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養豬場如何正確消毒

人們對於家裡懶得收拾的人來說,看你家邋遢的,像豬窩一樣,其實在人們的潛意識或下意識中,豬舍就是最不衛生的地方,不過,隨著養豬規模化的發展,這種現象在轉變,從而也說明了,加強豬舍的管理,做好豬舍環境的消毒衛生相當重要,這樣才能減少病原菌,給豬豬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更好的確保豬豬健康。

消毒是養豬場切斷傳染病傳播、防止傳染病發生和蔓延的重要手段,養豬場要重視消毒,也要科學消毒。有人說,豬舍及飼養用具的清洗消毒不好,會影響料肉比1~5%,可是,如果豬隻爆發疾病,控制不了,那談料肉比還有什麼意義?所以豬舍及飼養用具的清洗消毒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疫苗一樣,沒病時看著沒有用,真正來的時候,是任何藥品所代替不了的,這也是給豬豬提供一個良好環境的條件。

養豬場如何正確消毒

事實上,一般消毒勝過治療,科學消毒勝過投藥,消毒可以減少投藥,投藥卻不能代替消毒。所以,科學、規範的消毒是切斷疫病傳播途徑、殺滅病原體最重要、最有效、最經濟的防範措施。

而消毒又不同於治療性藥物,有時做不到立竿見影,有時豬場不消毒也不生病,也有時消了毒豬照樣生病(其他疾病無法通過消毒避免的,還有可能是消毒劑質量或消毒方法有問題),養豬管理者忽視消毒防疫的等等。

消毒包括大環境消毒、空圈消毒、帶豬消毒、手術消毒、閹割消毒及獸醫防疫人員進出豬舍消毒、器械消毒等等,現在和大家重點說說環境消毒這一塊:

環境消毒一:豬場內外、進出人員、車輛等必消毒

豬場門前和場內的交通要道、大小路徑和舍前舍後消毒。豬場門前的消毒池可用2%-3%的火鹼水,每隔3-4天更換一次,但要始終保持池內有適量的消毒液,有條件的也可安裝紅外線消毒。

豬場內的消毒可用2%的火鹼水或0.2%-0.3%的過氧乙酸溶液進行噴霧消毒,正常情況下每月消毒兩次。豬場內的各類消毒池可用2%-3%的火鹼水,出入豬舍的人員必須經消毒池進行鞋底鞋底。

人員:獸醫防疫人員進入豬舍必須在消毒池內進行鞋底消毒,在消毒盆內洗手消毒,出舍時要在消毒盆內洗手消毒,在一棟豬舍工作完畢後,要用消毒液侵泡的紗布擦洗注射器和提藥盒的周圍,進行鞋底和手消毒後方可進入另一棟豬舍。

器械:豬場中的器械消毒通常指的是對於醫療器械的消毒處理。對豬場進行消毒之前應該先對醫療器械採取徹底的沖刷之後再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可以用酒精擦乾淨手術刀、手術剪和手術鉗等表面的血跡,之後將全部的醫療器械放入高壓滅菌鍋內採取消毒處理的方式滅菌。飼養場內的醫療器械用高壓滅菌法滅菌最為合適,消毒之後的醫療器械不應該用手直接接觸,應該在帶上醫用手套之後拿起消毒過的鉗子安裝注射器,以避免消毒後的醫療器械再次被病菌汙染,而降低消毒的效果。

車輛:豬場的車輛最重要的就是日常載運售豬和購豬的車輛。通常在豬場內流行的烈性傳染性疾病大多都是因為車輛進出而引起的,此外還有少部分原因是引種過程不注意消毒而導致的。生產中之所以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運輸人員對於消毒以及傳染性疾病的認識程度不夠;還有可能是因為豬場管理者沒有足夠的重視:大多飼養場內的職工都沒有很高的專業素質,或者認識不到消毒對於豬場以及豬的重要性,所以導致消毒措施落實的不到位。

藥物:目前我國的規模化豬場中,幾乎沒有豬場會對場內的藥物進行消毒處理,因為大多的管理者都沒有意識到其實藥物本身就是疾病的傳染源。因為如果豬場有豬患病,飼養人員必然要經常去拿藥物回來給豬進行治療,飼養人員來回走動自然就會將細菌病毒帶到經銷藥物的地方,所以藥物不斷被接觸自然就會有細菌病毒沾染,在購回藥物進場的時候應該進行消毒處理之後才進場。

