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十多年沒見的老同學建了一個交流群,然而卻有人退群,他們是什麼心態?

紅偉201701027


算起來,大學畢業也十幾年了。但是除了一個大學宿舍群的六個哥們,其他同學群都沒有加入。高中好哥們想拉我高中同學群,拉進去,我默默退出來了;中學同學也拉我入群,我也悄悄離開了,小學同學——都記不清是誰了,還加什麼群。

倒也不是對同學群反感,打個比方,不說在群裡,就是在高中的班級裡,你也不是八面玲瓏的人,我們每個人的人際交往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這點到什麼時候都一樣。高中班裡,你玩的好的也只有兩三好友,你也不是班級裡的明星,登高一呼,應者雲集,人人都前呼後擁。實際上,你身邊一直都有兩三個死黨,你們一起上下課,一起吃飯,一起回宿舍。就算畢業多少年了,死黨依然還是那兩三個死黨。就算你同學聚會的時候,你仍然是跟那三四個死黨最熟悉,跟其他同學越來越陌生。

所以,問題來了,既然一直跟你打的火熱的只有三四個死黨,你們一起可以愉快地玩耍,你加入同學群有啥意思,你又跟他們沒啥說的。現在的同學群裡,有曬娃的,有炫富的,有做微商的,有每天發小廣告的,還有每天都在群裡吹牛逼的。一個同學群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社會,其中每個人都是社會人,都是社會人的 嘴臉。不要以為同學的情誼有多深。你在群裡看著你的初戀每天曬娃,你說心裡啥滋味,看著別人過得好與不好,你冷眼旁觀,世態炎涼,都在群裡折射了出來。

一句話,無論你加入多少個同學群,都覺得沒意思,聒噪,你不會覺得有個同學群你的幸福生活指數就升高了很多吧,相反,你會默默對比自己生活與其他人的差距,心裡會愈加不平衡。生活啊,自己知道多幸福就行了,不需要都展現給別人看,換個角度看,生活啊,自己知道自己的不幸就足夠了,也不需要展現給別人看。與其,每天在同學群裡互噴,互相炫耀,倒不如過自己實實在在的生活。


說書人思鬱


之前我初中同學建了一個同學群,一開始邀請我進群,我很happy的就進群了,大家二十多年之前在一起上過學,雖然那時候交流不多,但至少在一起玩過。


舉個例子,同學裡有個賣衣服的老闆娘,講真,她賣的衣服在我們村裡穿還合適,像我這樣的外出工作穿肯定不合適,因為總是推薦,我就買了兩件,之後她會在群裡@我,意思是,“換季了,來我這裡買衣服啊”,仔細觀察,我發現她把好多同學@了一個遍,買吧,肯定閒置,不買吧,好像挺不給面子的。

當然我是不好意思第一個退群的,過了不久,雖然群裡聊天的內容我沒有太大興趣,但是依然沒退群的勇氣,直到我發現有幾位同學退群了,我也就悄悄退了。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人真的需要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因為等到時過境遷,可能再也找不回當年的感覺了。


秘語相傳


分享一下我個人的心路歷程吧。2016年夏天多年不見的同學建了一個群。群裡有三十多個高中老同學。剛開始我真是很激動的 覺得終於找到了多年少聯繫的同學 而且大家在商議畢業三十年後的第一次聚會。滿懷期待天天進群與人聊天,就像一個晚歸的遊子一頭扎進了久違的家門。然而幾天後我發現不對了 熱衷於和我聊天是想向我推銷奶昔代餐減肥的同學 👩‍🎓還有就是在群裡組織發紅包手氣最好接龍的同學。 當然也有像我這樣在群裡聽成功者炫富聽一些人炫兒女。而我們回憶學生時代的點點滴滴竟沒有人有興趣接話。我們在群裡說生病的老師👩‍🏫希望大家一起去看望也沒人搭理 我覺的同學群已經沒有同學情師生義。我果斷選擇退群 當被再次拉進群后我仍然退群了


