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信中利陳丹:超級消費者都買什麼

信中利陳丹:超級消費者都買什麼

信中利資本集團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PE投資的機構。創始人汪潮湧是投資界知名人士,接受過支點財經多次採訪。

目前,信中利投資的項目中有20%左右都投到了湖北籍的企業,在武漢就有易瓦特無人機、Today便利店等10家左右。

顯然,武漢已成為信中利的投資重點區域。5月底,武漢舉辦了多場活動,信中利資本集團聯合執行總裁、高級合夥人陳丹連續登臺演講,並接受支點財經採訪。

談起公司的投資業績,陳丹坦言,始終堅持價值投資是在這個紛雜的投資行業中的不二法寶。

“在未來10年、20年內中國將誕生一批真正國際化、過百億市值的各品類的消費品品牌。未來10年仍是消費投資的機遇期。”陳丹堅定看好新零售未來發展,信中利還將持續投入更多資本。

看好新零售

《支點》:6月1日, Today宣佈完成3億元B+輪融資,估值超30億元,這也意味著僅半年時間,其融資金額超5億元。信中利是Today的投資方之一。您如何看待Today最新一輪融資?

陳丹:2017年,新零售成為最熱的風口,各種玩家以“新零售”名義進入市場,無人便利店、開放式貨架、智能零售機等扎堆而來。

消費升級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引領著全球零售行業的發展。這是信中利重要的投資領域之一。

在我們看來,傳統的超市賣場已漸漸老去,新的渠道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去年,我們投資Today便利店,就是看好便利店這種業態的未來。

我們還看好社交電商,比如微信的小程序電商,隨著新的品牌湧現,他們需要更好的渠道來粘住年輕人,去快速佔領市場或者更新消費者的認知。

《支點》:在您看來,消費升級有哪些重要表現?

陳丹

:現在我們已經全面進入消費2.0時代。消費升級從整體來看還是主旋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出現了結構的分層,消費升級越來越走向細分消費市場。

一方面,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服務、體驗或是產品的附加值,以及從0到1的消費等依然存在。但另外一方面,消費者逐漸迴歸理性,開始追求高性價比的產品,希望花相同的錢得到更好的服務。這也是消費2.0時代和消費1.0時代最大的區別。

從數據上看,整個居民消費結構跟過去比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在食品菸酒等方面呈下降的趨勢,而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在增長。其中尤其以旅遊、教育文娛和醫療美容的新興消費方式增長最快。

信中利陳丹:超級消費者都買什麼

消費分級有四大動因

《支點》:消費從1.0進入2.0時代的背後動因是什麼?

陳丹:一是移動互聯網滲透率加深。移動互聯網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充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中國城鎮的移動互聯網增速已趨近平緩,增量大部分來源於農村網民,近年來以來VIVO、OPPO、小米為代表的智能手機下沉至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通過大賣場和夫妻老婆店等渠道將智能手機出售給廣大三四線城市用戶。移動互聯網的超高滲透率為各個收入水平的大眾消費者提供相同的信息獲取渠道。

二是消費人群的更迭帶來了消費觀念的升級。85後、90後消費潛力巨大,將成為未來消費市場的“潛力股”。隨著人口結構的變遷和逐步成熟,20-35歲的新世代青年將成為消費市場的主流客戶群體。

年輕人群的消費觀念不斷進化。與父輩相比,他們出生在物質充裕的時代,從小就受到國際知名品牌的影響和薰陶,因此對產品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的特性,他們不再通過單純的奢侈品來體現自我價值的認同,而是更追求高性價比的商品和高效的服務。

三是金融創新助推消費規模擴大。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消費金融的場景日益豐富,如醫美、房租、3C產品、裝修、旅遊、教育等。

四是技術驅動下的多元化消費渠道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新技術使得消費者體驗得到增強,衍生出新業態,改進了零售企業的運營和物流系統。

跟著場景去投資

《支點》:近年來,信中利投資業績亮眼,信中利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陳丹:我們的投資邏輯就是一定要跟著場景來投,要先場景再技術,我們不能投單純的技術,技術一定要跟隨場景而來。

我們的場景是哪些場景呢?生產端、運輸端和消費者終端這三個“端”,跟隨著它們去投。比如,未來的智能製造會體現在各個崗位,包括操作、維護、設計、服務、生產、助理、銷售、採購各個環節,以實現少人化、無人化、集中監控、移動控制、人機協同等等,這些語言聽起來很枯燥,但是大家可以想一下,過去由人做的事情現在可以由一個跟你一樣聰明的機器來做了,當然要實現達到理想狀態也是非常困難的。

《支點》:在生產端,我們重點關注哪些領域?

陳丹:我們在生產端關注的重點是3C製造業。目前,汽車製造業早就實現了自動化,甚至智能化已經走得非常靠前,不過市場早已被ABB、庫卡、發那科和安川等公司壟斷。對於創業者和投資人來說,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切入呢?我們認為3C行業工業機器人的使用需求旺盛,3C製造業佔地小、速度快、精密高、產量大,如手機越來越薄、越來越小。小米手機讓我們看到好的產品並不一定就是貴的產品。

我們還可以看到,3C行業產品更新替換速度快,它需要迅速移動的可提供解決問題的模塊化方案。同時,3C行業產品的多樣化,需要有更好的運用場景,這就需要我們分解這些領域,找到運用於不同場景的機器人的需求點。

這些都是我們的創業與投資的機會。我們希望在提供專業化、模塊化、智能化的3C行業的集成解決方案中有所作為,這也是我們重要的投資領域。

《支點》

:信中利又是如何佈局運輸端的投資呢?

陳丹:我們看過智能倉庫裡的機器人,這只是行業運用的冰山一角。我們經常在各大智能化的工廠裡看場景運用。智能倉儲已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它不再需要人去搬運笨重的貨物,而是通過機器人來提高工作效率。從投資策略上看,目前我們重點關注核心設備生產商和系統集成商。

《支點》:消費端的投資機會多,該如何取捨?

陳丹:過去一年以來,我們關注智能汽車、家庭小型的服務機器人,還有無人機和超級高鐵。我們投資蔚來汽車,認為智能汽車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它將變成一個可移動的場景空間。在服務機器人領域,我們重點關注了產業上下游、核心設備技術和下游特定的產品。在無人機領域,我們投資了在武漢的易瓦特無人機公司。我們還投資了馬斯克的超級高鐵項目,這是非常期待的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