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盤活資源助力農民增收奔小康 西固區多元模式激活“三變”改革

盤活資源助力農民增收奔小康 西固區多元模式激活“三變”改革

技術人員正在查看盆栽葡萄

盛夏的溫室大棚裡潮溼而悶熱,而位於西固區張家臺村的邦尼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義清似乎並沒有明顯的感覺,他一門心思侍弄西紅柿、黃瓜和辣椒等一些新特品種蔬菜,這是“德福”西紅柿、“博雅”黃瓜叫、皇貴妃西瓜......張義清一一介紹說。

西固區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立足農業農村發展實際,加快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引入市場機制和資本運作模式,把大量的農村資源,通過進行集中開發或投資入股經營主體,按股分紅,讓“死資源”變成“活資產”,通過多元模式激活“三變”改革,讓農民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益,助力增收奔小康。

3億元用於農業農村發展

“為確保‘三變’改革紮實有序推進,加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西固區委著眼補短板、強弱項,抓改革、激活力,制定出臺了《關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若干政策措施》,拿出了23項極富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其中推動“三變”改革、發展農業產業方面的政策就佔到19條,涉及到田園綜合體建設、特色農產品種養殖、鄉村旅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壯大等諸多方面。”西固區新農辦有關負責人說,按照30萬元/村的標準,由區財政向全區12個集體經濟“空殼村”進行注資用於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加大對設施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其中,企業主導的設施農業項目,按照溫室10000元/畝、鋼架大棚2000元/畝的標準予以一次性補助;支持農村土地流轉,對於一次性流轉土地50畝以上(含50畝)的企業或農業專業合作社,按照300元/畝的標準,自2018年起連續3年予以扶持補助,2018年,全區用於農業農村發展的各類資金預計達到3億元。

多模式助推確保取得實效

孟家山村位於西固南部山區,是全區無公害冷涼疏菜基地,年產無公害蔬菜200多萬公斤,也是該區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之一。為了引進項目和資金,編制了孟家山村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和爭取政府投資工作;成立了孟家山村蘭州清芳生態創意種植專業合作社,為實現“企業+合作社+村集體+村民”的合作開發模式奠定了基礎。張家臺村總結出了“三變”+龍頭企業、“三變”+特色產業、“三變”+鄉村旅遊三種模式。“三變”+龍頭企業就是堅持以企業為龍頭、農民為主體、產業為紐帶、效益為中心,全面推行“龍頭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助力農戶增收致富。目前,張家臺村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已基本完成,共確權承包經營戶323戶,確權承包地塊2285塊,確權承包地面積1433.05畝。“三變”+特色產業就是圍繞辣椒、西紅柿、西甜瓜等優勢主導農產品,依託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將生產設備、管理技術、優良品種等入股到產業發展項目,推動主導產業提質增效,成立了新臺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和邦尼種植專業合作社2個新型綜合合作社,積極引導村民入股到經營實體並從中受益,扎牢農戶與合作社的利益聯結紐帶。“三變”+鄉村旅遊就是依託甘肅首石發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引導農民、村集體、企業、合作社等多方以土地經營權、資金、技術等多要素入股,打造田園風光優美、農耕文化濃郁、鄉風民俗濃厚的田園綜合體。目前,張家臺村將全村村集體740畝土地,以及170戶農戶的569畝承包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企業,每年獲得土地分紅104萬元,並帶動就業250餘人,其中50名長期固定在企業務工的農戶以勞務入股,年增加農民勞務收入共400餘萬元,初步形成了“固定收入+分紅+勞務”收入的模式。

800餘農戶流轉土地2340畝

西固區杏胡臺村2016年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和市級“小康村”,隨著美麗鄉村和小康村建設的深入推進,村內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恬淡寧靜,是城區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進入杏胡臺村,主幹道周邊的宅院大多數是改造之後的農家樂,據一家農家樂經營者介紹,該村農家樂發展已初具規模,每年5月份至10月份的客流量平均每天就能達到約1000人次,目前村內農家樂由原來的10餘家發展到現在的33家,並發展民宿5家、住宿床位97張,年收入達到350多萬元。

為給廣大農戶提供發展的空間和載體,杏胡臺村成立了西固區乾景種養殖農民合作社,以合作社為平臺,盤活村集體、個人的實物資源(土地、閒置房屋、設備等)入股合作社參與項目建設、產業發展、自主經營等。並依託有利政策扶持,全面推行“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堅持村黨支部、黨員骨幹引領發展,積極培育能人大戶、民宿、農家樂等經營主體,引導農戶以土地流轉、帶資入股等方式參與能人大戶、合作社共同經營發展,積極主動做好政策落地和程序監督等工作,有效保障入股入社農戶依法依規取得資金、股金、薪金,實現農民向股民轉變。通過推行產業經營發展模式創新,有效破解了農戶自身能力不足及合作社發展資金短缺難題,實現了合作社和農戶的雙贏發展。今年以來,實現土地流轉80戶150畝,輻射帶動了5戶農家樂加入合作社,有效解決了農戶持續增收和穩定發展問題。

據瞭解,農村“三變”改革一開始,就對方法步驟、重點環節、職責分工等進一步予以細化,明確了11個步驟33個環節,7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形成了推動全區“三變”改革順利進行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今年以來,工新增流轉土地2340畝,涉及農戶800餘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