雙魚翩翩


前不久,我就剛退了一個小學群。這個群我也不知什麼時候進去的,群裡的同學都很難想起是他長的什麼樣子的,說到這裡可能你很奇怪,其實是這樣子的,在讀這座小學的時候,我是五年級的插班生。在群的同學,由於分班的原因,我最多跟他們相處兩年。



“都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退群的的原因也不是我們彼此陌生,而是我感覺到這個群騷擾到我了。

剛建群的時候,群裡面,偶爾會有人聊聊不痛不癢的話題,後來,就變的很安靜了,一個群從建群的熱鬧到安靜,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

不過,接下來的是,群裡頻繁的跳出一些信息出來,我點開,一看,廣告,不理,繼續做自己的事。

接下來的日子裡,除了安靜之外,這個群裡面,不是跳出拼多多就差你的拼團廣告,就是什麼鬥地主,成語接龍激活的廣告。

在平時也沒什麼,但是,在手機寫點東西的時候,突然一條微信跳窗提醒,就打斷了我的思維,一看,又這群裡的廣告。

剛開始還好,不過隨著有越來越多的廣告,我實在忍受不了,就直接退了。

其實,在生活中,如果朋友的朋友圈廣告太多的話,我也是直接屏蔽,廣告太多,影響到我看朋友圈的效果與時間。



總結來說,或許就是我不想隨便自己的圈子被別人騷擾,也不隨便去騷擾別人,無用的群,對於我來說,自多了個佔微信的位置而已,對自己沒什麼幫助。這或許就是我退群的原因吧。


落筆成蝶


我退過一次

關於同學群這個問題我之前就已經講過了而且有人問我,有沒有必要建立同學群,我的回答是有必要的,同學感情還是要聯絡的,也許有些人會中途退群也許就不願意加群這樣的同學是少數,不是很多!

我想主要是這麼幾類人吧,第一類人是不想聯繫了,沒有啥心裡狀態,就是不想和同學練習了,很簡單,再說多了沒有用!

第二類人是討厭群裡的哪個同學,就是看不慣他,就不想見到他,見到他就煩,群裡有我沒他,有他沒我,這是比較執著的。

第三類人是有想法的擔心同學群裡有人搞推銷搞銷售,搞其他業務,比較反感這樣的建群方式,只想著有同學關係單純友誼,不需要其他的,所以一有推銷的業務關係立馬就退出了!

第四類人是自卑的或者這麼多年也沒混出個模樣見了同學不好意思,乾脆就不見不聊了,過自己的小日子!

當然不管是考慮啥,出於那種考慮都需要和同學聯繫一下,同學關係還是要建立的!

謝謝您的關注支持,謝網友給個關注





兵傳媒


我說自己的同學群的故事。

三十八年後,我被同學拉進同學群,突然見到昔日同窗並且進群的感覺,好像又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學生時代,讓我興奮得情不自禁,面對那些熱情洋溢的歡迎聲,在語言互動時,我當時激動得哭了,真的是激動萬分,情緒失控了。

我永遠不能忘記同學首次相見的場景,那天我的電話突然響起,電話中很多女同學自報家門,說想死我了,你快來我們想見你,我們都在飯店等你,快點啊,聽到這,我太高興了,三十八年未見,我也太想她們了,不是一般的想,而是無時不想,我現在巴不得插上翅膀飛到她們的身旁,打的路上不斷接到電話聲在催,到了嗎?到哪了?迫不及待的心情與我一樣一樣的。

終於到了飯店,這場面讓我今生難忘,男女同學都站在飯店門口,像迎接自己久末見面的親人,我們男女同學笑臉如花,男同學都伸出那友誼的手和我相握,那些女同學伸出雙臂擁抱了我,太激動人了,就坐以後,再慢慢看看同學們,仿如隔世,我怎麼一個也認識?那些同學叫我猜,你看我是誰?我哪認識,都老得面目全非,哪裡還有當年青春少年的影子?我把頭搖得像波浪鼓,他們只好自報家口,我說要不是這次見面,如果走對面我們也會擦肩而過,如箭般飛逝的歲月在我們的臉上都留下痕跡,我們都回不到從前了,剩下的友誼還在,還濃,濃得比蜜還甜,讓人無法忘懷。

