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再見了,炒房客!又一條斂財“命門”被掐死了

再見了,炒房客!又一條斂財“命門”被掐死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當炒房客還沉浸在搶房“搖到就是賺到”的喜悅中,忙著準備資料、籌錢搶房的人還沒有意識到,樓市調控正在悄無聲息地升級。

留給某些炒房客們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了。

再见了,炒房客!又一条敛财“命门”被掐死了

1

悄無聲息!深圳、上海動手了!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昨天,炙手可熱的深圳“200萬離”(準備200萬,離婚買房)網紅樓盤,銷售方案中有這麼一條,個人優先選房,企業購房排在個人選房結束之後。

再见了,炒房客!又一条敛财“命门”被掐死了

無獨有偶,前幾天宣佈開售的“500萬蹲”(準備500萬意向金,找個地方蹲著等拿號)樓盤,同樣規定企業購房要在個人選房結束後才能進行。

再见了,炒房客!又一条敛财“命门”被掐死了

限購之下買到即賺,這些樓盤有多火熱我們都知道:前者開盤消息傳出後,200萬的誠意金抵擋不了眾人購房熱情,銀行、不動產登記部門前排起長隊,有些人甚至打起了離婚的主意;後者669人搶194套,中籤率29%左右。

一盤新開,全城躁動。

在個人購房都供不應求的背景下,企業想要撿漏怕是希望渺茫。

接連兩個大熱樓盤都採取這樣的手段,這意味著在未來,類似的規定或將成為深圳新盤慣例。

在上海,調控手段同樣在升級,步子甚至邁得更大。

昨天,有消息傳出,上海搖號新政出現調整,企業不得參與搖號。根據上海新浪樂居的消息,企業在上海不可以購買新建商品住宅,搖號剩下的也不可以購買。

再见了,炒房客!又一条敛财“命门”被掐死了

值得注意的是,該“搖號新政”並未見紅頭文件,而是在各大售樓處、待推新盤銷售人員處口耳相傳、隱性執行。

前兩個月,上海豪宅市場放出一波預售證,同樣吸引全城目光。

以中糧某樓盤為例

4月23日上午,437套單價約8.5萬元/平米、面積約90到130平米、總價約700到1300萬元的單位引來3127組客戶認籌參與搖號(認籌金100萬元+資金證明285萬元),將近8倍認籌,單盤一次開盤認籌參與資金超過88億元,創下上海樓市紀錄。

由於限價,很多人以公司名義排隊認籌,參加搖號,甚至傳出一個人動用名下20幾個公司參加認籌擠佔名額,搏搖號概率。

再见了,炒房客!又一条敛财“命门”被掐死了

不僅有公司,還有你很熟悉的名字

但我們要知道,所謂的企業購房少有用來住的,大多是用來炒的!

通過公司繞開限購買房,相當於富人打劫窮人!原本限購政策的出發點是讓一部分有居住需求的人群能夠以較低的價格買到商品房,但聞到利益味道的公司炒房者瘋狂進場以後,不少剛需只能欲哭無淚!

不僅如此,不少企業購房後坐等升值以待賣出,造成了房屋的閒置與浪費。如果放任不管,還會加劇了投機主義者的囂張氣焰,不利於房子的價格迴歸理性。

現在,兩個一線城市同時有所動作,樓市調控的預期進一步加強。在可預見的未來,調控只會緊,不會松。

投機者的末日,一步步接近了!

前一段時間曾有人把國務院保護產權的文件解讀為樓市調控有所放鬆的前奏,也有人認為地方財政壓力倒逼調控放鬆。現在看來,這怕不是一種樸素的“美好奢望”。

2

避開限購炒房?這回沒戲了

中國特色社會總是醞釀出特色政策。而在這些政策背後,是太多“過分聰明”的炒房者。

以公司買房為例,筆者不止一次強調了,公司買房不限購,以公司名義購買、持有房產尤其是住宅,或許是房地產調控的最大漏洞。

去年以來,包括深圳、上海在內,多個城市住宅房產被投資公司整購。

據深圳中原數據顯示,深圳市場大宗交易從2015年成交約122宗、金額306億,增長到2017年183宗、成交額約514億。

今年4月,位於深圳南山區、即將開盤的寶能城,打包出售總面積為6342.3平方米的56套住宅,房屋售價4.21億元,接盤方為港股公司新體育。所售房屋均價6.64萬元/平方米,只相當於寶能城前期二手房均價的7折。

