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吳一鳴:當我們擦肩而過,希望能在你的眼中看到光!

“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幹、放飛夢想的地方。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正是無數教師的辛勤培育,播種下青年人求學成才的種子;正是無數教師的默默耕耘,放飛了青年人奮勇前進的夢想。近期,我們專訪了榮獲2017年度教學名師、優秀主講教師稱號的一批優秀教師們,聽聽他們的教書育人故事。本期,讓我們走進法律學院吳一鳴

吴一鸣:当我们擦肩而过,希望能在你的眼中看到光!

法治社會離不開法治精神,法治精神又彰顯在法治人物身上。吳一鳴身為民法人,一邊躬自探索踐行著法治精神,一邊引領著學生走上民法學習和研究的漫漫道路。聽過他的課或是與他聊過天的人,會被他的個人魅力所折服——一個碩果累累的學者,永遠溫文爾雅、平易近人,時而詼諧幽默談笑風生,時而莞爾一笑大度從容。

民法教授?華政學長!

吳一鳴與華政淵源頗深,既是華政的“師”,也曾是華政的“生”。從本科到博士,他都就讀於華政,是學生眼中“貨真價實”的學長。從他踏進華政園的那一刻算起,已經過去了二十餘年。

民法體系大,知識點細緻龐雜,但在吳一鳴的課上,學生總能快而有效地理解那些艱澀難懂的概念或法條。吳一鳴善於尋找身邊的事例來說明問題,或是新近發生的案件,或是曾經出現的熱點,甚至小說、影視作品中的情節,只要與教學內容直接相關並方便學生理解,統統被他搬上課堂。“通過生活中的事來說明問題,主要是給學生建立起直觀的感受,讓他們快速進入問題意識中。”

吳一鳴不僅自身常做“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的思考,還常將這個問題帶入教研室中和其他教師討論,也常向資歷豐富的老教授討教。因此,即便是連上四節民法課,學生也不會感到睏倦,反而能積極地投入。

吴一鸣:当我们擦肩而过,希望能在你的眼中看到光!

吳一鳴致力於營造出全身心投入、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他循循善誘,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並激發他們對法學的興趣。他很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首先要學會用法學思維思考法律問題”。吳一鳴認為,擁有了法學思維才會產生專業認同感,這樣一方面給了學生分析問題的邏輯能力,一方面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如果學生對這個學科產生興趣,課堂之外他就會找更多書籍、資料來閱讀,就會學得更好。”

不僅教學深受學生愛戴,吳一鳴在科研上也頗有成就。“科研對於課堂教學一定是有作用的。”吳一鳴肯定道。在他看來,科研本身是對學術深度、廣度和緯度的拓展,無疑能為課堂帶去最新的內容和新鮮的活力。而在研究生教學中,科研項目也往往是很好的教學專題。

萌段子手?微博達人!

課堂,他是專業嚴謹的老師,課下,他還是萌萌的微博“大V”。關注他的微博“吳一鳴學長”的人數已超過5萬。

吴一鸣:当我们擦肩而过,希望能在你的眼中看到光!

“吳一鳴學長”的微博沒有滾燙的雞湯,沒有深奧的金句,沒有刷流量的段子,也沒有一本正經的學術。他的微博不貴在多,而在於精。正如他的微博名一般,在微博裡,吳一鳴只是一個謙和的學長,和學弟學妹們說說心裡話。他會在作業截止日期前夜發微博打趣提醒學生,也會在讀了好書後興奮地與大家分享;他會記錄昨天和友人小酌談法後的所感,也會在跑了一場馬拉松後美美地發上照片……學生、友人在他的微博下積極回覆、討論,儼然是一個輕鬆愉悅的小型法學人線上聚會現場。

從2012年開始,“吳一鳴學長”便長期置頂了一篇博文《致我的學弟學妹》。雖已置頂了近六個年頭,其內容卻歷久彌新。在最新的評論裡,17級大一學生依舊感觸良多。在文章裡,“吳一鳴學長”侃侃而談,將“如何度過四年大學時光”“如何將看似沒勁的生活過得有勁”“如何利用學校資源培養獨立自主的思考精神”等問題一一道來,言辭懇切,鼓舞了很多華政學子。

吴一鸣:当我们擦肩而过,希望能在你的眼中看到光!

生活信仰?民法哲心!

吳一鳴說,已故的傅鼎生老師經常提到,民法精神就是“義務自主”。義務就是“麻煩”,你可以給自己找“麻煩”,但不能給別人找“麻煩”。所謂“民法人”,在吳一鳴看來,首先要對每個人做到平等、尊重。“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間關係的法,最關注每個人的自由意志。”因此,吳一鳴所理解的“民法哲心”,就是平等地對待每個人,對他們關心關愛,在平等的社會交往中增進每個人實現個人願望的可能。他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引導,讓學生成為真正的民法人,讓民法精神延續下去、發揚光大。

對於華政的法學學子,吳一鳴認為信仰也必不可少。“對法治有信仰,對生活有好奇”,這是吳一鳴對每個學子的期待。對知識有好奇,對專業有熱愛,並帶著這份好奇和熱愛不停地走下去——吳一鳴希望自己的每一位學生都擁有這樣“有勁兒”的生活。

吴一鸣:当我们擦肩而过,希望能在你的眼中看到光!

“所謂‘有勁兒’,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專業熱愛,每天過得不同,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吳一鳴建議學生要給自己定一個相對具體的學習目標,然後為之努力。這或許一時半會看不出什麼改變,但時間一長一定會有所體現。“耐心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勁兒’的事情。”

當談及如何尋找自己的專業熱愛,吳一鳴認為首先要通過學習去了解一個專業,然後才能激發熱情。“興趣是可以培養的,要學會自己尋找興趣,只有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是最‘有勁兒’的。”

除了固定的授課時間,吳一鳴課間、課後都盡力地為學生解答問題。他還頗有些遺憾,每週“坐班答疑”時前來交流的學生有點少,他呼籲大家能更積極地參與到法學討論中。他想對每一位學子寄語:

“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在校園橋上、圖書館內、教學樓的拱門下擦肩而過,我願意、並希望著能在你的眼中,看到光!”

吴一鸣:当我们擦肩而过,希望能在你的眼中看到光!

立德樹人 德法兼修

迎評促建創一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