我們同學群當時情景就如百鳥朝鳳,天天鶯歌燕舞,你方唱罷我登場,你獻一首歌,他送一首詩,我喜歡發文章,被同學稱為正能量的代表,我更高興了,樂此不彼,天天找好的文章,有美文,有憂傷懷舊的,有個同學戲說我霸屏了,隔著屏幕我都能感覺同學們此時會哈哈大笑,我羞的巴不得找個地洞藏起來。

有二個同學因為搶紅包鬧起意見,並且罵了起來,我以為真鬧起來,於是說了那個罵人的同學,我記得當時我在同學群裡寫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寫完我心裡想,這樣的人為什麼不珍惜同學情?與這樣的人為伍好沒意思,於是我默默地退了群,沒有想到,群主私信我,拉我進群,盛情難卻,我又進群啦,同學群又現歡迎的鞭炮聲,有個同學戲言說我,再退群就罰款貳仟元,從此,我不敢隨便退群了,我怕罰款!

我們同學群也有悄悄退群的,也有混得好的同學在群裡高調張揚,被沒錢的同學生氣慫過,後來這個沒錢的同學生氣退了群,對於這退群的事,我們可以理解,畢竟幾十年沒見,同學們走入社會,心態都不一樣,三觀不同,所以,有人退群以此表示抗議,我認為,還是要多包容和忍讓,沒有必要因為一點小事鬧紅了臉,今生是同學,來生也許不是,珍惜才能走得久遠,不是說一輩同學三輩親嗎?昔日那種同窗情真的讓人無法忘懷,我們無論何時想起心裡頓時暖暖的,心裡佔有很大的位置,我每天都到同學群看看,好幾個同學說我,現在很難在群裡見到我,這不,有幾個同學發微信向我問好,約我何時聚會?那天我們幾個女同學吃完飯,我倡議拍照留念,一呼百應,於是,我們在公園裡拍了很多照片,留下難忘的支誼見證,同學情是生命中重要的情,我永生難忘的情!我永遠不能忘的同窗情!



今世緣126


我是農村小廣播,生活在帝都,整個北京我們高中的校友有五六百,認識的也就高中同班的還有隔壁班的,2006年的時候在人大聚會了一次,聚會很熱鬧,大家回味高中憶往昔歲月,聚會後留了qq,並見了個群(當時還沒有微信),群裡剛開始還不斷有人說話,後來就靜了。之後有高中校友會在京城裡,網絡了京城各界的高中學哥學弟,建立了XX中學北京校友會,乖乖的,那陣勢可謂龐大,又按屆別建立了不同校友群,也是說話慢慢的少了,潛水的多了,有的悄不聲息地退了群。

歸納起來,退同學群或者進群很少或者不說話有一下原因:

一是沒共同語言,有共同語言的都私下聯繫了,正說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走上不同的工作崗位就定位了不同的人的階層,在一起除了回憶剛中生活有點共同語言,其他的沒有交集了。

二是富貴高低不同,同學聚會成了攀比的聚會,混的好的看不起過的不好的,混的不好的也不願意扎堆到高高在上的那一群裡,所以隔閡就出現了,沒必要尬聊,索性不聊。

三是快節奏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攤子事,忙都忙不過來才懶得在這無聊的群裡發言。

以上歸納幾點,不全的請其他網友補充吧!