在上海,同樣的故事在上演。

4月10日,上海知名高端物業項目翠湖天地完成了搖號排序。根據上海公證協會網站披露的公開信息,翠湖天地項目商品住房銷售搖號排序共計385組,而公司客戶達214組。

這意味著,此次認籌搖號項目的購房者中,公司客戶竟然佔到了55%。

不僅如此,以公司名義買房還有“進階版”。

具體操作是這樣的,先建立一個空殼公司,將自身定為法人代表;接著用另一家已存續的公司給空殼公司擔保,並證明還款來源,然後這家空殼公司便可從銀行獲得一筆授信,用以全款買房。

這樣做的好處是,以空殼公司的名義買房,在轉讓時,可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節省部分稅費,同時也避免了公司財產和個人財產不分的風險,減少後續資產轉讓、出售的許多麻煩。

上海某新樓盤銷售人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採用上述方式,只需提供法人代表、公司委託書、企業納稅證明,只需20余天的週期,就能正常貸款購房。

不少上市公司也幹起了炒房的副業,通過出售房地產資產獲取利潤。wind數據顯示,多家上市公司持有房產,截至2018年一季度,投資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量已增至上千家,總共持有投資性房產市值超過9000億元。

不得不說,人民群眾的智慧如同汪洋大海,但是監管部門也不是吃素的。

滬上某銀行風控部人士透露,監管部門相關人士正進駐其所在銀行逐筆“清查”空殼公司購房貸款合同。

國家審計署最新公告指出,多家企業仍有大量房產閒置、存在未能按要求退出房地產業務的問題。

而估計深圳、上海限制甚至禁止公司購買新建商品住宅的方針一出,通過公司炒房的路子將被徹底堵上。

一個人動用名下幾十個公司參加認籌擠佔名額、搏搖號概率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2

只要有足夠的耐心,漏洞就會被一個個堵上

在成都、南京、海南等城市,各式各樣的調控手段早已充分顯示了炒房客和有關部門的“鬥智鬥勇”。

比如在成都,為了限制假離婚購房,調控政策中特地規定了離婚兩年內購買住房,擁有住房套數按離異前家庭總套數計算。

網民們馬上發揮了無窮的想象力。

比如一個流傳的段子說,感情失意的離異少婦為了報復她的前夫,立馬入手兩套成都市區房產。

根據成都房產新政,離異家庭兩年內任一成員購房都按照離異前家庭總套數計算,這將導致她的前夫兩年內無房可買。

鬱鬱寡歡的前夫登門尋訪大師問計,大師掐指一算:你隨便找個沒房的女子結婚,然後再離婚。前夫一驚:大師,我不是這麼隨便的人。大師怒斥道:房管局只查上一次婚姻,不查上上次的!

南京也有兩家銀行對離婚貸款買房設限。

南京的中國銀行對近期離婚的不予貸款,要求離婚時間至少六個月以上,離婚一年內的要進行綜合評估;民生銀行對離婚一年內的暫停貸款。

有網友感慨,離了婚都要隨時掌握最新房產動態。

再见了,炒房客!又一条敛财“命门”被掐死了

除了假離婚的,也有假結婚的。

上海實施限購政策之後,為了幫助外地客戶買房,一些上海籍的中介人員,通過和客戶結婚,讓客戶獲得購房資格。

一位30歲的中介,就這樣結婚離婚4次,其中年紀最大的結婚對象已經70多歲。一次交易成功能夠收入6-8萬,簡直是躺賺。

後來公積金政策為了針對這種情況,專門做了變化。

政策重申:“同一人多次變更婚姻關係購房”,將被嚴格審核!

再见了,炒房客!又一条敛财“命门”被掐死了

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樓市調控和炒房客之間的鬥爭就像打地鼠遊戲,炒房的人鑽一次空子,調控就堵一次漏洞。

和遊戲不同的是,只要有足夠的耐心,漏洞就會被一個個堵上,地鼠會一點點變少。

我們不能懷疑中央政府調控樓市的決心。

五一前後,住建部就房地產調控問題密集約談12個城市。5月份,全國超過40個城市發佈調控政策,當月累計多達50次。國家住建部年內也四次發文,重申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發佈調控政策的城市主要以三四線城市為主。而現在,深圳、上海這樣影響力巨大的一線城市繼續加碼,未來調控政策會不會在一線和二線熱點城市全面升級,值得期待。

結束語:歡迎添加小編微信(yingjian-z),拉你進讀者群,同時,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支持!

| 好文推薦|

再见了,炒房客!又一条敛财“命门”被掐死了
再见了,炒房客!又一条敛财“命门”被掐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