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新華調查」跌!跌!跌!農民增收遇堵,該咋辦?

「新華調查」跌!跌!跌!農民增收遇堵,該咋辦?


今年啥都不來錢。”6月中旬,記者在蘇中農村調查採訪中,聽到不少種養業經營者和農戶發出無奈哀嘆。今年以來,農副產品價格普遍下跌,有的甚至跌破盈虧平衡點,農業比較效益低,直接影響了農民增收。

種養業遭遇最差年景

如東縣馬塘鎮馬西村17組顧海林是一名瓦匠,家中有6畝多承包地,往年都是起早幹農活,7點左右出工,一年也能做二三百個工,有三四萬元收入。今年以來,他只做七八十個,而去年同期有一百多個。活兒少了,意味著收入減少;人閒了,說明農村建築市場不景氣。今年他家秧田是夫妻倆花三天時間栽完的,沒捨得僱用插秧機。在他看來,每畝80元的插秧費,抵得上他在外面苦幾天。“養殖業效益低,加之建材上漲,村民蓋副業房的意願下降了,瓦工、零工的活兒自然少了。”當地一位村幹部說。·

養殖業是農民發家致富的一個傳統行當。以“百萬雄雞下江南”聞名遐邇的海安市,目前蛋雞存欄1600萬羽,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一般化。”說起蛋雞效益,海安市畜牧獸醫站站長許秀平坦言,總體處於盈虧線上面一點點,而飼養成本和人工費逐年上漲。

“養肉雞猶如炒股,你不知道哪批行情好差,只能一批不落,硬著頭皮往前衝。”如東縣馬塘鎮肉雞養殖大戶張國華說,養雞業行情猶如過山車,跌跌漲漲,眼下行情又跌了,這一批不虧就謝天謝地了。在這種情況下,比的是內功,看誰能精打細算,控制成本,減少雞的死亡率。

農產品價格大跌,使一部分家庭農場主徘徊於盈虧線邊緣。海門市正餘鎮古壩村5組種田大戶趙志平包地種田六七年,到前年包地規模一度達1100畝,當年虧了50萬元,後來退出幾百畝,現在只剩下600多畝。趙志平說,今年小麥畝均產量700多斤,以1.08元/斤出售的,刨去種植成本和半年租金,僅夠保本。

種養成本居高不下

種養業行情不景氣,而種養成本卻不降反漲,造成農民增收難。記者調查瞭解到,今年小麥託市最低價1.15元/斤,比往年便宜0.03元/斤。儘管這樣,糧站實際收購價不到最低價。“種糧苦不到錢。”顧海林說,糧價便宜,而種田成本卻一直在漲。碳氨從去年42元/袋漲到45元,複合肥每袋漲了10元,雖還沒到打藥水的時候,但已聽到農藥漲價聲。另外,機耕費從90元/畝漲到超過100元;放水費從去年七十三四元,今年預估要漲到78-80元。機插秧一畝地也漲到80元。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生豬行情一路下跌,生豬養殖大縣如東生豬收購價4.80元/斤,而成本要劃到5元/斤。同比豬價,飼養成本大幅上漲。以能繁母豬為例,從去年起,實行了多年的能繁母豬補貼政策取消了。從今年起,能繁母豬人工授精補貼也沒了。原本2元一瓶的精子,今年要12元,授精一次需要2瓶,一年要授精兩窩,一頭能繁母豬一年要多支出40元。生豬行情低迷,加劇豬仔行情震盪。“最貴的時候,剛出生兩天的豬仔可賣一百四五十元,而現在三隻豬仔才賣了40元。”如東縣馬塘鎮馬西村村民吳迪說。

雅周鎮許家莊社區曾對包地大戶種植成本測算過,每畝小麥種植成本約390-420元,加上土地租金800元/畝,按夏秋兩季四六比例分擔,即每畝320元,再加上大戶每畝小麥政策性保險費22.2元,大戶每畝綜合生產成本約在752元。今年小麥託市收購價1.15元/斤,實際上平均只有1.05元/斤,按小麥畝產800斤計算,畝均毛收入800多元,刨去成本,一畝淨利潤不超過100元。令家庭農場主困惑的,種地成本上漲,去年省裡給的120元/畝大戶種植補貼只維持了一年,今年卻沒了。

農民增收政府應有所為

農業是弱質產業,靠天吃飯。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必須降本增效。南通市探索組建非盈利性公共服務平臺——社會化服務聯盟建設,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其做法可圈可點,值得效仿。在如皋市丁堰鎮鞠莊社區,黨總支書記王章全告訴記者,村裡整合全村農機、烘乾機等資源,牽頭組建了社會化服務聯盟,下設農資、農機、農技、烘乾、勞務、供銷六個服務組,其中農機服務組劃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擁有一定數量的農機手,劃定服務範圍,達到全村服務無盲區。“有了服務聯盟後,種地變得更省心。”建鋒家庭農場主劉建鋒說,由服務聯盟出面參與種子、農資採購,以及機耕、種收等服務價格談判,農業種植成本和費用均比往年大幅下降。以稻種為例,市場價4.20元/斤,聯盟團購價3.20元/斤,每畝地僅此節省成本10元,他今年包了2000畝地,就省了2萬元。“村裡要做的就是服務鏈上的填平補齊,服務面積按比例配置農機數量,不足的部分由村裡購置。”社區黨總支書記王章全說。

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增加收入。今年5月,如皋市拿出440萬元用於地方特色農產品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建設和市場營銷,促進了黑塌菜、香堂芋等地方特色農產品和鄉土品種發展。黑塌菜每畝產量約2000斤,按當地市場價1-1.5元/斤測算,刨去成本,每畝收益至少一千多元,且每畝還有400元的補貼,香堂芋每畝補貼1600元。“今年全鎮黑塌菜、香堂芋面積將發展到2000畝。”丁堰鎮副鎮長張金森表示。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農民增收離不開政府科學引導。”在南通市農委農業處處長陳昌軍看來,一方面,政府可通過發展訂單農業等方式引導農民根據市場供給變化,適時調整種養結構,提高種養收入。另一方面,依託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如稻穀最低收購價一路下跌,從前年1.55元/斤跌到去年1.50元/斤,今年更是滑落到1.30元/斤。儘管稻穀價跌了,但大米的價格沒跌。他建議各地可藉助區域品牌的信譽和市場影響力銷售農產品,“這是一個有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不錯的途徑。”

新華日報記者 丁亞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