農村小廣播


現在絕大多數的“同學交流群”往往都是名存實亡,有同學之實,卻沒有任何交流之意。

尤其是20多年沒有怎麼交流的老同學,建群之後除了剛開始大家簡單的寒暄熱絡,沒過幾天就會紛紛潛水成為一個“死/群”。

想想看,大家除了彼此有一個同學關係之外,時過境遷,人和人之間已經完全處於陌生的狀態。要知道10年就是一代人,一個20年已經隔了兩個年代,彼此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往事那僅存的共同經歷早已經被時間消磨的暗淡無光,連回憶都會變淡,甚至彼此的長相和名字都對不上了,又何談感情和交流呢?

遠了不說,咱們再說說現在的社會現實,就連剛大學畢業幾年之後的同學會,彼此都是顯得那麼的市儈,大多數都是表現的虛偽而又做作,再也沒有了大學時代的那種純真和純粹。20多年的同學群有人退出就非常可以理解了。

大家只是在一個群裡的陌生人,曾經有過那麼一段短短几年的經歷而已,最真實的狀態就是彼此攀比,互相對比,曬孩子,曬老公,曬豪車才是大家的生活狀態。 每個人都精心的打造自己的人設,都是成年人了也知道這些虛偽的東西,所以也就不喜歡配合著演戲了。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同學群還可能會演變成廣告群,很多人看那些沒有用的東西,養生的信息呀,微商的信息呀,雜七雜八的八卦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群裡面肆意亂扔。這樣的群還有什麼意義呢?退出也很正常,曾經學生時代的美好,還是留在回憶裡吧,因為那時候才是最純粹的。


夜泊痕


同學情可以說除父母情,夫妻情,朋友情,戰友情之外。最為難以忘卻情感。本人認為退群是個人性格不同,看法不同不能勉強。二十年未見各自年齡以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情況,生話壓力大,事情多有時是無暇顧忌這些交流。這個可以理解。

建同學交流群我是非常贊同,我記得剛入群后,同學們在搶紅包接龍,剛開始搶了個紅包沒有發,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說發出來。不怕你見笑,當時我是不會怎麼發紅包。結果還是拉我進群的同學替發才算了事。下面發的一個沒搶,後來經過請教別才算學會。


在有近一段時間內,群裡搶的熱鬧非凡。最後搶多搶少不說,同學交流的氣氛高漲,其樂融融。

再說一下我們同學聚會,我們都是定在過舂節前聚會,這些的話一般人都會回家過節,空閒的時多,可以有多的同學參加。

在聚會的期間,名位同學沒有拘束,就像回到兒時的感覺。親切而又溫馨。忘記了生活的不如意,大家談談在學校時的點點滴滴的趣事,談一下現在的生活近況。



同學隨不是手足。但是他們陪我度過兒時的美好回憶,值得珍惜這份友情。有同學做出退群的情況也得理解,包容。最後祝天下所有同學們萬事如意,友情常在。


聆聽151454174


我可能屬於性情涼薄的那種人吧?從小學到大學,經歷各種班集體,對我來說好像都是過眼煙雲,沒有特別要好的朋友,也沒有咬牙切齒的仇人,小時候一個衚衕裡玩的孩子,可以混的形影不離,但截止到插隊,也就分開了,分開並無多麼想念過誰,都說插隊的戰友情誼深,好像是吧?畢竟一塊經歷了那麼多苦難,一個炕上睡覺,一個鍋裡吃飯來著,但是一場返城大潮,還不是個人顧個人,人人都恨不得踩著別人肩膀爬出去,能跑多快跑多快,所以考進大學之後,基本上都沒聯絡過,人心如此,不覺得還有什麼值得留戀,大學也一樣,一個宿舍住的,表面和氣,其實誰都知道,各自的將界在哪裡,最好大家彼此不要冒犯,大學期間,關係僅限於客客氣氣。大學畢業後的人生,更加嘔心瀝血,分在一個單位的,彼此內心深處都是在意的,很害怕自己不夠努力,哪一天你的同桌成了你的頂頭上司,對你呼來喝去,於是拼命讓自己儘可能的優秀,哪裡還有時間扯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