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我給西貝上一課:給品牌取個好名字要避免哪幾點?

【我給西貝上一課丨100天打造快餐盈利模式】是觀見推出的專門為剛剛進入餐飲或正在尋求轉型的餐飲人打造的系列課程,通過一個真實的案例,引入科學、系統的快餐模型,將其真實的場景搭建出來,讓更多剛剛投身於餐飲行業的創業者能夠通過這次經歷少走一些彎路、少花一些冤枉錢。本次課程為第一期課程。

NO.01

-出名要趁早,名字要取巧-

出名要趁早,名字要取巧,今天我來跟大家聊一聊,餐飲項目創立之初,怎樣起一個好的品牌名。

案例總結

純正西遊,齊天大作

我先給大家講一段我的個人經歷,2009年我還在藍港互動(此前叫藍港在線)任職,有幸參與並主持了一款叫做《西遊記》的網遊的市場營銷。這款遊戲起初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做《熱血西遊》,因為當時行業受網易《大話西遊》、《夢幻西遊》的影響,很喜歡在西遊前加個定語,來突出自己做遊戲的特色。所以,當項目立項,希望能夠做一款突出“寫實版”這一西遊題材網遊的時候,想當然的就走了這樣的一個套路,耗費了項目組很多人的腦細胞,確定了《熱血西遊》這個名字,並配套了一句頗具震撼的Slogan:“純正西遊、齊天大作”。

可以說,作為一款耗費巨資研發三年的作品,儘管期望做出很多不一樣的內容,但在傳播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玩家認為我們在山寨網易,而且在各種西遊盛行的情況下,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產品在研發的過程中,似乎也一直缺少一種靈魂,因為“熱血”這個詞,究竟該如何去表現,貌似很難統一標準。

在用《熱血西遊》這個名字推廣了近一年的時間,即將要封測的時候,公司的老大王峰真的是靈光乍現,為這款遊戲奠定了爆發前的核心基石。當時,他在講,這麼一款寫實的遊戲,花了這麼大的投入做的一款向吳承恩致敬的遊戲,為什麼就不能直接叫《西遊記》呢?而這個名字一提出來,項目組所有人都激動了,也許這是大家一輩子才有的一個機會,做一款真正的《西遊記》的網遊。而這之後,所有的研發、營銷和運營上的思想困擾,基本上通過這一名字的確立迎刃而解。

之所以講到這件事,我是想用事實告訴大家:一個好名字本身就具備很強的傳播性,甚至會“自帶流量”,而不好的名字,可能會讓你所有的努力事倍功半。

我給西貝上一課:給品牌取個好名字要避免哪幾點?

中國人一向很重視起名這件事,即便擁抱了互聯網多年,但還是有很多人希望“起名”能夠符合玄學上的規則,甚至硬生生催生出一個行業。

不過有時候大家又似乎不在乎“起名”這件事,喜歡“山寨”,喜歡抱大腿。比如喜茶一火,各種茶就充斥了中國大江南北,西少爺一火,也是各種少爺層出不窮。

從品牌營銷角度考慮,無論是“玄學”還是“山寨”的品牌名,都是對品牌本身的一種傷害,一個好的餐飲品牌名字,的確還是要下一番功夫,那麼什麼樣的品牌名,才能稱之為一個好名字?

1

- 好品牌從好名字開始 -

好名字不是東施效顰

更不是玄學上的東西

一個好名字的根本就是成本低

成本低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是對消費者而言:記憶成本低、理解成本低、識別成本低;另一方面對企業來說,就是使用成本低、傳播成本低、營銷成本低。所以,我整理為四個要素:易記易說、不易混淆、能夠註冊、檔案乾淨。做到這四點,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傳播成本、提高傳播效率、規避風險。

易記易說--說白了就是品牌名要“聽得懂、記得住、願意說”。

所謂“聽得懂”就是要讓顧客理解你名字所要表達信息,比如人們第一次聽到“俏江南”這個名字,會自然而然覺得這是一家江南菜館,實際上它卻是一家川菜為主的餐廳。於是俏江南用一個“川劇變臉”的標識進行補救,但消費者卻變得更加困惑,因為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張京劇臉譜。最後的結果就是:想吃江南菜的走進去,發現是川菜又退出來,而想吃川菜的又不知道這裡有川菜,壓根兒就不會進。

記得住就比較好理解了,很多品牌,而且尤其是在發展較為緩慢的傳統行業裡,很喜歡用“高大上”的英文譯音來標榜自己的西方血統,結果卻造成中國人根本記不住。有這樣一個例子:多年前京東商城花了一個億來推廣自己的英文域名360buy.com,結果是什麼呢?絕大部分的流量依然是通過百度“京東”這兩個漢字進入的,最後只好斥巨資買下了拼音首寫組成的JD.com才有所好轉。所以說

“消費者的記憶力是一個巨大的傳播障礙”

願意說的前提是消費者至少能讀出你品牌名,相信大家都見過名字是三個牛三個羊三個魚的飯店,後兩個生僻字很少有人認識。再比如陝西的biangbiang面,就連輸入法都不識別,也嚴重限制了這個品類的發展。

再有就是字面上的負面意義,我曾經在一個三線城市看到了一個超級奇葩的名字,叫做“強煎飯”,一個做中式快餐的小餐廳。當然,這種不入流的名字只可能是小老闆一時的“靈感”,初期可以用這個名字博得一點點噱頭,但關鍵是噱頭的格調不高,給人感覺很惡俗,沒有哪個品牌是靠惡俗能夠做大的,想活下來都難。

不易混淆--搞清楚自己是誰?

