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 本來可愛乖巧的寶寶為什麼突然變得難纏起來?
  • 為什麼孩子總是和父母對著幹?
  • 孩子愛扔東西愛打人應該怎麼引導?
  • 到底什麼時候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 ……

都說育兒好比“打怪升級”,總有層不出窮的問題,讓我們的養育之路佈滿荊棘。

如果希望有一張關於孩子的“出廠指南”,能標明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和規律,那麼,來試試讀一讀這套在蘭登書屋暢銷了30年的《你的N歲孩子》系列書籍吧。

這套書有著比其他育兒書都更加細緻的分齡,從1歲一直到14歲,每一歲單獨成冊,針對性強,細緻和系統性也做得比較好。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為了訂製這份孩子們的“成長地圖”,美國吉賽爾兒童發展中心在耶魯大學對數以千計的孩子進行了觀察和研究,最後總結出了不同時期兒童行為的發展特點和規律,並將研究成果彙集在了書裡。

書中詳細介紹了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身心發展的特質,包括他們的心智發展、人際關係能力的表現,同時還貼心地為父母提供了教養建議以及親子共處技巧。

如果我們能提前瞭解孩子在某個年齡階段的特點,那就的確會減少育兒過程的盲目性,特別是當我們在教養方面遇到某些困難和麻煩時,如果我們知道這並不是自家娃的個別行為,而是這個年齡段孩子共有的階段性現象,心裡的焦慮和不安一定會少許多。

在讀這套書時,我自己最大的感觸就是,作者雖然非常詳盡的闡述了不同年齡孩子的特點,但在每一冊都反覆強調:“你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這樣的觀點。

作者認為,

孩子的發展速度有快有慢,穩定性也會因人而異。所以,這張“成長地圖”只能告訴我們地理位置,而不能決定的我們的路該怎麼走。

我們不需要盲目地對書裡的內容照搬,而是要結合自家娃的自身特點,根據孩子的性格、性別、體型、健康程度等等方面,調整育兒之術,採取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法。

這套書每一冊都有200多頁,儘管單本不算厚,但14本摞在一起,讀起來還是會蠻有壓力的。所以,小暖為大家整理了這套書的讀書筆記,將重點內容提煉出來,讓大家可以更高效地掌握這份“關於人類幼崽的說明書”。

今天先為大家分享《你的1歲孩子》這一本書,它主要講的是孩子從1歲到2歲這個階段的一些心理和發育上的共性,希望它能幫助大家解開孩子成長之路的一些疑惑。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1-2歲篇

在《你的1歲孩子》這本書的開篇,作者就給父母們打了一劑“預防針”:

當孩子走出襁褓,順利地邁向他們生命的第二年時,並不意味著他們也會順利地走過這第二年。

恰巧相反,急於施展新能力的他們會變得很難對付,種種“劣跡”會在一歲半時達到頂點,之前的開心果將會變成讓人頭疼的淘氣包。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一、 一歲孩子的身心發展特質

1、一歲半前:孩子的能力和猩猩差不多,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

一歲半之後,他們才會開始表現出區別於動物的“人”所特有的特性。

2、 一歲半左右,進入複雜的過渡期

■非常固執

佔有慾強烈,認為任何東西都要歸他所有。

■肢體活動佔所有活動中的比例最高

靠四肢表達意願,人際交往也通過身體接觸來完成。

這也就能解釋了,為什麼一歲多的小娃,想和對方玩的時候,可能會用“打人”來表達,比如拍打對方的臉。因為,他認為只有這樣的肢體接觸,才能對對方產生注意,而觸摸也讓他滿足了自己的好奇。

■開始喜歡鑽洞

椅子底下、桌子底下、被子搭的隧道都會讓他感興趣。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要麼堅持到底,要麼毫無興趣

對於感興趣的東西,會一直堅持玩下去,不感興趣的東西無論怎麼吸引,都很難引起他們的注意。

■做事堅持要結果

比如必須把門關上,把杯子遞到你手裡,或者無意識地去做一些與你的指令相反的事情。

■情緒不穩定

已經開始有表現或者發洩自己情緒的行為能力,但情緒依然非常不穩定,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性格孤僻、非常內向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專注於享受一個人的世界。

■遇到困難與挫折大聲尖叫哭鬧

此外,他自己能夠想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最多是當他覺得椅子或者玩具“不聽話”時,將這些東西踢倒。

■因新鮮好奇而遇到危險

對危險沒有任何概念,所以家長要細心照顧,避免出現安全問題。

■呈現逆反心理

一歲半左右,逆反心理開始明顯地呈現出來。雖然這讓我們覺得頭疼,但也標誌著他的成長。

作者指出,孩子的個人情感會有一個穩定期和不穩定期,通常大約每半年交替更換。

比如一歲之前還都是乖寶寶,但在一歲三個月時,初步顯現獨特的“以自我為中心”的“頑強特性”。直至一歲半時到達頂峰,在一歲九個月進入尾聲,情感漸趨溫和、平緩。

而到了兩歲半,可能又會變成讓父母抓狂的“可怕的寶寶”。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二、 一歲孩子的能力表現

