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蛋白桑: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做大做強蠶桑產業

蛋白桑: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做大做強蠶桑產業

省農業廳副廳長塗建華在全省現代蠶桑產業發展工作會上提出:要認真落實省委十屆八次全會決定,深入推進綠色發展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力發展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切實提高四川農業發展質量效益,走出一條安全、高效、綠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推動我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四川農業工作的主線。

蛋白桑: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做大做強蠶桑產業

蠶桑產業是我省傳統優勢產業,也是現代優勢產業、更是綠色發展產業,在全國保持著領先地位。省委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為我省蠶桑產業做大做強提供機遇和條件。

蛋白桑: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做大做強蠶桑產業

一是蠶桑產業符合綠色發展的要求。蠶桑產業是種養結合、兼具經濟生態雙重功能的綠色產業,契合綠色發展理念。中國工程院向仲懷院士指出:作為經濟林,桑樹的生態效益最好;作為生態林,桑樹的經濟效益最高。蠶桑產業多元化功能的拓展,如生態桑、果葉兼用桑、飼料桑、茶用桑的發展,完全符合綠色生態的消費理念,豐富了綠色發展的內涵。我省貧困地區,往往是石漠化、坡地山地等生態脆弱區,桑樹在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防沙治沙、鹽鹼地治理、退耕還林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顯的成效。近日,農業部等8部委印發的《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方案》提出了西南區突出石漠化治理,在生態保護中發展特色農業,我省烏蒙山區是石漠化治理的重點區域,蠶桑產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將在石漠化地區發展蠶桑作為工作重點,特別是在烏蒙山區如興文,要研究如何既治理石漠化,又增加農民收入,必須走出一條路子,總結出經驗來。

蛋白桑: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做大做強蠶桑產業

二是我省蠶桑產業轉型升級路徑明晰。這幾年我們抓蠶桑產業佈局調整,產業發展向優勢區加快聚集,集中成片桑園代替了零星分散的“四邊桑”,蠶桑成為了產區農民的主業。我省蠶桑產業化經營機制日趨完善,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斷增強,適度規模種養大戶快速增加。我們抓優質高效生產技術創新,良種良法技術的技術路線為產業提質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蠶桑資源高效利用也取得了重大進展,桑園複合經營、桑枝高效利用、果桑產業發展等都領先全國同行業。現在,每畝標準化桑園養蠶產繭收入平均可達到5000多元,果葉兼用、複合經營桑園收入超過萬元。去年興文會議我提出以質量效益為目標、以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動力,加快推動現代蠶桑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體現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蠶桑產業轉型升級路徑應該說是明晰的。

蛋白桑: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做大做強蠶桑產業

三是市場有效需求拓展了我省發展空間。據浙江大學市場分析,全國繭絲綢市場出口和內銷佔比由原來的8:2轉變到現在的4:6,內銷市場後勁足,中國人口多,繭絲綢產品開始普及到每家每戶,消費需求旺盛。同時,市場對產品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世界絲綢品牌產品生產國如意大利、法國、瑞士等高度依賴中國高品質生絲原料,國內絲綢市場在國家“一帶一路”、文化傳承和國際活動主打絲綢產品的帶動下,提高絲綢產品附加值和創建中國的世界級絲綢品牌,同樣急需優質繭絲原料,優質繭絲市場供不應求。目前,隨著江、浙、魯等東部優質蠶繭生產區逐漸萎縮,我省優質繭生產的市場空間更加擴大,深化推進蠶桑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大有所為。

蛋白桑: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做大做強蠶桑產業

四是蠶桑產業融合發展潛力巨大。蠶桑產品涉及人們的吃、穿、用等日常生活,一方面,蠶桑歷史文化悠久,特別是四川蠶桑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是“蠶叢古國”、“嫘祖故鄉”、“蜀錦蜀繡之都”、“南方絲綢之路起點”,具有深厚的農桑文化、蠶絲文化底蘊;另一方面,蠶桑資源開發空間巨大,桑果具有三大優勢,桑果上市的季節,恰是水果空檔期,也是春遊踏青季節,桑果具有豐富的營養和保健功能,與藍莓一樣,花青素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強,還可以綜合利用,生產出果醬、果酒、果汁,質量安全,純天然。同時,桑枝、桑園的綜合利用空間大,榮縣的做法很好,正品繭繅絲,次繭絲綿被,桑枝生產食用菌,產業鏈接得很好,我們要積極對接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充分利用蠶桑資源,一定要由過去的栽桑養蠶變成多種經營,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