在滿足了易記易說這個條件之後,我們還要避免品牌名是否容易混淆,也就是說,我們得讓消費者記住我們的名字後,搞清楚我們跟別人的區別。

中國珠寶行業是個很奇葩的行業,從金大生到周大生,到周生生再到周大福、然後是金六福、週六福和六福珠寶,感覺是商量好了讓消費者發矇,誰也搞不清楚哪個是品牌哪個是山寨,這種情況對品牌的傷害是很大的,消費者搞不清楚的時候,肯定會放棄選擇,去找一個自己搞得清的品牌進行消費。

還有一種情況的混淆是來自品類上的,有個詞叫“品牌反應”,意思是消費者接觸一個品牌時是否意識到這是一個品牌。比如我的品牌叫“山西古法手工刀削麵”,那消費者會認為這是一個品類,而沒有意識到你這是一個品牌,在他的眼裡,這個名字跟其他的刀削麵沒有任何區別。

我給西貝上一課:給品牌取個好名字要避免哪幾點?

我們看下這些正確的品牌起名方式,可以發現他們規避了以上說的種種錯誤,做到了名字的文字簡單沒有生僻字;朗朗上口又與眾不同,同時我們注意到,他們所用的詞彙本身就具備意義,而且常見疊詞、動植物名和人名元素,這樣可以讓消費者更加容易記憶。比如這兩年比較火的盒馬鮮生,核心的兩個字其實取自於“河馬”這一動物。河馬給人的感覺就是老實憨厚,誠實可信,同時“盒馬嘴大,吃遍天下”,做生鮮這個品類其實是很接地氣的。而河馬體型龐大,也為盒馬這種龐大的新零售綜合體帶來了品類豐富的聯想。

在這裡,我們就要驗證一下“菜柿廠”這個名字的優劣了,他來源於“菜市場”的諧音,本身是一個生活中的高頻詞,會給人感覺親近和新鮮的感覺,新鮮的食材直接做成麻辣燙,美好的感覺油然而生。我們做了不少於100人的調研,在品牌名字介紹完之後基本上100%的新用戶都能記住這一名字。

商標註冊,也包括微信公眾號、微博的註冊。這是一個難點,也是很多餐飲人容易忽略的一點。

大家要知道,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換代,我國消費市場的各品類商品和服務都在大幅增加,每一個商品和服務背後都應有一件新的標識,2017年,中國註冊申請量達到了574.8萬件,而2018年還會更大規模的增長。所以,我們通常理解的好名字,很有可能已經被搶注了,當然相類似的商標由於商標法的保護,也是不能註冊的。

當然,一些有違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奇葩名字,是肯定不能註冊的,前文說的“強煎飯”,就屬於這種。在做商標註冊的時候,可以將相近似的名字及相關聯的產品一併註冊,形成一張較大範圍的保護網。做“菜柿廠”這一商標查詢時,我們找到了非常專業的機構。菜柿廠其實是我們起的第五個名字,因為前面的幾個名字都在商標註冊查詢中發現成功註冊的概率很低,或者已經被註冊了。反而“菜柿廠”並沒有任何人註冊或者提交註冊,所以我們提交了10個相關分類的註冊。

既包括了43類餐廳分類,29類、30類、32類等食品飲料分類,也提交了35類商業服務分類以及第9類收銀機等SAAS服務設備的分類。另外這個名字我們已經註冊了微信公眾號,確保了目前營銷環境下最重要的ID資產,這一點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往往會對後期的運營造成很大的困擾。

互聯網檔案相對比較乾淨,不受歷史信息困擾,避免造成無效傳播。

我給西貝上一課:給品牌取個好名字要避免哪幾點?

實際上,只有小米這樣的大的深具營銷能力的公司才敢起“小米”這樣的一個名字,竟然生生把互聯網搜索滿屏的“小米”供求信息掰成了手機這一品類。很多名字,其實是充斥著各種歷史信息的,比如“綠茶”,搜索結果前幾頁其實都看不到和餐廳相關的信息的,儘管它已經是沉澱多年的品牌了。

“菜柿廠”這一名字,沒有任何網絡檔案,這就非常方便我們做網絡信息的護城河,在最近啟動這一品牌計劃後,目前搜索“菜柿廠”已經全部是我們期待給大家呈現的信息了。相信通過不斷的積累和里程碑式的營銷,會沉澱出更多更全面的有價值的信息。

2

- 名字永遠是營銷和品牌傳播的第一位 -

從營銷和品牌傳播的角度來講,營銷和品牌傳播的內容排第一位的永遠都應該是名字,不同的名字會很大程度上影響營銷傳播的效率,所以好名字肯定是個低成本的名字,其次才是能不能給品牌帶來額外的紅利。只要把握好這個邏輯,一個名字的優劣就會一目瞭然。

以上,就是菜柿廠在初期起名字的時候的一些思考,相信隨著項目的深入,會分享更多的內容給大家。希望大家一如既往關注“餐飲老闆第一課”,和我們一起打造極致快餐的商業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