1、一歲:各方面飛速進步的時期

■開始學步

■手變得靈活起來

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物品捏起來,甚至細小的東西也可以。

■有表現欲,希望得到誇獎

■有情感訴求

這個年齡的寶寶,開始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

■喜歡做的事

喜歡出去看外面的世界,關注會動的東西。

■會簡單詞彙

但不能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事物和完整的想法。

2、一歲三個月:向刁鑽、調皮轉型的時期

■繼續學習走路

作者建議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不要摔倒了就馬上去扶。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孩子會從不熟練的走變為熟練的爬,父母也不用刻意強迫其必須走。

可以把兩個積木準確地堆在一起。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聽的能力比說的能力強

能聽懂好多長句子。可以說的詞彙增加到十二個左右,並可以連續講出兩個詞。

■好奇心強

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建議父母適當限制下他們的活動範圍。

■獨立意識萌芽

3、一歲半:可愛又難纏,最需要你的耐心包容

作者認為,此時孩子最最需要父母的耐心包容因為小小年紀的他,要千方百計的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很多時候身心發展都經歷著挫折和困難。

父母的耐心包容,可以培養他一生的信賴感和幸福感。

■身體動作在挫折中發展

肢體動作雖有進步,但仍不成熟。此時的他們更喜歡漫無目的地探索每一個角落,因為他們的“大腦與雙腳同步”,他們僅僅是用腳思考。

■手指細部動作日益熟練

此時,他們還不能準確的運用自己的手腕、手指頭做比較精細的動作,尚處於大塊肌肉肢體運動發展期。

這個階段的他們可以翻書、堆三到四塊積木、拿筆隨便畫上幾筆。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有視覺能力

當他要看的物品角度於他不合適時,他一般不會去調整物品,而是會調整自己的身體位置。

■喜歡說話,甚至會自言自語

語言能力強的孩子,此時會說十幾個詞,一般他們都能說上五六個詞。開始把幾個字詞連成一個小短句來說。他們能聽懂很多話,但交流方面還是主要和成人說話,很少和同齡的孩子交流。

■遊戲方面的協調適應能力

他可以拉著有輪子的東西到處轉,玩沙子、泥土、黏土,可以玩簡單的拼圖,堆積木……

但要注意,不管喜歡幹什麼,他的興趣總是變化很快,無法專注於某一樣東西。

4、一歲九個月:會辨別物品的歸屬

開始辨別什麼東西是什麼人的;愛幹把東西放回原位的事情;開始學著自己想辦法解決遇到的困難;語言方面,女孩子發育的更快一些;偶爾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會退回到一歲半時的狀態。

三、一歲孩子的人際關係能力表現

1、一歲到一歲半:只關注自己,不在意別人

■不喜歡與別人親近交流。

只關注自己的需求,所以他們與周圍人的關係,建立在別人能滿足或者幫助他實現自己的需求上。

■能理解簡單的話,喜歡模仿大人

2、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喜歡獨來獨往,冷漠,以自我為中心。

■比起和同齡孩子交流,更喜歡和大人溝通

■模仿能力很強

四、一歲孩子的心智能力

1、時間概念

■一歲半:孩子有了先後因果概念

但在他們的小腦袋瓜裡,對於時間概念依然只有:現在。所以讓他們“耐心等待”,簡直比登天還難。

■一歲九個月:開始萌發“未來”的概念

學會稍微等待,比以前更明白事情的先後順序。

2、空間概念

■九個月到一歲三個月:開始有空間概念

吉塞爾博士認為,新生兒對空間的認識是片面的,不連貫的,沒有距離感和深度概念,沒有整體感覺。九個月大時,思維才會向四周探索,開始明白客觀世界裡各個部分的聯繫。

■一歲半:開始認識方向和空間

但空間對此時的他們來講,只有“這裡”的概念。他們開始認識表示方向和空間的詞,開始嘗試使用具有空間意義的詞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歲九個月:增強對空間的認識

對於表示空間意義的詞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和父母交流玩耍時,很自然的會使用這些詞語。

此階段,可以多和孩子玩捉迷藏的遊戲。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3、自我概念

■一歲:喜歡照鏡子是有自我意識的表現

■一歲三個月:對一切都感興趣

■一歲半:以自我為中心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變得非常愛跟父母唱反調,以鞏固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不行”,是他們的口頭禪。

■一歲九個月:常用“我的”來表達自我意識

口頭禪變為“我的”,他們開始明白屬於自己的東西,代表了自己的一部分。

五、適合一到兩歲孩子的玩具

·鈴鐺

·彩色積木

·圖畫·

·帶有抽屜的小盒子

·玩具碗盤

·音樂盒

·彩色的圓錐體套環

·挖沙玩具

·裝有幾何模型的積木盒

·有蓋子的小鍋、壺

·推拉型玩具

·搖動木馬

·柔軟的填充玩偶

·手動搖鈴

·大的鐘表(錶盤大、指針大)

