表现。因为他世面见多了,就怕判断事情不够客观,误解了别人,这就是历练。而人生的经验丰富,假如心地不善良,不是老成持重,就变成老奸巨猾,所以心地很重要。

面对这样的人,“急则可相依”,你有急难,或者你人生有重大的抉择,会影响你一生,可以去请教他。甚至急难的时候可以去投靠他,因为他很有道义,会帮助你。

“屈志”很重要,因为“屈志”才有谦卑受教的态度,不然再高智慧的人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很难得到利益。因为“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而“老成”不只是人而已,打开《论语》,那是孔子的智慧;打开中华文化经典,它是五千年的智慧。我们能有多大的收获,是谁决定的?自己这个“屈志”、“诚敬”的态度。所以每个人学一部经典,收获不同,跟经典没关系,跟自己的态度有关系。

想想我们的先祖,周公是圣人,都如此谦卑。我们在历史当中读到,周公是“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周公吃饭,吃一餐要吐三次。为什么?一听有贤德的人来了,他赶快很谦卑地去请教,饭就不吃了,念念为了人民。他假如用了一个贤德的人,老百姓就得福了。洗一次头发,因为古人留长发,洗一次时间可能要花一些,洗到一半,有贤德的人来了,赶快先去,不敢轻慢,这非常可贵。《尚书》告诉我们,“满招损,谦受益。”谦卑重要,恭敬重要。包括刘备,他去请诸葛孔明,还是他恭敬的态度,才能请孔明出山。所以历史启示我们,人要有很多重要的贵人,都还是从自己的恭敬、谦卑态度感召来的。这对自己的一生非常重要。因为人只要不恭敬、谦卑,必败无疑,这里面没有侥幸。

摘自《朱子治家格言讲记》,蔡礼旭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