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荷蘭和比利時本來是一家,它們的過去原來有這樣的淵源?

在歐洲,很多國家之間,一寸之間就是兩個國家,不但沒有重兵把守,而且只是畫了一條白線就算完事兒。

在這以前,有這樣的一段歷史故事:西歐曾經歷了很多王朝,分分合合,誕生了許多國家,如法國,西班牙,只是比利時一直沒被稱為國家,甚至被當肥肉搶來搶去。

西班牙人在這場爭奪中佔得了先機,他們開始統治比利時,但是這傢伙不會做人,不斷壓制比利時人,比利時人忍不住了,與隔壁的荷蘭人聯手起義反抗西班牙的統治。就在西班牙人和起義軍血戰的時候,更強大的奧地利人想漁翁得利,結果他成功了,還把比利時管理得有模有樣的,推出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比利時人下海經商。還大力支持金融業和工業發展,各種銀行,股票交易所,還有製造槍炮的工廠。比利時的面貌煥然一新。

比利時本來就是一塊寶地,稍微用心經營,馬上變成了歐洲最富有的地方之一,但是四處飄散的錢味,又引來了一群狼。

法國人搶走了比利時後又撤走,之後被荷蘭吞併,比利時人怎會答應寄人籬下,於是他們在1830年發動起義,要求跟荷蘭分家。經歷了漫長的撕逼之後,荷蘭在其他國家的干涉下被逼著承認了比利時的獨立。

荷蘭和比利時本來是一家,它們的過去原來有這樣的淵源?

雖然如此,但兩國皇室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卻無法切斷。也許正因為此,部分領土並未清楚劃分,荷蘭與比利時接壤的那個小鎮就是最典型,劃分到荷蘭的小鎮名叫巴爾勒納索,劃分到比利時的被稱作為巴爾勒赫爾託赫。

一座辦公樓牆外標明:左邊屬荷蘭,右邊是比利時

在交界的小鎮上,一些原本坐落在交線處的房子,不可能拆了重建,所以在牆外就會標明哪邊是荷蘭和比利時。

遊客可以兩腳橫跨在分界線上,一腳在荷蘭,一腳在比利時

儘管兩國在地圖上各有各的叫法,但是實際上,除了國籍不同,市長是各自的政府委派的,警察局和消防隊各有各的國籍之外,無論是政府還是人民,大家都和平友好相處。

小朋友分別站在兩國分界線玩遊戲

荷蘭和比利時本來是一家,它們的過去原來有這樣的淵源?

雖然這分界線看上去沒什麼意義,大家還是可以隨意在兩個國家之間行走,一些小朋友專門把這裡當做是玩遊戲的地方。

一個路標標明右邊是荷蘭,左邊是比利時,當地人並不在乎

荷蘭和比利時政府曾有意確認這裡的領土規劃,但1996年當地人的公投結果顯示,居民們不想改變現狀,覺得這不妨礙,也沒必要較真。

一張桌子分屬兩國,一邊荷蘭,一邊比利時

有一些旅遊者調侃道,來到這裡,得好好注意自己現在是在荷蘭還是在比利時,人家的馬路便道上畫一條國界線,不但可以隨便過,而且不需要隨身帶護照。

那是不是移民荷蘭就等於移民到比利時呢?

如果光從移動方便程度來說,沒什麼區別,不管移民到荷蘭還是比利時都可以在兩個國家隨意活動的。但是如果從享受福利和教育資源這些來說,還是有一些差距,畢竟還是兩個國家嘛!

而且在移民上,兩個國家之間的標準和政策都是截然不同。

荷蘭移民方式主要有:

1,投資移民,需要投資至少125萬歐元

2,優才移民或荷蘭藍卡,這是荷蘭接收移民的主要途徑,費用不高,二十多萬歐

3,荷蘭庫拉索投資移民,這是曲線低價移民荷蘭的方式,最低僅需9萬美元

比利時移民方式主要有:

1,工卡

2,藍卡

3,老闆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