六、父母必須注意的教養問題

1、睡眠習慣決定孩子的身體成長

■一歲到一歲三個月,孩子睡眠時間在減少

■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不論是午睡和晚上睡覺,都會慢慢變得順利起來

2、防止孩子挑食的重要時期

■一歲到一歲三個月

不論是餵飯,還是自主進食,他們都會淘氣地動來動去,邊吃邊玩,讓他們乖乖坐在椅子上吃飯基本不可能。

■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

一歲半的時候,可能還不會怎麼挑食,但食量往往達不到父母預期的那麼多。

一歲九個月他們自己對食物的喜好逐漸明朗,所以這階段也是防止孩子挑食的重要時期。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喜好,另一方面要設計適合他們的食譜,做到營養均衡。

3、怎樣安排孩子的大小便

■一歲到一歲三個月,強迫孩子使用馬桶為時尚早。

■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部分孩子可以開始進行如廁訓練。

如廁訓練的信號:

孩子會向你傳達他想要排便的信息,比如當你問他是不是要尿尿時,他會用搖頭或者點頭的方式回答你。尿不溼上沾了東西、溼了,會主動要求更換。

4、洗澡和穿、脫衣服習慣能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一歲到一歲三個月,喜歡洗澡但不愛穿衣

如果孩子非常排斥洗澡,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在之前洗澡的時候,有安全方面的問題,比如燙到、涼到、滑倒、水進入眼睛耳朵等等。

一歲三個月的孩子,穿衣服不太配合。

■一歲三個月到一歲九個月,洗澡時注意培養安全感,喜歡穿衣

孩子開始對穿衣服的過程和動作產生興趣。一歲半時,脫衣服的能力比穿衣服的能力強。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七、與一歲孩子相處的技巧

1、一歲三個月到一歲半:以順從孩子為主

■技巧一:適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技巧二:善於安排他喜歡的活動

■技巧三:佈置一個適合的活動環境來滿足他的需求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書本、圖片產生興趣,喜歡玩敲打型玩具,可以多給他準備類似的東西。

■技巧四:安排富有彈性的生活起居

比如,孩子有強烈的自主進食慾望,媽媽又擔心弄髒地板。可以在桌子下鋪上報紙,讓孩子放心隨意地“鼓搗”飯菜。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2、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以順從為主,施以一定的技巧

■技巧一:掌握他的性格以及對失敗的承受能力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失敗的承受能力往往最差,玻璃心通常會用“一哭二鬧三撒潑”來表達他們的情緒。

父母應該掌握孩子的性格,明確他們對困難的最大接受能力,在他們快要“火山爆發”時,及時採取方法“滅火”。

■技巧二:分散他的注意力

比如吃飯的時候,他激烈地拒絕坐在餐椅裡。父母一定不要硬碰硬,可以暫時放棄,把他抱下來,讓他挑選他喜歡吃的東西,或者和他嬉鬧玩耍一下,讓他從剛才的強迫中緩解情緒,然後在玩耍中把他抱進餐椅。

八、給父母的提醒

1、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家長要有合理又合時宜的預期

孩子每到一個發展階段,會獲得不同的能力,我們不能跨越任何一個階段,“拔苗助長”。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發展調整自己的預期,避免期望過高而焦慮不安,也不能錯過黃金培養時間。

2、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不要奢望孩子照自己的設想來發展

可以積極參與孩子的性格塑造,固化他們性格中積極的一面,弱化消極的一面。但父母能夠給予的只有良好的發展環境,而不能奢望他完全按照你的設想來發展。

3、孩子能力的獲得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情。

所有想要加速孩子們發展的努力都是徒勞的,他們只會遵循著自身的規律進行。無論事先是否教導過他們,只要到了一定的階段,他們自然都會獲得相應的能力。

九、 父母究竟該做些什麼?

1、多陪伴孩子

比起教給孩子任何生硬的知識,陪著孩子玩,可以讓他們學到更寶貴的東西。

他們知道自己有人疼愛,知道自己是父母最珍貴的寶貝,知道有人幫助他,還知道這個世界是多麼美好。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2、根據孩子的舉動給予必要回應

一歲半以後,孩子的獨立意識變強,需要更多的獨處時間。過多的關注會讓他變得厭煩,此時你需要從旁觀察,在孩子表現出需要你的時候,立刻出現。

3、接納孩子,不要刻意加速他的成長

一時的落後發育(非病態的),都不算什麼。接納孩子的生長速度、氣質,不要試圖加速孩子的成長,要記住那樣不會受到任何效果。所以,作者認為,一歲半以前完全沒有必要給孩子上早教班。

作者建議父母可以多和孩子做一下活動:

  • 儘早開始親子共讀
  • 與孩子在很自然的語言環境中進行交流
  • 留出他自己玩玩具的時間
  • 學會發現他對什麼最感興趣
  • 儘量讓他自己拿一些物件給你,並和他一起觀察這個物件的特徵,這是一個認知事物的好方法
  • 準備一些能夠益智的玩具,比如套圈。同時別忘了讓孩子運動四肢,比如讓他們上下樓、玩鞦韆、將你堆高積木推倒等等。
  • 帶他到外面散步或遊戲

-END-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