飼料:豬場在實際生產中也同樣應該對飼料進行消毒處理,飼養人員進出豬場經常會到飼料銷售點選購飼料,所以難免會將病菌帶到飼料銷售點,這樣自然會造成飼料被病菌汙染,購回豬場之後會造成疾病的流行和傳播。

環境消毒二:養豬辦公室、生活區要消毒

正常情況下,辦公室、宿舍、廚房等必須每週消毒一次,衛生間、食堂、餐廳等必須每週消毒兩次,疫情爆發期間每天必須消毒1-2次,確保進出人員,食物安全,減少致病菌的傳入、傳播。

食物:雖然我國大部分豬場都已經形成規模並且具有比較現代化的生產方式,但是仍然還是有個別少量豬場沒有明確的區分生活區和生產區,購入場內的蔬菜和肉類等食物也都未進行過消毒處理。主要是豬肉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買回後應該經過高溫消毒之後才能控制細菌的繁殖情況,這些細菌和病毒雖然並不會造成人員致病,但是卻不能避免豬感染患病。此外,還有的細菌進入人體內之後會死亡,但是如果再排到體外就有可能造成豬場和豬受到汙染。

環境消毒三:賣豬後淨舍,徹底消毒

徹底清除欄圈內的一切糞尿、汙水和雜物,用高壓噴水槍由上至下徹底沖洗頂棚、牆壁及欄架等,待水乾後用過氧乙酸、甲醛溶液或2%-3%的火鹼水徹底沖洗,經過10-12小時後,再用清水徹底沖洗欄圈地面,待乾燥後,再用0.2%-0.3%過氧乙酸溶液或1:200的淨原溶液噴霧消毒。

生產中同樣要對豬舍進行消毒處理,以殺滅病菌,但是豬舍的消毒方式與與外界的消毒方式是不同的,豬舍中會有大量的糞尿與胎衣等殘留物存在,而且豬會不斷的排出糞便,所以想要將舍內進行完全徹底的消毒處理是非常困難的,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將全部豬轉出豬舍,也就是生產中常說的空舍消毒,但是在生產中畢竟很難實現。通常豬舍都是每週進行1~2次消毒處理,至少應該消毒1次。切忌為了追求消毒效果而加大消毒液的濃度,或者是為了節省消毒液而降低配比濃度,否則都會導致消毒效果不理想而造成更大的損失。

環境消毒四:未發生疫病也應當進行消毒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殺滅傳染源的病原體,疫病發生要有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

但在養豬生產中,有時沒有疫病發生,但外界環境存在傳染源,傳染源會釋放病原體,病原體就會通過空氣、飼料、飲水和其它生物等途徑,入侵易感豬,引起大群疫病發生。如果沒有及時消毒、淨化環境,環境中的病原體就會越積越多,超出豬體承受能力時,就會引起疫病大發生,因此,未發生疫病地區的養豬戶更應進行嚴格到位的消毒,防患於未然。

環境消毒五:消毒前豬舍身邊環境進行徹底大掃除

由於養豬場存在大量的有機物,如糞便、飼料殘渣、豬分泌物、體表脫落物,以及鼠糞、汙水或其它汙物等,這些有機物中藏匿著大量病原微生物,這會消耗或中和消毒劑的有效成分,嚴重降低了消毒液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濃度,所以,徹底大掃除,即衛生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大前提,為消毒的效價提供保障。

環境消毒六:防範消過毒的豬還會再發生傳染病

儘管進行了消毒,並不一定就能收到徹底的消毒效果,這與選用的消毒劑品種、消毒劑質量及消毒方法有關。就是已經徹底規範消毒後,短時間內很安全,但許多病原體可以通過空氣、飛禽、老鼠等媒體傳播,豬自身不斷汙染環境,也會使環境中的各種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必須定時、到位、徹底、規範消毒,同時結合有計劃地免疫接種,壓制豬自身的隱性致病菌,才能做到豬不得病或少得病。

謝謝您關注我們!

小編會每天為您推送不同的精品文章,歡迎廣大粉絲們參與我們的討論,如果您對文章有什麼看法和意見,可以在文章的下面進行評論。小編也歡迎大家盡情來吐槽,也可以在留言區暢所欲言,祝每位客官天天開心,錢包鼓鼓,快樂生活每一天!看完可別忘記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